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瑩 王蘇麗 張欽德
【摘要】探討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構成.將強化實踐動手能力、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和重構教學內容三個方面相結合,形成了適合于中藥鑒定技術教學的現代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
【關鍵詞】職業能力 中藥鑒定技術 教學模式 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229-02
《中藥鑒定技術》是中藥專業主干課程之一,它以中藥為主要研究對象,對中藥的來源、采制、鑒定、化學成分、藥理等多方面進行研究。其主要任務就是鑒定中藥的真偽優劣,調查、考證中藥資源,確保中藥用藥的安全和有效。學生通過本門課程學習,能勝任中藥研究、檢驗、銷售、管理、生產和質量評價等方面的工作。該課程在中藥專門人才的培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
目前醫藥院校中藥鑒定課程在理論上主要講授重點中藥的鑒別知識點,輔助以多媒體圖文技術;實驗課上多進行具有代表性的中藥的性狀、顯微和理化鑒別,以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在這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一方面是對單調的、“注入式”的教學方法的習慣,卻已經厭倦接受,另一方面卻學習動機不強,自主學習能力偏低。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高端技能型鑒定人才的培養[2]。然而現代企業越來越需要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建立一種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模式。
所謂多元化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師生、生生互動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結構。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把學生能力培養放在首位,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3]。我們嘗試在教學中根據《中藥鑒定技術》課程自身特點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力求建立一種能夠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具有現代教學特點的教學模式。
一、強化實踐教學,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1.有效開展課內基礎訓練,注重學生基本職業能力培養
①增加實訓課在總課時中的比例,使其超過50%。②優化實訓內容和實訓環境。實訓環境盡量模擬真實的工作情景,最大限度的實現教學與實踐“零”距離對接,突出“實用”性。③對實驗內容進行調整,既考慮到培養學生掌握中藥鑒定的觀察、制片、制圖等基本技能,又加強對當前市場常見偽劣藥材的鑒別訓練。使教學更貼近市場,貼近實際。④在實踐課的組織安排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行項目教學,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讓學生“動”起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實踐,教師只擔任配角,進行必要的指導。
2.積極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提高拓展學生的職業技能
①聘請企業專家對中藥的生產、流通、服務、管理的新進展進行專題講座。開拓學生的視野。②參觀當地藥檢部門、藥店及中藥加工廠,使學生初步了解與中藥相關的銷售、管理及生產部門的實際情況。③進行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觀察中藥原植物的形態、生境等,有利于同學們深入了解、掌握相關的中藥鑒定知識。④開放式教學,對學生開放中藥標本館和實訓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4]。
3.改革和規范實踐考核體系,建立多元化實踐考核形式
①學校藥用植物園中藥原植物教學實習考核,隨機抽取部分中藥原植物進行考核。②中藥性狀鑒定考核 200種常見中藥的辨認、30組易混淆中藥的辨別、混合飲片以及10種貴重中藥與偽品的鑒別,按難易程度選取20種常見中藥、混合飲片和5組易混淆中藥組合成一組隨機編號,學生抽取好號碼后觀察相應編號的一組藥材,在10min內完成考核。③中藥顯微鑒定考核 未知混合粉末鑒定,對實驗課中學過的60余種重點中藥,隨機抽取2-3種,將其粉末進行混合,分別進行編號,要求學生利用顯微鏡對其顯微特征進行描繪,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有哪些中藥組成。④將國家職業資格的考核形式及標準融入到課程考核中,讓學生提前熟悉職業資格考試,提高通過率。
二、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優化中藥鑒定技術教學環境
1.充分合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中藥鑒定技術》實踐性很強,而標本又有限,鑒于本門課程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制作了課件,包含了教材中所有的藥材,充分展示藥材原植物、藥材、飲片特征、顯微特征、混偽品和色譜圖等彩色圖片,使枯燥的形態描述形象化。同時還在教學過程中播放人參的傳統采收和現代種植采收、麝香的活體取香、鹿茸的采收及西紅花的種植等視頻,讓學生對中藥形成全面的認識。利用先進的數碼互動顯微實驗室開展顯微鑒別實踐教學。數碼互動顯微系統將學生顯微鏡下的圖像傳送到計算機屏幕上,實現了在同一時間、同一界面師生的高效溝通,使教師的講授效果及學生的形象理解得以顯著增強[5]??傊?,通過合理采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既方便了教師的“教”,更方便了學生的“學”,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
