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冰山理論,組織只有處理好人的關系,才能夠保持組織的其他活動具有真正生機。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轉變,企業的管理者不斷探求和采用各種新的管理模式,以促進人際間的交流及部門間溝通合作的高效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面臨著巨大的變遷。
關鍵詞:企業社會工作;人力資源;以人為本
根據冰山理論,組織只有處理好人的關系,包括人與人如何交往、溝通以及部門間合作等,才能夠保持組織的其他活動具有真正生機。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轉變,企業經營面臨的劇烈的競爭和壓力,因此在外在環境與內在需求的雙重壓力下企業的管理者不斷探求和采用各種新的管理模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面臨著巨大的變遷。尤其是隨著福利運動開展及人權意識覺醒,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關注員工的福利待遇以及人性需求,以往老舊的經濟刺激方式已經無法完全解決員工的問題。由此產生了諸如人本管理理念、工作生活質量、EAP(員工幫助計劃)等一系列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理念與方法,如何正確地引導員工適應這些變化或消除由此而給員工帶來的壓力,將成為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
一、企業人力資源與企業社會工作的結合點
學者指出在新形勢下這些新的人力資源主張試圖在整個企業中確立一種“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價值導向,又為社會工作介入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種理念背景。在提倡“以人為本”理念的今天,員工的工作生活質量被提到了與組織績效同樣重要的高度,如何消減員工壓力,增強和保持員工的滿意度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社會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工作思路和“使案主全面自由發展”的工作目標,為解決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這一課題提供了新的視角。現代企業對于員工工作和生活質素的關注這點與社會工作的目標是相吻合的。雖然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然而對于在提升員工福利和生活質量上,企業和社會工作者有著良好的合作契點。
隨著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企業社會工作作為社會工作新興的實務領域也日趨專業化和系統化,這正是企業與社會工作相結合的體現。企業社會工作是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與方法去協助工業體系內人群的服務,它是一個新興的社會工作領域。在西方,自1875年第一位福利秘書受雇于匹茲堡海因茲公司算起,企業社會工作已走過了一百三十多年。不過,作為“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機制”解決員工問題的專門職業及新興的專業領域,企業社會工作在西方始于20世紀70年代,在我國則始于21世紀初期。在國外把企業社會工作定名為“工業社會工作”,并把工業社會工定義為:工業社會工作是一項實物工作,在此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注意到員工的人性與社會需求,并通過設計與執行適當的方案,以維護員工健康與良好的工作環境。
在我國并沒有延用國外的“工業社會工作”這個概念,而是定名為“企業社會工作”。如今的經濟結構中包括大量的第三產業——服務業,再沿用“工業社會工作”顯得過于狹隘,所以我國取名為“企業社會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社會工作的內涵也逐漸豐富起來。目前受大眾認可企業社會工作定義為:企業社會工作即在企業中,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的理念、技能、方法,主要在企業內外從事員工的生產適應、職業生涯規劃、福利保障、環境協調。
二、企業社會工作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結合的意義
企業社會工作方法(The approaches of Industrial Social Work)的合理選擇是現代社會工作實踐理性與工具理性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工作學科應用性、專業性與操作性的具體體現。中國正面臨著政治經濟改革的變革時期,經濟制度及經濟環境面臨著巨大的變遷,企業社會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著如工作方式單一、僵化,缺乏系統的實施措施和機制。政府、企業、工會、社區等機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盲目性,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認識與重視,另一方面缺乏科學系統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故而,在經濟格局迅速變革的今天,企業社會工作實施主體若不能樹立正確的態度,進行必要的學習、思考和變革,在推廣社會工作發展的同時注重企業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在國內外理論經驗兼容并包推陳出新的同時更加注重學以致用,將新的理念貫徹實施,那么我國的企業社會工作領域的發展將面臨更加不利的局面,與國外產生更大的差距,無形中也削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故而,大力發展企業社會工作,加強其理論與方法論的假設,完善社會工作介入企業活動的專業技巧,構建社會工作與企業管理相契合的新模式已經刻不容緩。
作者簡介:商凱晨(1992—),女,漢族,浙江金華人,本科在讀,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研究方向:企業社會工作對人力資源介入的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