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明
【摘要】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如今的高中物理課堂存在著很多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與不足,如教師只注重物理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注重學習成果,忽視學習過程方法;只注重教師主導作用,忽視學生主體作用……[1]這一系列問題使高中物理課堂一直處于低效、無效的教學狀態。因此,在如今新課程教育改革深入實施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將優化課堂教學、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當做我們孜孜不倦的教學追求,并對此進行長期且艱辛的教學實踐。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物理 有效教學 主體 多媒體技術 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61-02
有效教學,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獲取最高的教學效益。在新課改背景下,有效教學已經成為了眾多教育者熱點關注和熱切討論的重點課題,因此,研究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學具有深遠而廣泛的現實意義。
下面,我就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對新課改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提出我的幾點看法。
一、改革傳統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傳統教學模式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師總是照搬教材、向學生強行灌輸各種物理相關知識點,并用粉筆在黑板上詳細列出物理問題的解題步驟,學生則是匆忙的記筆記,被動地接受來自于教師的知識灌輸,整節課的課堂控制權由教師一人把持,學生幾乎沒有發言的機會和權利。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習是學生的個人主觀行為,學生在課堂中占據絕對主體地位,教師不可進行私自剝奪,其主要職責在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基礎上,進行適當點撥和指導。”所以,要想實現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學,我們首先就要改變傳統觀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理念,把學生當做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學會依靠自身能力來完成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從而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
比如,在學習必修一第三章中《自由落體運動》這節內容時,我并沒有上來就給學生講解自由落體運用的定義、規律、性質等,而是在課前讓學生準備好硬幣、不同重量的紙片和紙團,課堂上,讓學生用這些物體做三個不同實驗:硬幣和等大紙片同時自由下落;輕紙團和重紙片同時自由下落;等重的紙團以不同形式下落[2]。然后,讓全班學生一起對這些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現象及問題進行探討、交流,我們也可由此引出自由落體運用的課題,并與學生一起,分析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規律等,這樣,我們既使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有了更為具體、深入的認識,也做到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獨立獲取了物理知識,有利于有效教學這一教學目標的更好落實。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創設直觀教學情境,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直以來,物理都被學生視為學習難度最大的學科,因為其涉及很多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謹邏輯性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而在某些方面,教師又不能將這些教學重難點的特點表現出來,使學生在理解和認識上感到抽象和困難。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使物理教學在多媒體技術支持下,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變革?!笨梢姡淖帧D形、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電子信息于一體的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了新課改極力提倡使用的一種教學工具。對于物理學科而言,它可以將抽象、宏觀、靜態的物理知識以具體、微觀、動態的方式呈現出來,有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同時也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直觀式教學情境,有利于調動學生上課熱情和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必修二第四章中《機械能守恒定律》這節內容時,因為高一學生還沒有用守恒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在對“機械能”這一抽象的概念理解起來也具有很大的難度,于是,我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了能體現機械能這一概念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如錢塘江大潮、泥石流、過山車、極限運動蹦極等,然后讓學生思考這幾種情況動能和勢能是如何轉化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有什么特點,而后,我引出了機械能的概念,并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這樣,我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機械能這一物理概念有了清晰、正確的認識,同時也有利于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學習全過程。
三、構建新的評價體系,實施教學評價多元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因為深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傳統高中物理教學評價只注重學生成績分數的高低,將甄別、選拔功能進行了過分夸大,不注重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和發展原則,這使得學生對物理學科越來越懼怕,久而久之,甚至到了一談物理就厭煩、抵抗的地步。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注重發展學生多方面潛能,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币虼?,鑒于這一理念,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我們不可再把評價唯一標準放在學生學業成績之上,而是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使學生不僅學到物理知識和技能,還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創造。
比如,在評價主體上,我們應由原來以教師為單一主體向教師、學生、家長等多種主體進行轉變,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在評價內容上,由原來只注重物理知識與技能的評價,轉變為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多方評價[3],如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課堂表現情況、課后復習情況、對物理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物理原理、具有創新意識等等;在評價方式上,應由原來的只有書面測試向多方式進行轉變,如開展物理實踐活動、進行綜合評議等等。這樣,在實施了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價值取向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之后,既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又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了有效基礎。
總之,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學,既是廣大教師所應極力追求的教學目標,也是新課改對廣大教師教學更高要求的體現。希望廣大物理教師在日后教學中能夠繼續研究和探索,使我們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更為具體和深刻,并使其真正達到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標準和要求。
參考文獻:
[1]歐琳《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的有效實施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03-26
[2]史發祥《高中物理新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2013-03-09
[3]唐幫進《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策略略議》[J]新課程學習(下)201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