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國
摘要:考試核心價值觀與考試文化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考試核心價值觀從根本上決定考試文化的內涵與發展走向,考試文化需要通過不斷變化與革新來體現考試價值觀的精髓。當前,在精英化考試向全民化考試的發展過程中,應建設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的考試文化。各級考試機構應通過提供優質的考試服務,建設良好的考試文化,幫助人們樹立和諧的考試價值觀,形成和諧的考試社會氛圍。
關鍵詞:考試價值觀;考試文化;和諧
中圖分類號:G424.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06A-0014-04
從上世紀末至今,隨著教育普及程度的逐步提升,中國正發生著精英化考試轉向全民化考試的巨大變革。在這一進程中,新與舊的考試價值觀不但相互交織而且對抗劇烈,由此派生出一系列考試新生態與新文化,國家考試和國家教育考試受到全社會空前關注。人們的考試價值觀正隨著當今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而發生悄然變化,社會的考試文化也隨之解構與重組。所以,厘清現代考試價值觀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考試文化問題,不但是考試機構的責任,也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們在理論與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考試價值觀的嬗變與開新
價值是指事物的意義,價值觀是關于什么樣的事物是有意義的看法、觀點、態度[1]。本文討論的考試價值觀僅指一個具體的歷史范疇,它會隨著歷史發展不斷豐富和深化,需要我們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不斷進行提煉和概括。
1.考試價值觀的形成
考試價值觀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文化積淀密切相關。我國考試在周代就有了雛形,到了西漢,士人富余,為讓賢能者脫穎而出,統治者創造了考試這種方式,并使其成為國家制度:政府舉辦考試,士人接受考試[2]。在我國長達1300多年的考試史中,考試扮演著決定人們社會階層的角色,也成為強制性腦體分工的手段。由于考試制度與社會政治血肉相連,考試價值觀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考試文化便應運而生。
總體來看,考試價值可分為考試的社會價值和考試的人本價值兩大類。歷朝歷代考試形式與制度雖有所不同,但其終極目的都是為統治者選拔人才,選拔性是考試社會價值的重要內容。參加考試的人出生背景雖各不相同,但人們考試的目的都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功利性是考試人本價值的主要內容。考試是人們從社會底層通往社會上層的天梯,以“讀書做官”為內核的考試價值觀大行其道,以“學而優則仕”為動因的考試文化也被社會普遍接受,“讀書—應試—做官”成為讀書人的人生三部曲。中國傳統考試價值觀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考試文化延綿千年,經久不衰,考試文化在歷史發展長河中,逐漸轉換成一種傳統、一種習俗、一種心理,甚至化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而構成一種極難沖破的社會氛圍和社會價值體系[3]。
中國傳統的考試核心價值觀在濃厚的功利性色彩籠罩下,也有意無意地附帶著其他文化內涵:如為防止考生弄虛作假,設計出十分嚴密的防作弊措施,隱含了追求客觀的文化因素;考生不論身份貴賤都能報名考試,隱含著追求公平的文化因素;采用層層選拔式的考試方式,隱含著競爭擇優的文化因素,等等。歷朝歷代統治者大力弘揚的考試價值觀以及由此構建的考試文化,都對當代中國的考試價值觀產生過重大的影響,甚至仍然是中國現代考試價值觀的本和源。
2.考試價值觀的嬗變
19世紀中葉,中國跨過近代的門檻,封建社會逐漸崩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慢慢形成。在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過程中,起源于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與西方的平等思想相交融,考試目的逐步開放,由為做官轉向為升學就業;考試對象逐步開放,由面向士人轉向面向大眾;考試內容逐步開放,由考八股文章轉向考科技知識;考試形式逐步開放,由單一的閉卷考試轉向多種形式的多樣化考試……
在近代以來的一百多年中,考試的社會價值觀從單純的選拔性嬗變為平等基礎上的選拔性,考試的人本價值觀也從單純的功利性嬗變為競爭基礎上的功利性,“追名逐利”的考試核心價值觀逐步被“公平公正”的考試核心價值觀所取代。考試價值觀的嬗變使考試文化的內涵與外延都發生著變化,當人們在劇烈的競爭中意識到競爭規則重要性的時候,“公平公正”的價值取向就被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來了,人們對考試對象應具備開放性、考試機遇應具備均等性、考試標準應具備統一性、考試程序應具備嚴密性的訴求與愿望愈來愈強烈。這時期,“競爭”成為考試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彰顯“平等、民主、客觀、競爭”的考試文化成為社會的文化主流。
3.考試價值觀的開新
現代公民社會與知識經濟雙重巨浪的推波助瀾,不但撼動了傳統考試價值觀,而且動搖了傳統的考試文化。現代公民社會使考試不再僅僅是一種與知識分子有關的制度,而成為與社會所有公民緊密相關的制度;知識經濟使考試不再是決定人們就業性質、生存形態和社會階層的唯一標準。在人類歷史上,考試價值觀此時才發生真正意義上的開新,僅包含功利、平等、民主、客觀、競爭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了。
在現代社會,論從政治理國家,美國前總統羅納德·威爾遜·里根、英國前首相約翰·梅杰、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等都沒經過考試獲取高學歷文憑,但他們治理國家的政績卻是有口皆碑的。論當代引領科技的先驅人物,比爾·蓋茨、喬布斯等也都沒拿到本科文憑便開始創業創新,但他們都因創造性的成就而載入世界文明史冊。現代社會選拔人才,將從以知識為主要標準發展為以能力為更高標準;向社會上層移動不是靠知識的考試,而是靠能力的發揮;人的命運更不是決定于學歷高低知識多寡,而是決定于人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決定于人的品德意志,決定于人的創造創新。我們在梳理人類進步與考試價值的關系時發現,只有考試的社會價值觀與人本價值觀高度統一,才能正確地還原考試的真正價值。當社會普遍意識到,決定人的才華不僅僅是知識的時候,作為檢驗知識水平的考試,相應地只是被作為選拔人才的“參照”手段之一。同時,在生產力快速發展,物質更加豐富,人們享受教育的權利不斷擴大的當下,人們對考試的訴求也更加“多元”。因此,我們在“功利”、“競爭”、“平等”、“民主”、“客觀”等考試價值觀的基礎上,增加“參照”和“多元”的因素,以使考試的社會價值觀與人本價值觀達成最大限度的“和諧”。基于此,我們認為“和諧”應該成為當代考試的核心價值觀。
