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歌
【摘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文化的交流,當前,是文化碰撞的時代,是文化交流的時代。在當前多元文化的格局下,我國的民族聲樂教育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本文立足于我國民族聲樂教育現狀,對如何更好地進行民族聲樂教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多元文化;民族聲樂;影響;現狀;措施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多元文化成為了當前文化發展的主流,民族的、世界的不同文化相互碰撞與交融,給我國的文化發展掀開了新的一幕。在多元文化下,我國民族聲樂教育面臨著挑戰與機遇,一方面,是把握文化多元化發展的契機,及時融合世界優秀文化進行發展,另一方面,民族聲樂教育也面臨著傳統遭遇挑戰,轉型困難的問題。如何更好地把握多元文化發展的機遇,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是值得不斷思考的問題。
一、多元文化對我國民族聲樂教育的影響
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下,世界各地的優秀民族聲樂與我國的傳統民族聲樂進行交流與碰撞。不可否認,我國民族聲樂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世界民族聲樂中不可缺少的優秀部分,在世界民族聲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世界各地也有著許多優秀的民族聲樂,甚至在某些部分更優于我國民族聲樂,這對于我國民族聲樂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民族聲樂教育在多元文化中,不應當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教師應當立足于當前文化發展,音樂交流的大背景,了解世界各地的優秀民族聲樂教育,為我國的民族聲樂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多元文化也對我國民族聲樂教育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逐漸呈現出固化的態勢,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文化發展的需要,對發揚我國傳統民族聲樂、在繼承的基礎上對民族聲樂進行創新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二、我國民族聲樂教育的現狀
(一)民族聲樂課程缺乏民族獨特性
在我國音樂課程設置中,較為重視的是視唱、和聲、樂理等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中也較為重視專業樂器,如鋼琴、古箏,對于中國民族聲樂課程的設置較少,或是不作為音樂課程教學的重點。民族聲樂教育是我國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對我國民族音樂進行進一步地了解的基礎,缺乏對聲樂基礎理論、基本功的了解與練習,難以較好地把握我國民族音樂獨特性。
在我國民族聲樂的課程中,受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往往沒有對學生進行相關的人文、社會等相關理論課程進行教學,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只能接觸到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的文化知識和聲樂基礎知識發生了脫節情況,只會機械地進行基礎地技能訓練,對于民族聲樂作品中內在深刻的蘊意難以感受。
(二)遵循統一化的教學方式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有著自己的民族聲樂的特點,有著自己民族音樂的精華,要進行多民族聲樂的教育,需要把握不同民族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然而,我國民族聲樂教育遵循的仍舊是統一化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往往以西方美聲唱法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基礎技能的教學,這導致了民族聲樂教學的缺失;另一方面,教師受到課時、教學資源等的限制,難以對不同民族的聲樂特點進行比較,這也決定了教師往往遵循簡單的美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統一化的、無差別的教學。
(三)在多元文化格局下民族聲樂教育發展緩慢
誠然,多元文化的沖擊既給民族聲樂帶來了發展的給予,又帶來了挑戰。就我國當前民族聲樂教育來看,其發展較為緩慢,不能及時地適應多元文化格局。
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民族聲樂自身教育缺乏較為穩定的基石,學生對于我國民族聲樂的民族特點了解不夠深入,同時外國優秀的民族聲樂對我國民族聲樂教育造成了一定沖擊,民族聲樂教育面臨著加強自身民族性和正確對待外來優秀民族聲樂的雙重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
三、在多元文化下如何更好地進行民族聲樂教育
(一)尊重差異性,強調民族性
民族性是我國民族聲樂的核心,缺乏民族性只會導致民族聲樂教育淪為國外民族聲樂的附屬品,導致我國優秀民族音樂的流失。
教師在進行民族聲樂教學時,應當注重進行與作品相關的人文知識、歷史背景、作者生平等的介紹,從一個作品出發,讓學生了解到那個時代的作品特征,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深刻內涵。
此外,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我國多民族的特征,對于不同民族的民族聲樂難以進行一一教學,但可以抽取其中的優秀民族聲樂作品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用方言,不同的方言在發音、音調上有著不同的特點,通過方言民族聲樂作品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的民族聲樂。
(二)創新教學方式
當前,許多學校的民族聲樂教學都采用了多媒體的方式,尤其是高校音樂教學,更為重視現代化教學方式。但僅僅利用簡單的多媒體進行教學,仍然不能滿足創新民族聲樂教育的需要。
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資源,通過帶領學生觀看優秀的聲樂表演、觀摩大師的演出等方式,使得學生對民族聲樂有一個更為直觀的了解,積極引導學生多參與民族聲樂的實踐;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多參與民族聲樂的實踐,通過小組展示、課堂表演的方式引導學生提高對民族聲樂的積極性。
(三)正確對待國外優秀民族聲樂
國外優秀民族聲樂有著我們許多應當借鑒的內容,如其聲樂教學方法發展的時間較長,教師在進行民族聲樂教學時,可以借鑒西方的發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發聲練習。在借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結合學生的個人特點及我國民族聲樂的特點,不斷地尋找三者的結合點,使得民族聲樂教學在吸收國外優秀民族聲樂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實事求是,立足現狀,取長補短,是音樂教師進行民族聲樂教學應當遵循的準則,只有在立足于自身民族性的基礎,積極吸取國外優秀民族聲樂,才能真正實現民族聲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才能真正地推動我國民族聲樂在當前多元文化的格局下實現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尹萍. 論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聲樂教育[J].民族音樂教育,2013(2).
[2]王志昕. 簡析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聲樂教育現狀[J].大眾文藝,2014(12).
[3]尚國賓. 多元文化視角下的民族聲樂教育研究[J].大舞臺,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