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漢希
【摘要】馬頭琴演奏藝術經過歷史的發展在近年來更是得到更進一步的升華,新的藝術作品層出不窮,給予廣大熱愛學習馬頭琴演奏藝術的人們以巨大的契機。由于地域、文化、語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很多學習演奏者很難在演奏中準確正確把握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在馬頭琴這樣一個民族性極強的民族樂器中很難表現其音樂魅力。本文將對馬頭琴演奏藝術中蒙古族音樂風格特點的把握以及演奏技巧方面進行一定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馬頭琴;蒙古族音樂;演奏藝術;演奏技巧
馬頭琴,是蒙古族的民間拉弦樂器。在蒙古語稱為“綽爾”。琴身木制,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間藝人和牧民們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一、蒙古族音樂風格特點
從蒙古族音樂風格特點來說,因為蒙古族本身內部的差異性,所以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音樂風格特點,又有地方性的民族風格特點。根據蒙古族的歷史,大致可以把蒙古族音樂風味東部和西部這倆個區域,蒙古族人民數千年綿延發展至今,在不同地區繁衍生活的部落由于傳統、生活環境、生產方式等差異,對音樂差異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來說,不僅要把握好蒙古音樂這個大的風格方向,還要對具體地域性進行研究把握。
從蒙古族音樂的調性來看,蒙古族音樂依然還是在我們中國音樂的體系當中,調性思維依然是五聲音階。五聲音階是蒙古音樂的調性支撐與框架,然后除此之外,還有蒙古族特有的帶有自己民族性的六聲音階、七聲音階、以及一些古老的特殊調式。所以演奏者不僅要貫通五聲音階,還要在具體的音樂作品之上對于一些特殊的調式進行理解和把握。
從音樂曲式結構來看,不管是歷史上的創作者還是如今現代的作曲者都保留著蒙古族音樂的傳統曲式結構,尤其以一些短調性的民歌樂曲以及悠久綿長的長調樂曲中(如聯句體、循環體),還發展了西方的曲式(單三、復三、變奏、協奏曲式等),尤其現在一些大型的協奏、交響馬頭琴作品的出現,更需要演奏者不僅要在民族傳統曲式中進行,還要在更高層次西方曲式之上發展。
二、蒙古族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
音樂表現是一種對外的情感傳遞,是一種藝術語言特有的存在方式,蒙古族地域音樂向外界傳達內在的精神世界。音樂語言有音響、音調、節奏和旋律等因素,蒙古族音樂發展處獨特的音樂表現形式如:短調、長調、蒙古說書、頌歌、呼麥、潮爾等表現形式。這些都會在馬頭琴表演演奏中和創作的曲中得以體現。
1.短調:蒙古語中稱“寶格尼道”,泛指曲調短小、具有明確節奏節拍的歌曲。這種音樂曲調簡介明快,裝飾音比較少,旋律欺負不大,具有敘述性和歌舞性。通常為單一的拍子,結構通常為承啟轉合四局型的方正性結構。在民間地方馬頭琴演奏中短調風格的樂曲占著較大的比重。
2.長調:蒙古語中稱“烏日圖音道”,也是民歌的另一種形式,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牛羊、藍天、白云、江河、人文愛情等。對歌唱者的要求較高,要有豐富的民族情感積累和體會,在馬頭琴演奏中也亦如此。長調演奏的馬頭琴演奏中占有巨大重要的地位,是最為體現馬頭琴本身特點的表演形式,也對其它表現形式有著影響,相互貫通。
3.蒙古說書:蒙古語中稱為“烏力格爾”,是蒙古民間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音樂形式,以其內容的生活性、語言的生動性得以存在和發展。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通常為自拉自唱,以四胡或馬頭琴為伴奏樂器,重點以內容的生活性、語言的詼諧幽默性、強調故事性為特點。在馬頭琴演奏中烏力格爾也是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更有其實在現在音樂盛行的今天,理解掌握“烏力格爾”會讓我們演奏回歸一些本質的東西。
4.呼麥:是草原人發現的一種泛音演唱形式,可以同時唱出高低倆種聲部的喉音藝術。它以人的聲腔為發生載體,利用口腔喉嚨緊壓憋氣唱出持續的低音,同時在高音出現輕柔唯美的哨音。這是蒙古族里不可多得的代表藝術形式,尤其以圖瓦共和國為代表。呼麥歌唱大自然,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種音效,大地、青山、綠水、花草、牛羊,為此伴奏的樂器也有所不同,多以雙弦演奏,所以也豐富了馬頭琴泛音演奏法,一弦演奏,另一弦持續地低音,極大的具有濃郁的風格和渲染性。
三、馬頭琴演奏中體現蒙古族風格的技巧
演奏中蒙古族風格的體現主要是由裝飾音符來得到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裝飾音。雖然它隸屬于主要旋律,是主要旋律下的裝飾,但并不意味它是無關緊要的,恰恰在蒙古族音樂中有著巨大的表現作用。
1 倚音:是在主音前后加二度的短音。蒙古族風格音樂里以及馬頭琴演奏中大量的出現倚音的表現,甚至特殊的樂曲里有前后倚音同時出現的情況。
2 波音:波音有上波音和下波音倆種。與上者類似,都使原本平滑的旋律富有動感,表現草原人馳騁跳動的形象。
3 打音:是主音和它上方的鄰近音快速交替擊打出現的。這是最重要的一個蒙古族民族風格體現的技巧。顫音多用上方三度的音,也有小三度音,甚至大二度,樂曲里不會有具體規定,需要演奏者依靠自身理解來演奏表現。
4 滑音:是表現長調風格的重要技巧,常常會與其他技巧相結合運用。
5 諾古拉:是長調民歌中的特殊演唱技巧,在長音中會有不規則的波動音,這一特色會出現在長調樂曲當中,是其鮮明的特色。
四、民族價值的認同
馬頭琴演奏的成功,當然是技巧之上的民族特色的完全展示,所以不管是任何學習馬頭琴樂曲著都需要對蒙古民族及其價值要有認同感,“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帶著這樣美好的心境去體會草原生活的美麗人民的善良淳樸,去欣賞和學習草原人的音樂,把民族價值認同體驗作為自己表達的欲望和內容,這樣的演奏相信一定會完全展現出蒙古族音樂風格特點,具有深刻的感染力,深入人們的心靈。
參考文獻
[1]呼格吉勒圖.蒙古族音樂史[M].遼寧出版社.
[2]王朝剛.器樂表演技能教學新概[M].上海音樂出版社.
[3]白達瓦.馬頭琴演奏法[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