二、用考試核心價值觀引領考試主流文化
核心價值觀主導社會準則和是非標準,要使其成為人們堅守的底線和信仰,需要文化的支撐。所以,我們研究價值觀不能不研究文化,文化的最深層次就是價值觀[4]。價值觀的缺失,將使得人們對考試活動認識模糊,沒有共識。在國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用以和諧為核心的考試價值觀來引領與之相適應的考試文化顯得尤其重要。
1.對考試文化的認識
考試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反身評價活動。考試文化是考試活動在精神、心理、觀念上的反映,它是由考試理念、考試制度和考試價值等內容構成的一種相互交叉滲透的文化體系,它深刻影響著考試的社會心理、考試的行為規范和考試的價值觀念,是教育文化的亞文化,是民族文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考試文化的內容可以分三個方面,即考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考試精神文化指人們對考試宗旨、價值的認識以及對考試的態度,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考試氛圍和考風考紀等,它是考試核心價值觀的直接體現。考試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考試活動的規范、規則、章程、獎懲等,它還包含考試的具體組織方式等,是體現考試文化宗旨和價值的關鍵所在。考試的物質文化是考試文化的物質基礎,如考試組織管理系統和考試環境等,它在考試文化中起保障作用。我們倡導的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的考試文化,就是試圖達成人的需求、發展與社會準則、規范的高度統一,從而賦予考試以時代新內涵。
2.考試核心價值觀與考試文化的關系
考試核心價值觀與考試文化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考試核心價值觀在理念層面體現了考試的本質,是人們舉辦和參與考試活動的內在支柱。考試文化應該以各種圍繞考試活動的實踐來體現考試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考試核心價值觀從根本上決定考試文化的內涵與發展走向,考試文化需要通過不斷變化與革新來體現考試價值觀的精髓。
以和諧為核心的考試價值觀相對抽象,它需要內涵豐富的考試文化來支撐。為了實現和諧考試,需要建設內涵十分豐富的考試文化。傳統考試文化中的公平公正、擇優拔尖、平等客觀仍需要堅守和完善,但與此同時,在人們已經認識到考試并不能考出一個人的本事和能力、社會選才用人不再將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人才對未來道路的選擇自由而多元的背景下,考試文化的內涵建設更加迫切,考試文化的外延拓展將對社會風氣產生導向作用。在考試文化建設中,一個顯著變化就是考試將由選拔人才的主導性標準轉變為參照性標準,不但社會選拔人才如此,就連最看重高考成績的高校招生,也正在不斷擴大自主招生的比例,以推薦、筆試、面試與高考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等因素有機結合的形式錄取人才。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選拔人才更是看重人的道德品行、綜合實踐能力和平時的學業水平,升學考試的成績并不占有絕對的比重。因此,我們在建設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的考試文化的時候,應該順應時代需求,把尊重人的興趣愛好、提升人的學習幸福感放在重要的位置。
3.建設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的考試文化
當時代帶領中華民族走出追求功名和竭力競爭的考試價值觀的時候,建設和弘揚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的考試文化顯得任重道遠。
首先,建設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的考試文化的時機已成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級各類教育得到大力發展,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數量與社會需要已基本匹配。社會對人才的多樣性需求,正在逐步緩解“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高強度升學競爭,“只要想上學必定有學上”的全民教育時代正在到來,這使人的學習需要與興趣愛好達成和諧成為可能。在知識經濟突飛猛進的今天,社會分工愈來愈細致,在腦力勞動需求不斷增加的同時,體力勞動絕不會消亡,腦體勞動的價值既不是順掛更不能倒掛,而應當互補共生,使社會對人才的多樣性需求與人們的多樣性職業選擇達成和諧成為可能。
其次,建設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的考試文化是以人為本的要求。“片面追求升學率”、“學生學業負擔過重”是兩大久治不愈的頑疾,過去無論下什么猛藥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考試指揮棒下的競爭價值觀在作祟。競爭價值觀下的考試文化,催生了大量人與教育的不協調,人與考試制度規則的不協調,甚至人與人的不協調。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的考試文化,滿足人的興趣愛好,尊重人的個性特長,力求自然人與社會人的協調共生,讓人的創造創新能力充分釋放出來。
三、教育考試機構在考試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價值觀與文化關系的研究表明,價值觀建設必須立足于文化建設,政府和考試機構大力發展考試文化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各級考試機構應通過提供優質的考試服務,建設良好的考試文化,幫助人們樹立和諧的考試價值觀,形成和諧的考試社會氛圍。
