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平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研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可見,探究式教學已經成為了新課程大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教學意義也已被廣大教師所認同,并對此進行了諸多實踐和嘗試。本文就以高中物理教學為例,并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際,對探究式教學的設計進行幾點說明和闡釋。
【關鍵詞】高中物理 探究式教學 問題情境 現代化教學手段 探究合作小組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55-02
探究式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質疑、探究的機會,教師則進行適當誘導和啟發,幫助學生解難、釋疑的一種教學活動。[1]在高中物理課堂上實施探究式教學,有利于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和體驗,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態度和創新精神。
下面,我就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談一談我對實施這一教學模式的實踐與認識。
一、巧妙設置課堂疑問,創設良好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探究欲望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國心理學研究資料也表明“學生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可見,問題是促使學生展開一切學習行為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所以,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我們可以依據學習內容特征和學生學習實際,巧妙地提出富有啟發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就此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疑問心理,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自覺、主動地發現問題,激發他們進行自主探究,這無論是對學生問題意識和培養還是創造性思維的提升,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比如,在學習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節《牛頓第三定律》這節內容時,我就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在初中時期我們已經學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說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那么,依據我們初中所學的這些知識,在進行拔河比賽時,那就不會分出勝負啊,但是為什么會有一方取得勝利呢?決定勝負的因素到底是什么?”[2]聽完我的這段話,學生都顯示出了疑惑和好奇的神情,然后,我趁這個時機繼續問道:“如果我們讓咱們班最強壯的男生xx同學和最瘦小的女生xx進行拔河比賽,你們覺得xx女同學會贏嗎?”“會吧”“不會”……“看來大家對這兩個問題還給不出正確的說明和解釋,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牛頓第三定律,告訴你們相互作用的力到底存在一種什么關系,同時也能對以上兩個問題給出很好的解釋和論證。”這樣,我通過在課堂一開始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起了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和探究欲望,從而使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本節知識的學習中。
二、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如今,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始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并對實現素質教育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研究自然知識規律的學科,其中涉及到很多微小、不利于觀察的事物及現象,如果我們僅用粉筆、黑板或者教師口頭語言的講解,學生既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學過程也顯得枯燥乏味,這就使得本來就對物理學科具有畏懼心理的學生更加懼怕、厭倦物理,更別提主動探究、自主學習了。而多媒體技術,融文字、聲音、圖形、視頻、圖像等于一體,具有強大的交互性和表現性,可以將涉及到物理知識的事物和情景以逼真、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將學生帶入形象直觀、甚至虛擬的場景,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樣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會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激起他們對物理知識的探究熱情。
比如,在學習必修二中《人造衛星 宇宙速度》這節內容時,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了用各種衛星拍攝的圖片,如伊朗核設施、曼哈頓、月表圖片,以及在月球南極拍攝的地落照片、動態氣象云圖等,然后播放了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飛船發射、運行、返回的視頻資料,播放的同時,向學生講解了一些有關宇宙飛船發射、運行、返回等過程的一些知識,學生明顯都對這些知識充滿了興趣,都聚精會神的盯著投影屏幕,還不時發出“哇,真美”“太神奇了”的感嘆聲,我也趁此機會向學生灌輸了宇宙將如何演化下去還得需要學生不斷去探索的心理。下課后,還有學生不斷的來問我有關航天的知識,這時我沒有急于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主動去研究、探索。這樣,我通過引入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有關人造衛星的信息和資料,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和熱愛科學的激情,可謂一舉兩得!
三、建立探究合作小組,加強學生互動溝通,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實施探究式教學,我們也可以通過建立探究合作小組的方式來進行,這既是當今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所以,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我們可以建立合作探究小組,將教學過程變為學生的自主活動,使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合作進行有效結合,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以此調動學生上課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合作精神、創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協調發展。
比如,在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這一物理實驗時,我們就可將班里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負責不同的實驗工作,如有的同學負責準備實驗器材并進行檢查,有的負責單擺的擺動,有的負責記錄數據……最后,小組成員一起將實驗數據進行匯總,根據每次實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得出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3]。然后,讓他們對在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陳述,并與其他同學一起進行討論、交流,以使他們更好的了解實驗,并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我通過建立合作探究小組,使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了這一物理實驗的探索中,學生的合作能力與探究能力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實施探究式教學,既能使學生獲得扎實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能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希望廣大教師在以后教學中能夠繼續探索有關教學模式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通過積極體驗物理規律的探究過程來獲取物理新知識。
參考文獻:
[1]李群《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2012-04-01
[2][3]孟繁秋《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0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