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霞
【關鍵詞】 高效課堂;更新理念;師生關系;評價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067—01
和諧發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課程改革極力倡導和追求的價值取向。尊重生命,體現人性,以生為本,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和諧課堂,是當前教育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和諧發展的核心是人的和諧發展,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發展,才能逐步培養他們探索未知的情感、態度、信念和動機,才能讓課堂變得高效而充滿文化魅力和生命活力。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學理念,精心備課
如果說良好的理念是教育教學的指揮棒,那么分析學情、把握教材、設計能夠激活課堂的教學方法則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周圍事物及事物間的發展變化規律與內在聯系,并能用所學知識加以分析解釋。所以,化學教學不能只局限于教科書,應努力挖掘和開發教學資源。俗語講“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且,必須有一桶“活”水。這就要求,作為一名化學教師,不僅要有嫻熟的學科知識,同樣要熟悉邊緣學科的相關知識。教師的備課不只是備教材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備學生,備學生能夠想到的、比較難懂的、容易忘記的各方面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做到心中有數、運用自如。
二、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只從教師的社會責任感的角度來確認和定位師生關系,往往忽視或輕視學生這一具有獨立性主體,因而影響了師生間平等民主關系的建立。有調查表明,59%的學生認為他們與老師的關系處于隔閡狀態,缺少愛和關心。
“在壓抑的思想環境下、禁錮的課堂氛圍中是不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火花的。” 在新理念教學中,教師不應是一個權威者、控制者,而應是一個能在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信任的氛圍中與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平等對話的探討者,這種關系的建立使課堂的活力得以恢復,師生之間在沒有專制、壓力、戒備、懷疑、阻抗的情緒中交往和溝通,可以共同探究、合作討論、彼此爭辯、暢所欲言。學生不會受制于教師,教師或給學生當學習顧問,或與學生交換意見,或幫助發現問題,或鼓勵學生,但決不操縱課堂,不作武斷的評價,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把話語權交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同時,學生可以就教學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也可以向教師或同學提問題,可以討論、爭辯,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插嘴”。課堂也會因為有了多維的對話體系而變得活潑起來,充滿生機和活力,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融洽,這樣才可能有高效課堂。
三、教學中注意落實激勵性評價策略
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應不僅是一個理性過程,更重要的應是一個鼓勵學生積極地發現化學問題、糾正失誤、培養學習化學興趣的積極的情感過程。新課程評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應該是一個“促進者”的角色,要幫助每個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己,鼓勵他們積極地發現化學問題、糾正失誤、培養學習化學興趣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真正讓化學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也正是化學課堂教學激勵性評價策略的價值所在。
在實施激勵性評價策略的時候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建立“因材施評”評價體系。在評價過程中采用個體差異標準不會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心理壓力,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力、自尊心,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在評價學習困難的學生時要多關心,多鼓勵,以評價對象的若干側面進行比較,如以學生自己原有的情況為背景,而不是以學生同伴的情況來比較,這樣的評價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利于他今后的改進與發展。
教學過程中雖提倡鼓勵性評價,但不可濫用。評價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注意實事求是、把握分寸,避免夸大事實。否則,若是毫無原則地對學生進行表揚,或是不注重學生的具體表現,表揚缺乏個性,就會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在敷衍他們,而不是真正重視和關注他們。
總之,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刻苦鉆研,積極探索,努力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學生就不會認為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他們將感到這是一種無限的快樂,學習興趣會更高,課堂效率也會更好。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