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遵循職業教育與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市場和行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研究并科學地制定電光源技術專業發展規劃,是加快電光源技術專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工作,增強電光源技術對照明電器行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促進電光源技術專業良性發展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職業教育;電光源;發展規劃
一、制定“十三五”規劃的依據及理由
制定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電光源技術專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是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國家、省、市關于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精神,加強電光源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培養與照明電器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相適應的高素質應用人才。
1.電光源技術專業發展概況
電光源技術專業作為曾經填補國內空白的湖北省重點骨干專業,堅持以改革為引擎、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方向,對口行業發展需求,不斷踐行和完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三十多年來,先后向行業輸送了近萬名中、高職技術人才,為珠三角、長三角及福建沿海一帶上千家企業提供了技術人才保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力。
2.電光源行業的背景與人才需求分析
我國照明電器行業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一直保持了持續、穩定、快速的增長,我國已成為全球照明電器產品的生產基地和消費與出口大國。為了適應國家節能減排的形勢,照明電器行業行業的轉型升級步伐越來越快。快速發展的照明電器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根據調查,2011年,全行業從業人員約為400多萬人,到“十二五”末期(2015年)將達到600多萬人,平均每年增加約40萬余人。其中,高職高專學歷的專業人才將達到20萬余人,平均每年增加約2.5萬余人,在“十三五”期間,還將保持旺盛的需求趨勢,學生就業前景廣闊。
二、“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
以國家關于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方針為指導, 圍繞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省、市“十三五”發展規劃以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 以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及行業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滿足電光源與照明企業需要的電光源技術專業中、高級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堅持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發展道路,把社會需求與專業建設和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加強專業建設,強化專業內涵,打造著名專業品牌,為實現學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品牌強校”的發展戰略而奮斗。
2.基本原則
電光源技術專業“十三五”期間的建設與 發展,應遵循市場導向、模式創新、深化內涵、提升質量、鑄造品牌等原則。充分把握市場需求特點和行業變化趨勢,以社會需求和就業市場為基本依據制定教學方案。創新校企深度融合的辦學模式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緊密結合社會特別是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切實深化專業內涵建設,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培育和打造具有深度影響力的專業品牌。
三、“十三五”規劃的總體目標和具體任務
1.總體目標
一個體系:構建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與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良性互動、質量優化的應用型電光源技術專業體系。
兩項改革:中高職人才培養一體化改革、電光源技術專業項目模塊化教學體系改革。
三大建設:中國照明電器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省級重點品牌專業建設、覆蓋電光源研發與生產全過程和全領域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四項任務:建設一個在國內有影響的重點或示范專業,培養一批在國內有相當知名度的專業帶頭人和專業骨干,建設一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實訓室)和示范中心,建設一個在國內有影響的產學研平臺。
2.具體任務
(1)專業體系建設。電光源技術專業建設應遵照“鞏固基礎,發揮優勢,注重內涵,狠抓質量”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與行業發展需要,發揮現有影響和優勢,加強內涵建設,構建一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與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良性互動、質量優化的應用型電光源技術專業體系,將電光源技術專業打造成省級重點(骨干)或示范專業。
(2)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繼續開展中高職人才培養一體化改革研究、中國照明電器行業轉型升級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現狀與趨勢調查研究和電光源技術專業項目模塊化教學體系改革研究,深化電光源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模式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探索人才培養的新途徑,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思想素質過硬、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學歷職稱高、教學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師資隊伍;建立一支以專業帶頭人為龍頭,以學術帶頭人為主體,以中青年學術骨干為支撐,具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學術梯隊。
(4)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一方面要加大資金投入,保證每年投資500萬元用于實驗室和教學儀器設備建設,計劃新建立特色專業實驗室3-5個,并新建一批校企合作共建的實習(實訓)基地。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整合現有資源,如建立校中廠等形式,深化實習(實訓)管理體制改革,開展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充分發揮實踐教學體系對整個教學系統的強化功能。
四、實施 “十三五”規劃的組織與保障措施
1.積極開展行業調研,不斷調整專業建設與發展方向
一是要對市場人才供求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以此作為專業建設和發展的主要依據;二是要客觀分析專業發展前景;三是要緊盯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和優化專業建設與發展方向,提高電光源技術專業服務地方和社會經濟建設的水平。
2.以“三大建設”為抓手,整體提高專業建設水平
以“中國照明電器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省級重點品牌專業建設、覆蓋電光源研發與生產全過程和全領域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這“三大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加大內涵和外延建設力度,整體提升電光源技術專業水平。
3.以模塊化課程建設為核心,深入開展教學改革
要打破原有的按學科體系設計教學內容的框架,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著眼學生能力培養,以模塊化教學內容為核心,重新組織教學結構,整體構建課程體系,制定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塊化教學內容改革方案,優化教學內容體系,提高教學效率。
4.堅持以能力培養中心,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
更新實踐教學理念,探索實踐教學的改革模式,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繼續堅持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培養、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辦學道路,進一步強化“產、學、研、用”結合,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5.堅持“引進和培養”相結合,加強“雙師”師資隊伍建設
采取培養、引進、外聘、與企業聯合實施“雙掛”等措施,加強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師德師風建設,強化良好的教書育人的氛圍。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進一步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實施教師“實習實訓計劃”,增加教師實踐知識、實踐能力和工程實踐經驗。實行“以老帶新”的傳、幫、帶制度,通過開展“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嚴格教育教學規范等激懲措施,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6.建立目標責任制,強化專業建設管理
加強電光源技術專業建設的規范管理,建立、健全專業建設的規章制度,制定專業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加強專業建設的質量監控,嚴格考核,獎優罰劣。
參考文獻:
[1]新華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OL].2010..www.gov.cn.
[2]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 [OL].2005.www.fzrxly.com.
[3] 胡銳.關于市場環境下電光源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4(1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