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倫
摘 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是關系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我黨在新時期將長期堅持的一項重要工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離不開反腐倡廉制度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深入開展也離不開制度建設。針對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建立有效的反腐倡廉相關機制,達到預防和治理腐敗的目的。
關鍵詞: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制度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十八屆三次全會上講話中再次強調要以深化改革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反腐倡廉工作已從全方位展開,這一系列工作對反腐倡廉制度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簡要論述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存在的“五個不到位”、科學制定反腐倡廉制度的“五條原則”以及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相關的“四個機制”。
一、影響和制約制度建設的“五個不到位”
思想認識不到位。普遍認為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只是紀檢監察部門的事,其它單位不愿建設、也不想執行對自身進行監督制約的有關制度。修改完善不到位。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象,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操作辦法。執行落實不到位。制度形同虛設,有些管理人員采用推諉、掩蓋、分解等手段來逃避制度的監管。追究問責不到位。對違反制度的情況有的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到嚴重違法違紀不予理會;有的對違反制度的行為,沒有量化具體的懲戒標準,結果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宣傳教育不到位。不少黨員干部和普通員工對制度的熟悉了解程度不夠、對制度執行的剛性認識不足,造成制度的失范,未能達到制度的規范約束作用。
二、科學制定反腐倡廉制度的“五條原則”
反腐倡廉制度要突出有效性和法制化,在制定時應堅持以下“五條原則”。
明確性、規范性。設計制度時,應無懈可擊、無縫可鉆,并以硬性的制度規范執行。權威性、預見性。對于制度執行者和制度對象具有強制性的約束力,同時反腐敗制度還必須指向未來。民主性、科學性。采用科學的依據、程序和方法,民主地從基層和制度實施的主體開始討論,制定更加切合實際、得到廣泛認同和自覺遵守的制度。整體性、協調性。腐敗是綜合的、多元的,因此反腐敗制度體系也必然應是相互作用的制度構成的有機整體,其性質和功能都不是孤立的。連續性、穩定性。制度只有不斷修訂、充實、完善、配套,并通過法治保持其穩定性。
三、建立與反腐倡廉制度相關的“四種機制”
(一)培育反腐倡廉文化機制。文化是推進制度建設、促進制度落實的最高層次驅動。建立多樣反腐倡廉制度宣傳教育平臺,廣泛宣傳制度建設的目的、意義和要求,在廣大員工中形成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制度文化。逐漸形成“敬畏制度、崇尚制度、遵守制度、執行制度”良性文化鏈條,實現制度約束與道德約束,“他律”與自律的有機統一。同時結合創先爭優活動,把制度學習納入爭創“學習型企業”的工作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制度的學習,積淀制度文化。
(二)優化權力運行內控機制。當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重要目標是給權力套上“緊箍”,讓權力在制度規范的框架里運行。通過科學合理界定權力、優化權力流程、實行風險防控和推進權力公開,全面梳理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明確權力使用的界限和歸屬,將權力主體行使權力的行為納入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程序和方式進行。從決策、執行、監督三個環節分解對涉及人、財、物和內部管理等方面的職權,使權力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對權力運行的各個環節和程序認真進行梳理,以制度規定權力運行的流程、規范權力的行使。建立健全權力運行“關節點”、內部管理“薄弱點”、問題易發“風險點”的相關防控措施和制度規范。建立“重大事項網上公開審批系統”,對工程建設發包、物資采購招投標、合同變更等重大事項審批推行網上公開并實時監督。
(三)強化執行追究問責機制。通過監督檢查、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有機地結合,形成強大推動力,推動制度“入軌”。整合紀檢監察和職能部門的監管力量,對重點部門及崗位執行制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將制度建設與執行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對違反制度的人和事進行嚴格追究,特別是對發生重大腐敗案件的部門以及貫徹落實反腐倡廉制度不力、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有關部門要追究責任,以鐵的紀律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實效性。
(四)建立制度與教育監督結合機制。制度與教育監督在反腐敗中既要各有側重,又要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兩者有機結合,綜合運用,達到反腐的最佳效果。在制度建設同時要堅持反腐倡廉專題教育制度,并與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結合起來,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堅持完善網絡教育制度;實行分層施教制度,建立對領導干部身邊工作人員、家屬子女等特殊群體的廉政教育制度,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提醒教育制度,充分發揮教育的防范功能。實行黨風廉政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把黨風廉政教育納入黨校和各類干部培訓計劃進行統一部署,形成反腐倡廉教育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