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扎根于每個中國人的精神深處,對企業文化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克服不利影響的對策是從管制型向民主型轉變,從人治型向法律型轉變和從低效率向高效率轉變。
關鍵詞: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影響;對策
前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積淀所形成的傳統文化,雖歷經無數次戰爭和外敵入侵,仍得以頑強地傳承下來,形成了以儒家、道家、佛家和法家為重點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企業文化是指企業歷史背景、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社會心理、科學技術、人倫關系等各種要素的總和。現代企業管理不僅需要科學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的支持,同時也離不開相應的文化背景。為更好地分析和掌握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和根源,有必要進行系統的梳理來尋找對策。
一、傳統文化對現代企業文化的積極影響
傳統文化雖然受到當時的歷史條件、科技水平和社會制度等方面的限制,但仍存在著許多有價值的思想值得大力提倡、繼承和發揚,以下即是幾個積極的影響:
1、指出了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現代企業管理面臨多元的社會背景,要處理好這些利益和價值關系,必然面臨重重困難和挑戰,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對企業發展目標的制定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民本”思想要求以民為根本,以民為基礎,關心民生民情,讓人民安居樂業。現代企業管理中,“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理念充分體現了“民本”思想。只有重視人的主觀性,考慮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才能找到客戶的根本需求,才能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才能找準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企業才能得到持續穩定發展。
2、提供了“以德治企”重要思想
“德治”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內容。“以德治企”是治企者要有德和治企者要以德教化職工。對于企業管理來說,法治與德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一個企業要想有長遠穩定地發展,最根本的還是要在加強法治的同時搞好德治。中國傳統文化的“德治”思想既是現代企業文化中“以德治企”的具體傳承,也是企業文化聚合功能的重要內容。
3、提供了企業管理者的精神食糧
要建立一個廉潔、高效、持續發展的企業僅靠法律法規的保障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內在方面提供精神食糧。傳統文化中的“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清官賢臣思想和“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自省自責”觀點,為管理者加強自身修養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只有建立了一個潔身自律,敬業團結的管理團隊,才能夠取得廣大職工的信任和支持,企業的經營目標才能有效實現。
二、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消極影響
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可資借鑒的因素,但其中仍不乏糟粕與落后的封建思想,至今仍在發揮以下負面影響:
1、官本位思想和特權觀念
傳統文化的官本位和特權色彩濃厚,使企業管理者形成了崇尚權威、惟權是尊的價值傾向。鄧小平同志曾尖銳地指出:“官僚主義現象是我們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廣泛存在的一個大問題。”表現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好說空話、人浮于事、遇事推諉,欺上瞞下等。
2、保守封閉、專制集權的觀念
老國企的“企業中心論”,惟我獨尊,自我感覺良好導致老國企對現代先進的企業管理理論知之甚少,妨礙其觀念思想的轉變和技術革新,使改革缺乏推動力。同時,封建社會的專制集權思想根深蒂固,在企業管理中經常出現獨斷專行、一言堂、家長制作風等現象,導致官僚主義嚴重,損傷了企業文化的調控功能。
3、參與意識淡薄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觀念使得企業日常管理缺乏職工的積極參與和有效監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成了封閉保守、安土重遷、依附順從的心理以及佛教“出世”和“因果報應”觀點,使民眾與世無爭,對企業冷漠,缺乏熱情。
4、重形式而輕效率
企業日常管理中,管理者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決策憑經驗,執行脫離實際,反饋搞浮夸,辦事講究繁瑣程序和規則。日常工作拘泥于開常規會議,作常規報告,寫官樣文章。對待企業中存在的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沒有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致使管理工作缺少力度,效率低下。
三、克服傳統文件對企業文化影響的對策
克服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主要應作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從管制型文化向民主型文化轉變
現代企業中職工主體意識逐步覺醒,對價值認識越來越趨向于民主。這就要求現代企業只要有關系到職工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都必須征求職工的意見和建議,讓職工充分發表意見,通過職代會的反復討論,在“潤物細無聲”中穩妥出臺。這樣職工才會擁護,執行才會有力,企業經營目標才能有效實現。
2、從人治型文化向法治型文化轉變
傳統儒家文化重在自我道德約束。這種人治型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企業即使有制度也不理不問,只按主觀行事,缺乏約束與監督,以人管人,而不是制度管人。現代企業管理應從人性本不完善出發,以法律至上為原則,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依法治企。企業運營的職責與行為都應有明確的法律和制度規定,并對其進行監督和考核。在此基礎上再輔以精神和道德的約束,達到“德治”與“法制”兼顧,最終實現在企業經營目標持續有效
實現。
3、從低效率文化向高效率文化轉變
現代企業文化中的形式主義非常明顯,運行效率低下。形式主義主要表現為辦事拖拉,公文旅行,決策主觀主義,執行脫離實際,反饋浮夸等等。提高效率首先要進行定員定編,改變人浮于事的現象,吹牛扯皮、喝茶看報的少了,工作內容充實了,工作作風才能改善,運行效率才能提高。效率提高后,再不斷調整職能和工作流程,才能逐步形成高效率的企業運行文化。
結束語:綜上所述,我們應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來對應傳統文化,既要繼續發揚優良傳統文化對企業管理的促進作用,又要克服陳腐傳統文化對現代企業文化的影響,使得企業文化向著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轉變,最終促進現代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