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政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字詞;模
仿;改寫;插圖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7—0089—01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許多教師都選擇在課堂上設計小練筆環節,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鏈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檢測課堂教學效果,而這一環節也就成了一節課的亮點。那么,課堂上的小練筆該如何設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握小練筆的時機,挖掘小練筆的技巧,在讀寫結合的形式上下功夫,設計有效可行的小練筆。
一、 巧用字詞——練表達的基本功
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是閱讀理解的關鍵。教師應指導學生理解詞義,掌握詞語的運用方法,使學生實現積少成多,學以致用。如,在教學《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時,文中的成語非常多,學生自主讀文后,筆者引導學生感受詞語運用的巧妙,讓學生選用文中的幾個成語寫一段話,學生寫得精彩極了,結果出乎筆者的意料。通過筆者的點撥學生明白,作文中的句子不夠優美是因為缺少了修飾詞,沒有運用恰當的寫法,如果在寫作時能將他人的好詞佳句變為自己的語言,能夠學以致用,作文便會綻放光彩。
二、注重模仿——練表達的技巧性
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課堂小練筆的訓練也可以從仿寫開始。俗話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課文中習得的寫作方法進行遷移和運用,練習一些表達技巧,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作,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并在寫作中進一步體會文章內容,達到鞏固的目的。常見的仿寫有:仿句、仿段、仿篇。
1. 句、段的仿寫。語言是構成文章的基石,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摘取文中的典型句式,包括比喻句、擬人句、夸張句等展開仿寫小練筆。如,在《白樺林的低語》一文中有寫白樺樹的一句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這句話的結構和修辭描寫身邊的一種樹木。
2. 篇的仿寫。篇的仿寫主要從文章的結構和寫法入手進行訓練。通過學習文本,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感悟,揣摩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思路。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夏衍的《野草》、四年級上冊許地山的《落花生》,文章都應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學習了這些課文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思考從中領悟到了什么,并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三、改、補、續——彰顯學生的個性
教材中由于作者構思立意,布局謀篇的需要,有些內容往往不寫完整,或簡或省了一些情境。有些文章寫至高潮,卻急鋒收筆,看似結束,卻雋永無窮。課堂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對人物命運、事件的發展展開想象,給空白處補充合理的內容。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窮人》這篇課文在結尾處寫到:“漁夫讓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桑娜坐著一動不動,之后說‘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故事似乎沒有結束,桑娜一家人今后的生活及西蒙的兩個孩子的命運都沒有交代,這給學生留了較大的遐想與思考空間。這時,可以設計合理的小練筆,讓學生改一改、補一補、續一續故事。
四、 重視插圖——練表達的豐富性
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許多文章都配有生動的插圖,這些插圖都符合課文的情境,不僅直觀形象,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情感,給學生留有思維馳騁的空間,這也是小練筆的寶貴資源。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十五從軍征》《花臉》《荷塘舊事》等課文,里面的插圖都凸顯了故事發展的情節,從插圖上就可以將課文內容了解三分。學完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拋開課文內容,盡情地發揮想象進行看圖寫話,這樣可以增強學生語言表達的豐富性。
總之,小練筆篇幅小卻能發揮大作用。教師要精心設計小練筆,合理評價小練筆,讓語文課上得更為有效、更為靈動,讓課堂練筆真正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