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龍
【關鍵詞】 后進生;轉化;策略;心理特
征;積極因素;時機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7—0038—01
后進生是由于家庭、學校教育的失誤或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在品德、學習、紀律一方面或幾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后進生的存在是無可避免的,我們應該積極地去面對。幫助每一個學生成人成才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們的共同愿望。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深入了解后進生的心理特征
要教育學生,首先得了解學生,只有了解后進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后進生不論是在思想上的后進還是成績上的后進,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只有了解后進生心理特征的變化過程,才是轉化后進生的工作基礎。后進生的心理特征,一般表現為以下幾點。
1. 自尊心得不到尊重。自尊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因素,也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由于后進生的言行在學生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失去了威信,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他們有時自吹自擂,盲目自大,有時會自暴自棄,自甘墮落,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下,教師應當理解和寬容,尊重和相信他們,不隨意提及他們的過失,鼓勵他們多看自身的有利條件。否則,會挫傷后進生的自尊心,使矛盾更加尖銳,甚至出現師生對立的局面。
2. 好勝而不能取勝。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后進生都有好勝心。但由于他們學習基礎差,道德認識水平低下,往往不能成功。對于這種矛盾心理,教師要幫助解決,鼓勵他們迎難而上,鍛煉他們的毅力,創造條件讓他們能表現自己,使他們好勝而能取勝,好動而又會動,想表現自己而又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3. 有上進心的愿望和意志薄弱的矛盾。后進生同樣有要求改變自己和爭取上進的心理,即使對前途失去信心的學生也往往會出現改好的念頭。但是一般學生的上進心能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持續起作用,而后進生即使在口頭上表示“行,行,行”,堅決不干壞事,卻在行動上有時做出相反的事來。原因是自制力差,不能自我約束,經不住外界的誘惑,往往搖擺不定,出現反復。在此狀態下,教師應因勢利導,給他們及時地幫助和鼓勵,增強他們同困難做斗爭的勇氣和信心。
二、善于捕捉后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
后進生的缺點和錯誤是明顯的,而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則往往是微小而隱藏的,所以發現好的“苗頭”就要及時表揚,以加油讓它燃燒起來。如果忽視了這些好的“苗頭”,不僅會挫傷他們僅有的一點上進心,而且有可能引起不良的連鎖反應,使之自暴自棄,甚至猶如決口之堤一瀉千里,不可收拾。因此,教育者要悉心教育,要在后進生暗淡的心靈中找到閃光點,對此,加以表揚和鼓勵,讓后進生認識自己的價值,感受成功的快樂。
三、抓住有利時機,采用多種渠道,促成轉化
1. 提高興趣,樹立信心。后進生之所以后進,絕大多數并非智力因素,而是學習成績差,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缺乏自制力。因此,后進生的轉化,首要任務是轉化他們的后進思想。后進生的學習成績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習興趣不夠。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對后進生降低要求,恢復其自信心,對某一個知識點有了一點進步,就及時地給予鼓勵、表揚。對待后進生一定要耐心幫助,使他們看到自己學習上的進步,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把他們旺盛的精力引入正確的軌道。這樣,后進生才能徹底擺脫周圍的不良影響。
2. 熱愛、尊重和信任后進生。后進生因學習差、表現差導致同學看不起,家長的責備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創傷,精神蒙受羞辱,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靈的溫暖去醫治。人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承認,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賞。教育實踐表明:教師對學生真誠的贊賞,所引起的教育效果比起反復的說教和批評要好得多。只有通過對后進生潛移默化地影響,生動形象地教育,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和協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家庭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要轉化后進生,就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配合,就會增強學校的教育效果;反之,就會削弱或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為此,教師平時就要多點家訪,及時了解后進生在家的表現,向家長匯報后進生身上出現的一些新的苗頭、新的動向,爭取家長的支持配合。在后進生的家長面前,要多肯定學生的進步,有一點突出的表現、有一點進步及時與家長聯系,共同耐心、細致地做好工作,促進轉化。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