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云
【關鍵詞】教學 語言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011-01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言語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可見,教師的“講”對于提高課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謂“講”,就是要凸現語言的趣味性、形象性和啟發性,由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實現對教材的理解,達到理想的教學境界。
一、幽默的語言,激發求知欲望
德國著名演講學家海茵茲·雷曼麥說過:“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接受。”幽默的語言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能打破沉悶的局面,促進教學達到和諧的境界。如特級教師賈志敏教學《鎮定的女主人》一課時,先引導學生說出“鎮定”的近義詞和反義詞,一個女生說出:“慌張。”賈志敏老師問:“把‘慌張帶入課題該怎么讀?”女生因為緊張把課題讀成了“慌張的女主人”,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此時,臺下聽課的教師們都為賈志敏老師捏了把汗。但賈志敏老師一點兒也不著急,他幽默地對女生說:“你才是個‘慌張的小姑娘呢!”那個女生一聽,趕緊改口說:“是‘不慌張的女主人。”賈老師幽默的語言讓女生走出了尷尬的局面。當這節課快要結束時,賈老師又幽默地對全班同學說:“最后,我們請那個‘慌張的小姑娘來朗讀一下課文。”幽默的語言是思維的火花,是教師長期實踐積累的智慧結晶,能夠推動教學過程,使教學語言得到有效傳遞。
二、賞識的語言,樹立學習信心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運用賞識的語言激勵學生,讓他們的心靈在賞識中得到舒展,建立起自信。例如,有位年輕教師在一次公開課上提了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結果沒有學生敢舉手發言。這時,這位教師急了,她不停地提示學生,但還是沒人舉手。突然,坐在角落的一個男生舉手了,教師只好請男生發言,但答非所問。教師只好另請一位沒有舉手的女生回答,這位女生回答得讓教師很滿意。可筆者發現,角落里的男生悄悄地坐下,一直低著頭。對此,教師如果對那位男生做鼓勵性點評,就會讓男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而筆者在一次習作課講評時,展示了一篇習作,這篇習作雖然字跡潦草,但內容寫得不錯。突然,一個男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在《作文選》上看到過這樣的作文。”面對這一突發情況,筆者向寫作的學生說:“還是你自己說說吧。”學生說:“我只是模仿,沒有抄襲。”筆者笑著說:“模仿得相當好,這就是進步。”那個學生一聽,甜甜地笑了。可見,教師用真誠鼓勵的話語肯定學生的進步,就會讓學生樹立起信心,愛上語文學習。
三、靈動的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教育的藝術也是說話藝術,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是豐富優美、靈動簡潔、新穎活潑的。課堂教學采用藝術化的語言,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兩個名字》一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青蛙有兩個名字”這句話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復述句子說:“我有一把尺子。”學生說:“我也有一把尺子。”這位教師說:“我們都有一把尺子。”但教師不滿足于此,接著引導學生說話,學生說:“我有一條褲子。”教師笑呵呵地說:“有一條褲子不稀奇。”學生心領神會:“我有一條漂亮的褲子。”教師沒有就此打住,而是認真地說:“剛才我們找到的都是看得見的東西,誰能說說看不見的東西?”有學生站起來說:“我有一顆愛心。”教師說:“我也有一顆愛心,我們都有一顆愛心。”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的發言越來越多。這樣靈動的教學語言不但有助于準確地傳遞信息,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有助于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
四、啟發性的語言,培養創造潛能
啟發性的語言有助于引發人思維的欲望,教給人思維的途徑和方法。教師要善于運用啟發性的語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如特級教師于永正教學《新型玻璃》一課時先讓學生自由反復朗讀課文,然后回答問題:“這篇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問題剛一拋出,一位女生立即站起來回答。于永正老師說:“再增加一點難度,更簡潔地說一說。”學生呆呆地站著不知道該怎么辦。對此,于永正老師沒有請另外一名學生回答,而是笑瞇瞇地對學生說:“我相信你有這個能力,沒事,再想想。”女生想了一會兒,大聲地說:“他們分別是……”于永正老師笑著說:“你看,差一點兒就錯失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人的一生中,這樣的機會可不多啊。”學生的困惑與尷尬被教師智慧的語言化解了。可見,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富有啟發性的語言,不僅能讓學生充滿自信,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
總之,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讓平淡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充滿自信,切實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