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
【關鍵詞】 幼兒;成長;環境;體驗;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039—01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責任。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即使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家長也會盡力滿足,時間稍久便養成了孩子任性、自私的習慣,吃不得苦,自理能力差,還缺乏團隊精神。幼兒就像一株幼苗,只有經歷過風吹雨打,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所以,教師和家長不要總是把幼兒看成被保護的對象,將他們遮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應給他們提供鍛煉的機會。
一、培養幼兒活潑好奇的天性,讓幼兒發現快樂
活潑、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是幼兒的天性,他們對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因此,教師應以寬容之心對待每一位幼兒,不能以紀律為借口剝奪幼兒玩耍的天性,不要蠻橫地去阻止或者批評,而要積極地加以引導,讓幼兒敢于大膽想象,充滿探究事物的欲望。
另外,在幼兒園,自主操作總會讓活動顯得秩序混亂,所以教師會從安全角度出發,不知不覺剝奪了幼兒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的機會。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他們的不同個性構成了多彩的世界。接受和欣賞幼兒的獨特性,是幫助幼兒獲得自我價值、發展自我個性的前提。只有欣賞才能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體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才能讓每個幼兒都得到尊重與快樂。因此,教師要依據幼兒的特征,多組織一些符合幼兒個性的活動,讓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自由探索,享受活動的樂趣。
二、營造良好和諧的外部環境,讓幼兒感受快樂
幼兒園是幼兒離開父母遇到的第一個陌生環境,他們能否較好地跨出這一步,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要把幼兒看作自己的孩子,要讓幼兒感到老師就是媽媽,讓幼兒感受到被愛和被重視的快樂;還要有耐心、細心、愛心,善于從幼兒臉上看出他們的想法,抓住這些細小的環節及時做好針對性工作,讓幼兒不愉快的情緒迅速好轉,快樂起來。
三、培養幼兒健康向上的心態,讓幼兒在快樂中成長
教師要從小塑造幼兒寬容的品質,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讓他們從小具備良好的處事能力,樂觀的生活態度,堅強的意志。
首先,要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教師要賞識每位幼兒,要讓幼兒保持一種積極愉快的情緒,能主動與人交往,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在活動中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快樂。
其次,要教育幼兒在利益面前懂得謙讓。讓他們知道不能總以自我為中心,如果想玩別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就應該等一下,或者有禮貌地協商,而不能強奪強要;自己正在玩的東西,不能長時間占有,要適時讓給其他小朋友,讓幼兒學會從中體驗到和別人分享的快樂。
抗挫能力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素質,因此要讓幼兒獨立去面對困難,提高幼兒的環境適應和挫折承受能力,這對幼兒在今后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培養幼兒的自我生存能力,讓幼兒在不斷探索中體驗快樂
要讓幼兒學會簡單的生存、自理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幼兒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應該從最簡單的操作開始,逐步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幼兒遇到難題時,要有耐心,也要有技巧,讓幼兒發現問題,想出辦法,幫他解決,或讓他們自己處理,使幼兒獲得信心與快樂。
每一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教師和家長要注意針對不同幼兒的不同性格加以引導和幫助。有的幼兒天生膽子大,性格外向,教師就不應打擊或者是拒絕他們的表現欲望;有的幼兒膽子小,性格內向,教師就要引導、鼓勵和表揚,這樣對幼兒養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幫助。
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幼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動手吃飯、穿衣、疊被、系鞋帶;或讓幼兒給同伴發碗、筷,給花澆水、擦桌子、整理圖書等,同時教育幼兒做事要善始善終,讓幼兒從小就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其自理能力,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成功、享受快樂。
總之,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不僅是幼兒本身的需要,更是長大后服務社會、造福社會的需要。雖然教師的愛代替不了父母之愛,但是只要教師用心去愛,幼兒就一定會感受得到。情感有了依托,幼兒的心境就會變的輕松、愉快、向上,猶如樹苗有了陽光才會茁壯成長!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