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的誕生和發展不僅是人類傳播歷史上的一次新跨越,它在傳播方式、內容、效果及表達方式上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和沖擊。但面對眾說紛紜的新媒體,人們很難在短時間對“新媒體”的概念達成共識,本文通過不同歷史時期的“新媒體”概念解讀、剖析新媒體特性、傳播方式等內容,從時空縱向層面展現“新媒體”的獨特之處,并通過“新媒體”的發展和已出現的定義來認識和理解“新媒體”大致定義以及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媒介融合
作者簡介:吳煌,男,福建平潭人,1994年8月9日出生,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4--01
我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當下媒體創造的所有熱點中,媒體自身也成為了“熱中熱”,尤其是急劇升溫的“新媒體”。科技大步流星的跨越挾裹著“新媒體”隨之“大風起兮云飛揚”,在網絡時代大潮中馳騁徜徉、縱橫捭闔。但是究竟什么是“新媒體”,無論在學界還是業界,至今沒有一個權威的論斷,英國學者理查德·豪厄爾斯有言:“最可怕的事情莫過于靜候作者對新媒體的論述”,從這句話背后不難看出,新媒體本身就是見仁見智的研究體系。
一、“新媒體”的誕生
現在意義上“新媒體”的概念的提出,學界雖然已經出現了不少頗具分量的說法,但是存在著明顯的矛盾之處。大部分觀點認為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P·戈爾德馬克是“新媒體”概念的首創者,1967年在一份開發電子錄像的商品計劃書中,他將電子錄像稱為新媒體(new media)。1969年美國傳播政策總統特別委員會主席E·羅斯托在向尼克松總統提交的報告書中多處使用“new media”,使得“新媒體”一詞風靡全世界,成了一個時髦的學界新名詞。
筆者發現這個說法已經出現在各大新媒體教材、論述當中,但“新媒體”的概念至少相較普世觀點要早7至8年,早在1959年著名媒介理論家馬歇爾·麥克盧漢發表過題為《電子革命:新媒體的革命影響》的演講。在傳播學中,他的“媒介即訊息”廣為人知,但是為人寡聞的是“地球村”這一劃時代的論斷也是他所提出的,很明顯這些理論符合當下的媒體環境,特別是近年來數字媒介技術的發展,更似乎在“印證”著麥克盧漢的預言的實現。
麥克盧漢敏銳地捕捉到了未來媒介的氣息,他認為憑借電子媒介,各種文化和各個媒介發展的階段的并存會使人類擁有了訊息解放的手段。麥克盧漢的觀點和言論在彼時可能是天方夜譚,卻讓我們看到了當下“新媒體”的諸多影像,雖然我們不能以此斷言麥克盧漢就是“新媒體”這個概念的首創者,但是至少可以肯定一般教科書把戈爾德馬克看作“新媒體”概念的先驅是有有失偏頗的。
二、魚目混珠的“新媒體”
美國連線雜志將新媒體定義為“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提出,今天的新媒體是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產生和影響的媒體;陽光傳媒、紅巖資本投資集團創始人吳征認為:消解力量是新媒體相對于舊媒體而言所顯現出來的第一個特點等。
一提到新媒體,人們會主觀地聯想到那些井噴式發展的通信傳播方式:門戶網站、手機報、IPTV、數字電影、樓宇電視、戶外廣告……這些在業界出現的新的傳播形式幾乎都想標榜自己是“新媒體”,而學界對新媒體的框定也越來越寬泛,幾乎所有依靠數字技術或與其相關的媒體都進入了新媒體范疇。就本質而言,新媒體的傳播具有交互性,傳受雙方能夠隨時互換角色,同時針對信息的反饋又能及時調整傳播的行為方式,實現“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近幾年火熱的微博便是新媒體時代的傳播代表,人們在這里可以瀏覽許多其他人的信息,也能自主發布信息,通過不同的行為方式表達自己對某一信息的關注。
因此,通過交互性來衡量目前出現的新媒體形態,不難發現許多打著“新媒體”旗號的媒體只不過是以新形式出現的傳統媒體,例如車載移動電視、樓宇電視、戶外廣告等,它們沒有改變傳統媒體的單向性、被動性,只是通過高科技表現出來罷了。
三、融合時代的“新媒體”
近年來,新媒體伴隨著科技發展迅猛并且改變著人們的傳播方式和形態,面對這一趨勢,新媒體對各種傳播形式“兼容并包”,不斷豐富著信息的傳播和表達方式,也反過來在不斷推進著媒介融合的進程。媒介融合的原意是“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喻國明教授在《傳媒經濟學》中提出:媒介融合是指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所依賴的技術越來越趨同,以信息技術為中介,以衛星、電纜、計算機技術等為傳輸手段,各種信息在一個平臺上得到了整合。
這一平臺便是新媒體,它將成為媒介敘事形式融合的有力表現,和傳統媒體的表達方式不同,新媒體通常兼容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傳播信息,通過不同的組合形式來傳播信息。反其行觀之,借助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傳統媒體也可逐漸蛻變成為新媒體,譬如:新出現的數字互動電視取代了傳統的電視;手機報紙的興起帶動紙媒的轉型;荔枝、喜馬拉雅、考拉等網絡電臺的出現讓人們重新開始聽廣播。
我們可以清楚地預見,未來的“新媒體”一定是一個新舊媒體交互、融合、創新的場域,它將以數字媒體為技術支持與核心,發揮其強大的創造力和驅動力。我們勢要在“新媒體”這個新的傳播“麥田”里尋找到合適的落腳點,才不至于淹沒在數字時代的大潮之中。
參考文獻:
[1]理查德·豪厄爾斯(葛紅兵等譯).視覺文化[M].2007:202
[2]嚴三九.新媒體概論[M].2011:1-5,11-13
[3]馬歇爾·麥克盧漢(何道寬譯),麥克盧漢如是說[M],2006:3
[4]匡文波.新媒體“概念辨析”[J].國際新聞界,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