2.廣泛使用精品課程網站
我校中藥鑒定技術課程為山東省級精品課程,課程涵蓋了豐富、完整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大綱、電子教案、教學課件、授課錄像、習題集、藥材圖片、實訓指導、在線測評、課程論壇等,為學生提供開放的、交互的、共享式的學習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成了網絡教學資源的設計者+學習目標的引導者,學生由原先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體現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三、以崗位能力為本位重構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應與職業崗位需要相適應
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根據中藥專科生的培養目標,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及重點。突出其實用性,內容以“必需、夠用”為度,對于一些深奧且與應用關系不大的知識點少講或不講,而重點講授工作實際中經常應用的內容,如針對中藥市場的品種混亂的現狀,重點講解藥材的真偽鑒別方法,使學生能夠準確鑒別中藥;確保教學內容精煉,實用。如刪除部分需要用高精尖儀器才能進行的中藥含量測定內容,刪除中成藥鑒定部分,以避免與相關課程內容重復;刪除石榴皮、絲瓜絡、血余炭、輕粉、紅粉等非常用或劇毒性品種,以便更好地與高職高專學生的培養目標相吻合。同時,將國家職業技能的相關標準和要求融入到教材中。充分考慮學生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崗位證書的需要,如將高級中藥調劑員、高級中藥購銷員等職業資格證的考試內容融入教學內容中,使職業資格標準與專業課程標準相銜接,有利于學生進行所必需的職業資格考試,增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2.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序化教學內容
結合國家職業標準中對中藥各崗位的職業資格等級分類,遵循學生能力發展規律,將教學內容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難度依次遞進。初級層次,學習常用中藥及其飲片的性狀鑒定技術;中級層次,包括常用中藥及其飲片的顯微及理化鑒定技術,品種復雜、偽品較多的中藥及其飲片的綜合鑒定技術;掌握初級和中級層次的內容,學生即具備實際檢驗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職業能力,達到國家職業標準對高級中藥調劑員、高級中藥購銷員等崗位的要求。高級層次,學習貴重、毒劇、中成藥及未知粉末的綜合鑒定技術。通過高級層次內容的訓練,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強化職業意識,提高綜合素質,為畢業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以真實工作過程為依據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初級層次為自主學習項目,在開放實訓室或校外實訓基地,學生自主學習常用中藥及其飲片的性狀鑒定技術,教師根據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答疑??己朔绞酵ㄟ^快速識別中藥及其飲片,測評學生的操作技能。中級層次為主要教學項目,在校內單項實訓室、中藥真偽鑒定中心完成。在教學中教師創設模擬藥檢所的工作情境,針對品種復雜、偽品較多的中藥及其飲片的綜合鑒定,基于工作過程將鑒定項目分解為一系列學習性工作任務,學生模擬藥檢人員工作,通過“獲取信息”、“制定鑒定計劃”、“實施鑒定計劃”、“互相驗證結果”,“能力評價”五階段的訓練,學習相關知識,掌握職業技能。高級層次,為拓展性教學項目。在中心實驗室和學校中藥標本館完成。針對貴重、毒劇及未知粉末的綜合鑒定技術,教師示教,學生進行驗證性實訓,通過面試和筆試評價學生的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以上教學過程均為教、學與做融為一體,全程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科學公正,依法檢驗”的理念;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充分貫徹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加強了對學生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等職業能力的培養;既準確把握教材體系,實踐個性化教學,又能讓中藥鑒定學習成為師生的快樂體驗;有助于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優秀藥學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麗莉.生藥學教學方法研究[J].大家健康,2012,(6):117-118.
[2]李雪瑩,武永剛,張欽德,王蘇麗.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多維教學體系構成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3):16493-16494.
[3]姜玉新,王海華,潘群皖,朱再滿,等.構建醫學生理學多元化教學模式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8):568-570.
[4]周濃,夏從龍,楊月娥,張德全,等.改革生藥學教學形式 培養高素質藥學人才[J].大理學院學報,2012,11(9):83-86.
[5]馮軍,景璐石,李鑫.醫學形態學教學方法的革命——顯微數碼互動系統[J].中國醫療設備,2008,(6):59-61.
作者簡介:
李雪瑩:講師,碩士,從事中藥鑒定的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