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衛梅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出現與革新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標志,也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助推器。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所學專業,有效規劃學生未來職業已經成為高校解決就業難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本文對互聯網影響下的職業變化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了互聯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與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影響;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6-194-01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傳統領域與產業獲得了新的生機、活力。作為時代發展的弄潮兒,大學生是最先感受到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大學生與教師會自覺與不自覺地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從而重新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格局,為新職業的涌現、傳統職業的革新、創業隊伍的擴大帶來不一樣的影響。
一、互聯網影響下的職業變化
(一)傳統職業與互聯網結合
農業、工業、工商業等眾多傳統職業都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與影響,以致傳統職業越來越多地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并成為產業發展的潮流與趨勢。原則上,所有傳統職業都可以與互聯網結合起來,例如,教師這一職業需要掌握大量的互聯網技術,并開展各種各樣的網絡教學與培訓。所以,社會的轉型發展、互聯網的興起與發展都迫使傳統職業向互聯網靠攏,借助互聯網技術不斷升級。
(二)互聯網催生了眾多新職業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還催生了眾多新職業,例如程序員、游戲設計師、動漫設計師等。另外,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的企業也逐漸增多,與此同時,可供人選擇的新職業也隨之增加。在面對眾多新職業的情況下,大學生需要正確的引導與輔導,否則新職業就成為大學生失業的主要領域。所以,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新職業,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難問題,提高了職業生涯規劃的成功率。
(三)職業的交叉性更加明顯
互聯網影響下,崗位與崗位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逐漸成為企業內部整體系統中的一環。所以,這個職業所要具備的能力與素養可能也會在其他職業中有所體現。從這個角度而言,大學生應掌握最基本的能力、計算機能力及專業核心能力。也正因為互聯網的參與,崗位與崗位之間的細微差異逐漸顯現出來,并促使社會進行新一輪分工。因此,我們要積極認識職業的交叉性特點,從而提升自身能力。
二、互聯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與作用
(一)互聯網思維凸顯
互聯網影響下,大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求新、求變的思想意識更加明顯。一方面,眾多信息要求大學生在短時間內做出判斷,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的理性選擇能力及判斷力,為大學生進入職業發展階段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創業心理逐漸引領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彌補資金不足、社會資源不足的漏洞,從而為大學生創業成功提供了有效的保證。
(二)就業信息與渠道拓寬
首先利用互聯網,大學生可第一時間了解某一行業、企業的發展概況及發展趨勢,從而為大學生進入該領域、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提供了前提。其次,互聯互通的網絡具有及時性、多樣性等特點,這為大學生就業及創業提供了信息來源,從而也為大學生應聘、面試、就職創造了條件。最后,通過即時通訊工具,大學生可認識許多業內外人士,分享其成功的經驗教訓,這有效避免了大學生誤入歧途。所以,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能快速收集就業信息,提前儲備資源,這為職業生涯規劃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三)規劃的系統性更加明顯
一方面,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將職業生涯發展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整合在一起,為大學生成功規劃未來職業奠定基礎。例如,教師通過PPT、視頻等讓大學生充分感受職業發展,了解未來工作的環境及壓力,這對學生是否真正對該領域或職業感興趣、能否持續進行這類工作進行了有效衡量,從而防止了頻繁跳槽所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從就業思維、職業規劃到職業評估,互聯網都可一應俱全地滿足教師與學生的需求,使教師教學更加便利,學生對人生規劃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教育教學的趣味性增強
傳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相對枯燥,難以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仍然存在教師教、學生被動接受的被動局面。而互聯網的積極參與迫使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廣泛的社會實踐。另外,互聯網也為增強了教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并使遠程教育與指導成為可能。所以,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因為互聯網的存在而不斷發生變化、輪轉,也使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教室及其他固定場所,這種教育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進行合理有效規劃。
盡管互聯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積極影響與作用,但我們也要注意互聯網對職業生涯規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互聯網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積極影響,使之作用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而健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提高大學生職業判斷能力與職業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國朕.社會網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常萬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3]趙政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調查與研究——以渭南師范學院為例[J].山東工業技術,2015,0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