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婧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獲得知識的重要時期,所以德育教育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初中班主任作為初中班級的教育者和組織者,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能力,溝通協調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的橋梁,在初中學生德育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教學
所謂的德育教育意指班主任給予學生有關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方面的教育活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初中階段的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那么,作為初中班主任的我們,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我們該如何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搞好初中生的德育教學呢?以下是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而總結的幾點看法: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德育教學的目標
從古至今,品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個人對社會有益還是有害,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品德及其水平決定的。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和進一步深入,課改給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學提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標對德育教育的目標做了明確規定:“德育教育目標,是指通過德育活動,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格要求,也是德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的質量標準。”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現如今的許多初中班主任教師,其德育目標都具有盲目性,開展德育教育時有極大的隨意性,教學觀念還在受長期以來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重智輕德”的傳統教育觀念的制約,使得德育教育的工作計劃空洞無物,流于形式。因此,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想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那么,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積極地轉變教育觀,認真看待德育教學,高瞻遠矚,明確德育的重要性,重新審視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的運用多種途徑,搞好德育教學工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二、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核心,全面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學習生活,肩負著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的使命。這就要求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依據新經濟環境下初中學生的特點,采用適合的方式進行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學過程中,方法直接影響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教師的工作理念、工作目標會使教育方法受到限制,教師的工作理念與工作目標又必須會依靠合適的方法才能得以實現,二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所以初中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學工作時,教師既要注意目標、內容的創新,又要注意方法的改進,在更新德育內容時,一定要照顧到學生的心理需要,做到與教育部門和學校綱要相符合,與學生實際相聯系的雙向把握,在采用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充分的了解學生,充分掌握學生的現狀以及學生的品行,有針對性的去選取教學方式、教育內容,不斷的去提高教學效率。
三、將德育教育滲透到班級管理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班級管理是教師的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對于初中班級管理來說,需要學生積極的參與和配合,這也是滲透德育教學的最佳途徑。教學中,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探索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的同時,教師還應積極的將德育教學,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慢慢的滲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教學中,由于班級管理工作每天都在進行,這就需要班主任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班級管理上要建立民主和開放的管理機制,給學生平等的決策權、選舉權、監督權,讓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能夠學習到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如何去幫助他人,感知自己的責任,培養學生責任心。教學中,首先,教師應充分的將德育教育觀念與班級服務觀念相融合。在班級管理中,注意抓住機會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注意方法,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師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與和諧的關系,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達到實現提升每個學生的德育水平的目的。
四、在班級活動中滲透德育,促使學生不斷提高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我們還不能僅僅依靠教材,教材中的文章必定是有限的,內容涉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 這樣是達不到既定的教學效果的。因此,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充分的把握德育的基本點,合理的運用各種活動,在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德育和法律知識,有意識、有計劃的指導學生加強對這些品德情感的感悟。在我們的初中德育教育中,有很多的活動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例如,一些平常的班會活動,有關德育教學的主題班會活動,一些集體實踐等,都是學生養成優良品德的最佳方式。對于初中生的數量較多,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很難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等現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把德育教學 滲透在這些活動中,這些活動作為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平臺,對學生的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班級活動,作為聯絡師生感情和同學之情的盛會,對學生的德育感化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開展如日常的校紀校規的教育、開展尊老愛幼的教育、遵守交通規則的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等之類的活動,使用多途徑、靈活的方式去進行,慢慢的給學生滲透相關知識,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品德觀等等,促使學生不斷的提高。
五、科學、合理的懲罰學生,幫助學生疏通思想
俗話說:“人無完人。”事實也是如此,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我們都或多或少都會犯一些錯誤,特別是各方面都處于飛速發展的初中學生,他們的錯誤會更加的犯的頻繁。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在一次采訪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劉京鐸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強調:沒有經歷過教育懲戒的人,其生命成長是有缺憾的;經歷過適當教育懲戒的人,其人格能健康和諧發展。由此可見,在對初中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的要批評、懲罰學生,這是教育的必然。為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極其注重批評、懲罰的策略,不應只是一味的去懲罰學生,在懲罰的同時,教師還應積極的幫助學生疏通思想,積極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分清是非,指明方向的方式去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教學時,無論是對學生進行激勵,還是幫助他們克服缺點、錯誤,都必須使他們內心深處明晰道理。這并不是說說理教育可以放縱、容忍學生的錯誤言行存在,而是要對錯誤的東西剖析得有力,說得學生心服口服。如果班主任不用說理方法,而是對學生采用體罰、變相體罰、罰款或訓斥的方法,其結果只能是讓錯誤的思想偽裝起來不敢暴露,或者只用錢代教使學生“中毒”而不知“毒”,這都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在學生的品德教育教學中,當學生犯錯誤時,或是學生的行為習慣需要指正時,作為教師的我們,外在的懲罰固然需要,但是這只能治標而不治本,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的去懲罰,而應對其心靈給予教育,使其從根本上的去認識,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提高教學效率。
加強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關注的一個綜合性問題。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如實的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方式的開展德育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引下,品德修養漸漸提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洪玉.在反思中進步——關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幾點建議[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1
[2]史立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對策[J].知識窗(教師版),2009
[3]范廣元,韓喜軍.淺談班主任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