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娜
醫學院校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個案研究
徐娜娜
【摘要】在華北某醫科大學188名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中展開的公共英語教學情況調查發現,該校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存在授課時間短、內容淺顯,缺少專業英語教學,且學生學習自主性不高、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作者提出對于醫學院研究生英語教學應建議開設醫學英語相關課程,采用分級教學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探索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教學模式,以更好地促進針對研究生的英語教學。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公共英語;醫學院校
隨著大學英語改革的深入及醫學學科對外交流需求的日益增長,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賈國棟2006)。專家學者們呼吁對研究生公共英語進行改革(謝宇、韓天霖、林放等2007,蔡靜、胡燕花2010)并開始探索適用于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模式(楊維東、趙娟2011,原蘇榮2012,劉傳江、焦培慧2013)。然而,國內仍有不少醫學院校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未在課程設置及安排上及時地作出調整。
本文以華北某重點醫科大學為例,調查其研究生公共英語開設情況。根據該校研究生院的規定,考研英語過70分且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學生即可免修英語,否則需參加每周4課時的英語課堂學習(為期14周)。2014年秋季學期共9個英語教學班(每班70~110人)由6名教師任教,其中僅1名大學英語教研室的教師全程教授研究生英語課程,其他教師除此之外,均有教授其他英語專業或大學英語課程。這6名教師從事英語教學的時間由一年半至十年不等,從事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最少的2次,最多的有7次。所用教材為2009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英語綜合教程(上)》。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占30%)與期末成績(占70%)構成。在了解該校研究生英語教學基本信息的基礎上,本文試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的形式發現該校研究生英語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2014年10月下旬,華北某重點醫科大學2014級三個研究生班的188名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填寫時間約為20分鐘。調查共發放問卷188份,收回188份,剔除無效問卷6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82份。調查數據使用SPSS 16.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基本信息分析顯示182名碩士研究生中包括男生48人(26.4 %),女生134人(73.6%)。平均年齡為24歲,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成績平均58.5分,172人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140人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英語平均學習年限為11.8年,4人有工作經歷。
此外,4名往屆研究生參與了訪談,就研究生階段英語學科開設的必要性及授課內容等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
(一)學習現狀分析
1.興趣與動機
參與問卷調查的182名研究生(含5名免修生)中有相當一部分表示“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70.3%),并認為英語學習重要(96.1%)。80.2%的學生否認學英語是為應付考試,他們學習英語是為以后工作做準備(82.5%),或出于學術科研需要(80.2%)及考博深造(44%)。可見,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并不排斥,且有著較強的學習動機。
2.策略與方式
雖然認為自己的自學能力較強(45.5%)、“制定學習計劃”(39%)及“形成了自己的學習方法”(40%)的學生均未過半,但96.1%的學生認可自主學習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并表示“在英語學習有困難時會向別人求助”(62.1%),“會不拘泥于課本自己尋找英語學習材料”(74.7%),比如,通過“看英美電影、聽英文歌曲學習英語”(70.9%)。從59.8%的學生傾向于課堂“以老師講解為主”,61.5%的學生“愿意在課堂上參與互動”及47.2%的學生“希望課堂上有個人展示的機會”來看,學生喜歡的應該是融合教師講解及課堂互動且為學生提供靈活的展示機會的英語課堂。
3.投入與效果
44%的學生認為自己“在英語學習上花費時間多”,但“會提前預習要學習的內容”(31.3%)及“課后會鞏固課堂所學知識”(39.5%)的很少。問卷分析顯示,目前學生最需加強的專項能力由強至弱依次為:口語、聽力、寫作、翻譯和閱讀。在此基礎上,學生給出了聽、說、讀、寫單項技能自我評估(如下表):

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公共英語學習情況調查表(部分)
由調查表可知,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閱讀及寫作能力較為肯定,而對口語、聽力水平評價較低。這兩點反映出學生重書面筆頭學習,輕交際應用能力培養(盧易2009)。
(二)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時間短,后續教學無
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僅有18.1%的人認為“研究生階段開設英語課程沒有必要”,且僅有18.6%的學生表示“14周的課堂學習滿足了我研究生階段的英語學習需求”。而該校研究生英語課堂教學為14周,取得英語免修的學生則不需參加課堂學習,此外,也無其他英語相關課程可供學生選修。
2.師資力量弱,班級人數多
調查發現,該校研究生公共英語授課教師均來自大學英語及英語專業教研室,他們從事英語教學時間有的僅一年半之久,進行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次數為兩次至七次不等。2014年秋季學期每班有70 至110名學生,對此僅有36.8%的學生認為課堂學生人數合適,更多的人希望班級人數可以控制在30~50人。
