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實現教學的信息化,關鍵在于教師能夠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各種教育信息資源融合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進行信息化教學,以此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現代化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目前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實際應用狀況卻不容樂觀,筆者從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與總結和解決途徑與對策三個方面做了探析。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 高職 信息化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05-01
一、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目的是要為教學服務,關鍵在于教學應用。高職院校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在校園網絡基礎平臺、基于網絡的應用系統、網絡教學終端等基礎設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在實際高職教學當中,信息化教學的開展在廣度和深度上卻不容樂觀。
1.在廣度上,信息化教學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在教學模式上,高職教學任然普遍采用的是“課本+黑板+粉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幾乎占到了70%以上比例,而信息化教學開展不到30%;在教學方式和手段上,大部分教師任然以講授為主,多媒體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應用程度不高;在年齡結構上,中老年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接受能力和應用能力較差,難以適應信息化教學;在信息化教學的推廣應用上,學校的政策和措施力度不夠。
2.在深度上,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沒有達到深度融合
信息化教學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更是一種教育理念和一種教育模式,要真正做到信息化教學,就要使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達到深度融合。教師要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重塑課程教學理念,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應用到實際教學中,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最佳化,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最大化。然而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只是將課本上一些文字性內容機械地搬到PPT課件上來,在課堂上給學生做一放映,就認為是信息化教學。這種所謂的信息化教學,顯然不能體現信息化教學的真正內涵。
二、原因分析與總結
信息化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不能被廣泛應用,且實際教學效果不佳,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1.信息化教學觀念、意識淡薄
人類已步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在教育領域,也改變著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但由于大部分教師也包括學校領導,缺乏對現代教育理念研究和學習,簡單的認為信息技術不過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已,沒有理解信息化教學的真正內涵,信息化教學觀念、意識依然淡薄。
2.信息化教學能力較差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環境下,教師的課程建構能力、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力、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能力、現代教學設備使用能力和信息的獲取、處理能力等。很顯然,大部分高職教師只會操作簡單的教學設備和制作簡單的PPT教學課件,在教學軟件的應用和開發上、信息資源的獲取處理上、信息環境下教學內容建構和課堂教學組織管理上能力還是比較欠缺。
3.教育教學資源匱乏
專業教育教學資源匱乏,是高職信息化教學不能有效的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進行了教學資源庫的開發與建設,建設了一批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但所建教學資源在數量和質量都不高,有的幾乎成了擺設,利用率不高。建設大量豐富的、質量較高的專業教學資源成了開展信息化教學的核心環節,同時也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
4.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還不完善
建設完善的信息化教學化境是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基礎環節。高職院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基本建成了校園網基礎平臺,建設了一定數量的網絡多媒體教學終端,但任然存在很多問題。由于資金短缺、缺乏頂層設計和規劃,幾年前建的校園網絡在帶寬、傳輸速率和覆蓋面上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網絡多媒體教室的建設數量也很有限,嚴重制約了信息化教學的開展。
5.信息化機制還不健全
高職院校目前幾乎沒有形成保障信息化建設和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長效機制。信息化機制包括領導機制、管理機制、培訓機制和激勵機制,信息化機制的缺失使信息化教學開展失去了保障。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建立領導信息化建設的工作機構,導致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不夠,責任不明確,任務難以落實;沒有形成信息化教學管理機制,導致信息化教學成了一盤散沙;沒有建立信息技術培訓機制,教師接受信息化培訓的機會和時間很少,導致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理念認識不到位,信息化教學能力難以提升;教師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搜集、處理大量的信息資源,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激勵機制和措施不到位,慢慢的就是去了興趣和動力。
三、解決途徑與對策
1.建立健全信息化保障機制
要使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且富有成效,首先必須建立健全信息化保障機制。只有建立信息化建設和教學的領導機制、管理機制、培訓機制和激勵機制,才能做到信息化教學有人負責、科學管理、人員培訓到位和激勵措施到位,實現信息化教學“四位一體”的保障。
2.完善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
在信息化建設上,學校領導要足夠重視,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學軟硬件環境。進一步提高校園網絡帶寬和運行速率,擴大校園網絡覆蓋的覆蓋面;建設數量足夠、功能完備的網絡多媒體教室,保障信息化教學;繼續完善支撐信息化教學的各個應用系統;建設豐富的、質量較高的專業教學資源庫,為信息化教學提供基礎保障。
3.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要對教師進行多層次、多形式的信息化培訓,增強教師的現代化教學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信息化培訓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和信息化建設的專職人員,還要包括領導和教學管理人員,做到全員參與;培訓內容上,既要培訓教師的現代教學設備操作能力、教學軟件應用能力和教學資源的開發能力,還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研究與學習,使教師的信息化意識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培訓形式上,校內培訓和校外培訓相結合,可以采取專家講座、實踐操作和校外參觀學習等形式。
4.加快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實踐
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高職教學當中,加快信息化教學改革和實踐。以高職教育辦學理念和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結合高職教育辦學特點,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探索、創新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改革,提高現代化辦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高職辦學核心競爭力。
要廣泛開展信息化教學,使信息化教學與課程教學達到深度融合,要不斷完善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建設,要建立健全信息化保障機制,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為信息化教學有效開展和實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軍,楊西龍.信息化教學模式探討[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187-189.
[2]張凱.信息化教學環境的構建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24:241-242.
[3]劉穎.信息化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0:87-89.
[4]程聰.高職院校信息化機制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2,35:31-32.
作者簡介:
曹曉春,高校助教,研究方向:物理教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