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
摘要:現行外國高中英語教學的評價考試制度與全面推薦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行適應,沒有能很好的反應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也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本文主要構建形成性評價體系,從形成性評價的特點和形成性評價的集中工具方法為主線進行探求,尋求新的評價制度。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英語;形成性評價
一、我國高中英語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如何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是高中英語教學評價所關注的重要問題,目前我國正在實施素質教育,但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應試教育制度仍然盛行,現行高中英語教學評價考試制度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高中英語教學仍然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評價,忽視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與評價它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略改進與激勵的功能,輕視學生的身心發展。重視教師評價,認為教師在評價活動為主導者,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往往處于居高臨下的位置,學生自我評價的機會缺失,無法形成民主的教學與學習的氛圍;課程管理過于集中,使課程難以適應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和學生多樣發展的需求等隨之而來的后果就是學生與老師都過分注重英語成績,即強調終結性評價的重要性,在目前的狀況下,一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性性評價體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形成性評價的特點
形成性評價的可持續性形成性評價以當前最新的學習觀和教育新理念為基礎,采納的是多種經實踐驗證的方法與手段,在評價操作過程中強調科學的程序,且評價不是單單為了證明學生的成績,而是為了改進學生的學習策略,對學生的發展有正面的促進作用,形成性評價有其持續存在的必要性,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形成性評價不僅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評價,而且重視對學生情感,興趣以及策略的評價。形成性評價通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去判斷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水平,符合人的多元智能,評價結果將大大降低由于教師個人原因導致的評價偏差形成性評價的可行性這主要表現在:所采用的評價方法都有過前人實踐的經驗;英語形成性評價結合了此學科的特點,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提出的;鼓勵評價實踐者,即教師和學生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進行,不僅為評價的實施創造了再創造的空間,而且更進一步體現可行性,評價結果的描述性和反饋性學生在接受到教師的反饋信息以后,開始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反映學生的進步情況,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繼續進步的動力,對學生學習效率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形成性評價又能促使教師更深入和更細致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進行適應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形成性評價既可以促使學生改進學習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形成性評價的內容是全方位的,方法是多樣化的,因而對學生的評價也是比較準確和客觀的。
三、形成性評價的工具
形成性評價的任務是對學生的表現及反映出的學習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作出評價,有利于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形成性評價可有多種模式,如學生自評,學習檔案袋,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及問卷調查等等。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評價應以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為出發點,學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學習動機等因素千差萬別,不能一概而論。教師可以經常觀察學生的個性特點,哪些學生在學習或日常活動中積極,哪些學生相對沉默;哪些學生擅長形象思維和語言表達,哪些學生觀察力強,思維較敏捷。但這些往往還不能夠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因此學生自評在整個高中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中相當重要。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各類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應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由此增強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意識。學習檔案袋學習檔案袋相當于學生的作品集,且收錄其中的作品不可隨意收集,要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有一定的代表性,學習檔案袋主要是收集或描述學生學習,發展過程的成長記錄)在收集學習檔案袋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應考慮留給學生發表意見與反省的空間,讓學生在選擇作品,確定標準等方面發充自身的主體作用,不要剝奪學生培養自己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互評學生互評要以人人參與為出發點,通過同學間的討論,大家互相了解對方的知識建構過程,從而說出各自的觀點和疑慮,聽取他人的意見,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學生互評與學生自我評價都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并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自己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體及主動地位。教師評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層次不同,年齡不同采用恰當的評價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評價中,應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或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同時,教師要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和提高。在評價目標上,要從只注重學生高中英語教學綜合性評價研究學習結果轉向既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又注重其學習結果;在評價內容上,從單純重視語言知識轉向重視學生的全面素質;從忽視情感評價轉向重視學生情感評價;把學生當作接受評價的客體轉向讓學生成為積極參與評價的主體,與此同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進行評價時,應當考慮評價活動占課堂整體教學時間的比例;要注重評價的實際效果;要避免使用過于煩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進行評價。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評價是否促進了學生自主性的發展和自信心的建立,是否反映了學生及教師本人在學習,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參考文獻】
[1]何安平.高中英語教育評價餓研究與實施[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劉本固.轉引自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教育部師范司組織編寫.新課程與學成評價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