1.強化考試文化建設,促進考試機構轉型
在我國漫長的考試發展過程中,建立了自上而下組織嚴密的考試專業機構,并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考試機構文化,考試機構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引導著社會考試文化的發展方向。當前,我們要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用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的考試文化來指導考試實踐。
一是要彰顯考試機構的特色文化。考試機構承擔著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發展的重任,考試機構的文化內涵必須鮮明清晰。當我們向社會亮出“公平公正”、“科學高質”、“平安和諧”等考試機構文化內涵的時候,既對考試系統內部的行為提出了要求,也對社會進行了考試文化的承諾和宣揚,對社會考試價值觀以及考試風氣氛圍等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是要提高考試機構的專業化水平。當前,招生考試機構代表國家承擔著“考試設計與命題”、“考試實施與管理”、“考試評價與服務”以及“招生設計與實施”等系列化業務鏈功能與任務,因此,在體制和機制上應該促進它的專業化建設。為強化招考機構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和管理的作用,招考機構應實行參公管理,招生考試系統人員應實行相應的聘任制與專業技術制公務員改革。
三是要嘗試考試服務的轉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育專業教育服務機構,完善教育中介組織的準入”,招生考試機構可以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加大考試社會化改革的力度,從證書考試等項目入手,放權給社會組織,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管理、創新和促進考試和諧發展上來。
2.重視考試理論研究,加快考試制度改革
我國是世界第一考試大國,考試資源十分豐富,從事招生考試的專兼職工作者亦已形成一支龐大的隊伍。然而,我國從事考試研究的專業人員還不能適應事業發展的需要,對招生考試的前瞻性和科學性把握還不夠;高校師范類專業與考試學有關的課程很少;接觸考試工作最頻繁的教師,對考試的認識大都依靠自我摸索和經驗總結。招生考試缺乏理論指導在我國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從宏觀上看,缺乏科學的招考理論指導,決策者在制定考試政策時往往科學性不強;從微觀上看,對考試社會學、測量學等研究不深入,在設計考試種類和方法時也缺乏信度與效度。在社會轉型日益加快、人口流動日漸頻繁的當下,僅就高校招生考試而言,諸如異地高考、一年多考、考試科目與門類等問題,都需要我們結合國情,采用科學理論來設計政策。今后,政府在對招生考試制度進行頂層設計時,應該更多地聽取考試理論專家的意見,各級招生考試專業機構應當把培養國內外一流的招生考試專家學者作為機構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3.把握考試發展方向,推進考試信息化進程
當選擇性、參照性成為考試文化的重要內涵時,考試的外延自然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人們對考試的目的與宗旨的認識正在發生質的改變。縱觀發達國家考試的發展,考試的甄別性功能正在淡化,診斷性與發展性功能逐步增強,招生考試的方法與手段也在與時俱進。在信息化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科學設計學科考試標準、開發超大容量考試題庫已迫在眉睫。國家應該制定日程表,讓國家教育考試、公務員考試等國家考試全部采用網絡化考試的形式,使考試不再拘泥于統一的時間和空間,使一年多考甚至一次多考成為可能;加快國家考試社會化進程,讓國家考試更加標準化、規范化、人性化,使考生具有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從而彰顯考試參照性和選擇性的新文化因素,彰顯考試文化的和諧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4]袁貴仁.關于價值觀與文化問題[J].河北學刊,2005(1).
[2]楊學為,等.中國考試制度史資料選編[G].合肥:黃山書社,1992:5.
[3]史永標,李明霞.考試源流[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6.
責任編輯:楊孝如
Construction of Examination Culture in the Core Value Transformation
MAO Jian-guo
(Zhenjiang Education Examination Authority, Zhenjiang 212001, China)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e value and culture of examination is content and form, and the former decides on the tendency of the latters development fundamentally. Thus, the culture of examination needs constant change and innovation to represent the essence of examination.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from the elite examination to the general public examination, the culture of examination should use harmony as its core value. All levels of examination authorities should provide quality examination service to construct excellent examination culture, help people establish harmonious values for examination, and form harmonious atmosphere of examination.
Keywords: examination value; examination culture; harm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