王立東
【摘 要】高中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懂難學,思想負擔較重。怎樣才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負擔呢?我在教學過程做了四點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學習物理;輕松;減輕負擔;興趣
一、改變現有的考試模式,淡化考試分數的影響,敲掉學生頭頂的一座大山
傳統的考試模式,對學生精神壓力非常大,以分來定位一切,分高就一切都好,大錯誤也是小錯誤,像一具枷鎖一樣,鎖住了孩子們的興趣。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我們在摸索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試方式和新評估模式。實行“兩種考試并行,三種活動輔助”的新方案。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并行,不論那種考試,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淡化分數,使每個同學心悅誠服,歡暢樂學。三種活動指的是一章一活動,一編一競賽,一年一答辯,以此作為檢驗同學們智能的主要途徑,通過這些活動,一可增強師生競爭意識,二可充分展現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檢測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識在實踐中的意義。例如高三學年總復習前,我們擬定了“高中物理學基本思路與方法探討”的答辯論文題目,同學們積極準備,踴躍答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位同學從“合成與分解”,“整體與隔離”,“宏觀與微觀”,“力與運動”,“圖象”,能量轉化與守恒等七個方面基本完整總結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與方法,為全面復習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1.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思索的欲望
如在講授“大氣壓”一節時,可在裝滿水的杯上用硬紙片蓋住并倒過來,發現水并不流出,紙片也不下落,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接著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又通過實驗演示,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2.把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跟物理實驗聯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實際生活的奇妙和規律性
根據學生求動、求知、求趣、求異、求新等心理特點,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講授內容和實驗內容,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在講到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時,利用電影《劉三姐》里“拋繡球”的故事,并準備好“繡球”進行實驗,一定會引人人勝、妙趣橫生。拋“繡球”時,只有“繡球”和接球人的連線是“繡球”在該時刻的切線方向時,才能夠接到“繡球”,這個方向就是“繡球”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記得牢,直到幾年后,有些學生還說這個實驗很有趣,印象深刻。通過演示實驗,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學生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增加“實用時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三、優化課堂結構,從而提高效率,減輕學生課下的負擔
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戰場,我們打破“堂上盡由著老師灌”的僵局,實行“四主”“三同步”教改新路。四主是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思為主攻,練為主線,把學生完全推向教學,讓他們在學習中參與,參與中學習。思、看、讀、做、聽、議、寫、評,在教師指導下,交錯進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指的是知識、方法、能力一起抓,同步走。教師的備課、講課、輔導,學生的領會、理解、記憶,都要把知識的核實,智力的開發,能力的提高當做基礎工程去抓。像遇到習題教學時,首先做好習題的分類歸檔工作,海水舀不盡,習題做不完,但類型畢竟有限,所以狠抓典型,翻透弄清,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真正做到攻克一點,解決一片。在課堂上爭取把知識落到實處,多給學生方法,多指點學法,從能力上、素質上、根本上解決問題,提高效益,從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四、開展多種活動,引情激趣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學生對物理科有畏難情緒,特別是討論題、證明題、設計題更使他們心有余悸。我們認為主要是教學不對路子,同學們不是積極想方法探討規律,而是被動地窮應付。一天五門課節節灌,堂堂壓,氣都喘不過來,那有余力發揮特長?我們一改傳統的進學式,開展多種實踐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有趣有味,掌握得實實在在,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例如學完力矩平衡后,號召同學開展試制小桿秤活動,盡管他們土法上馬,利用廢舊物品制得不象樣,但確實是自己親手制作,心理格外歡暢。更奇妙的是一九九三高考物理第三十題恰出了桿秤題,我們的同學就不感到陌生,心情就不那么緊張。另外我們組織攝影組、航模組、家電維修組、板報組、小制作小組等,第一課堂打基礎,第二課堂展才華,讓同學在大海中學會游泳,在實踐中增加才干。同時定期舉行各種競賽,物理學史實筆賽,基本概念搶答賽,物理規律猜謎賽,設計新型實驗賽,讓每個同學在不同場合下多露臉,常閃光,多展才華,以成功激情趣,減輕學生心理負但。
總之,我們要想盡辦法,盡最大努力,去減輕學生學習物理的負擔,去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讓物理學習變得更輕松,更有趣味性,讓學生愛學物理,并且學會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