3.教學內容淺,特色課程無
研究生英語授課所用教材為外研社2009年出版的《研究生英語綜合教程(上)》。課本內容多圍繞著工作、飲食、健身等與生活較為密切的話題展開。對此,56.6%的學生認為“當前課堂學習內容與本科學習內容差別不大”,且36.8%的學生認為“目前開設的英語課程與實際需要脫節”。雖然如此,還是有40.6%的學生認為“課本上的英語學習內容對專業發展有幫助”。必須指出的是,大部分學生對目前學習狀況并不滿足,他們認為“有必要開展更高層次的英語教學,比如學術英語”(87.9%),“期待選修一些與西方文化相關的課程”(67.5%)。
結合目前該校研究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如下:
(一)課程開設:夯基礎,創特色
鑒于“課本上的英語學習內容對專業發展有幫助”(40.6%),當前基礎英語教學可保留用作本科與研究生階段英語學習的銜接。研究生學習階段學生們有了大量閱讀專業文獻甚至發表的需求,則“有必要開展更高層次的英語教學,比如學術英語”(87.9%)。此外,因醫學專業涵蓋了臨床、眼視光、口腔、公共衛生等眾多學科門類,可開設具有專業特色的醫學英語課程(朱明炬2011)。問卷有關選修課設置需求調查顯示,學生們既希望能選修醫學文獻閱讀(79.7%)、醫學文體寫作(58.2%)、醫學文體翻譯(47.8%)及醫學詞匯學(45.1%)這類基礎性醫學英
語課程,也希望可以選修如臨床英語對話(65.4%)這類與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應用性英語課程。因此,可以在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中繼續開展基礎英語教學,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在此之后可以與取得免修資格的學生一起選修專業英語課程,這樣一則可延長英語教學時間,避免“一旦結束英語課,大部分同學幾乎把英語學習扔下,重新學習時倍感吃力”(S1)。二則突出專業特色,幫助醫學生們實現“為將來的工作和科研搜讀文獻作準備”的愿望。
(二)師資建設:組團隊,探新路
為迎合醫學院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研究生階段我們應該開設英語課,但更多的應該集中在實際應用中,而不是局限在再次學習太多理論上的東西”(S3),避免教學停留在“教材內容過于生活化,與醫學專業聯系較小”(S2)的水平上,該校可以結合本校師資情況,從樂于學習新知識、勇于接受挑戰的教師中培養、組建起一支具有醫學英語專業特色的教師隊伍,專門負責本校研究生的英語教學工作。
(三)學生管理:學分級,重聽說
研究生雖規定了免修條件,未取得免修資格的學生英語學習水平依然參差不齊。同一班級里,有人“希望有更多的互動環節和個人發言時間”,有人卻反映“本人聽力較差,老師提問時甚至聽不懂問的什么。每次上課時都戰戰兢兢,生怕被提問時答不上來。”這反映出了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兩大問題:一是教師兼顧不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影響了教學效果;二是教學過程中對聽、說的重視度不夠。因此,建議研究生英語教學因學生水平而異,實行分級教學(戈玲玲、李廣偉、劉彬2014);適當減小班級規模;在扎實學生讀寫能力的基礎上強化聽說能力,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
(四)課堂模式:巧引導,重自主
問卷開放性問題中不少學生提出的“英語教師應該給我們介紹一些英語自主學習的平臺及相關書籍資料,課外拓展訓練等”以及“推薦一些可供自我學習提高的材料及方法”反映出學生需要教師在英語學習上進行指導,表達了他們“自我提升,與專業相結合學習”的愿望。但有學生提出“希望老師幫我們整理日常對話中常用的句子等”說明仍有部分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沒有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教學模式,不僅要“授之以魚”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建議、進行指導,更要“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隨著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當下研究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雖然“各高校的生源不同、基礎不同、師資水平不同和教學投入也有不同,英語教學成功與否,成效如何,就不能依據一種標準和模式去衡量和要求”(劉延秀、姚效軍2004:59),醫學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學科優勢,組建具有醫學英語專業特色的教師隊伍,逐步實施分級教學,全面提升學生英語實戰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最終達到促進醫學學科更好發展的目的。
引用文獻
戈玲玲,李廣偉,劉彬.2014.基于語料庫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實證研究[J].外國語文,30(3):150-152.
賈國棟.2006.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潛在影響[J].中國大學教學,(4):51-52.
劉傳江,焦培慧.2013.ESP教學理念對醫學院校大學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贛南醫學院學報,(5):670-672.
盧易.2009.醫學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及其教學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6):81-82.
劉延秀,姚效軍.2004.學習主體的個性化需求與研究生的英語教學改革[J].外語界,(4):53-59.
謝宇,韓天霖,林放,孫靜.2007.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外語界,(1):53-60.
原蘇榮.2012.主題—任務教學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12):103-105.
楊維東,趙娟.2011.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任務性、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5):56-60.
朱明炬.2011.研究生英語教學的ESP改造[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6(10):133-134.
作者信息:300070,天津醫科大學foreverxuna@sina.com
策略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