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莉 鄧昕
摘 要 教師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融入課堂才能活躍起來,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教師只是一堂課的首腦,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者。學生的參與程度決定學生是否真正學到知識,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學生在課堂上應該是活潑的、積極的、好學的。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應該在平時多學習,多閱讀,積極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上好每一堂課。只有熱愛數學的老師,才會培養熱愛數學的學生。
關鍵詞 課改 數學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3.069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BAI Lili, DENG Xin
(Fuyuan No.1 Middle School, Jiamusi, Heilongjiang 156500)
Abstract Only teachers mak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in teaching, active integr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in order to perk up, learning will be more effective. Teacher summit just a lesson, the student is the real learners. Student participation decide whether students really learn the knowledge, whether actively involved.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 should be a lively, active, studious. As a math teacher, you should learn in peacetime, more reading, and actively thinking about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enthusiasm, how to teach each lesson. Only love math teacher, will train students to love mathematics.
Key words curriculum reform;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體會與感受,只有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融入課堂才能活躍起來,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教師只是一堂課的首腦,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者。學生的參與程度決定學生是否真正學到知識,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學生在課堂上應該是活潑的、積極的、好學的。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應該在平時多學習,多閱讀,積極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上好每一堂課。只有熱愛數學的老師,才會培養熱愛數學的學生。
1 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有了興趣,才會樂在其中,才可能把事情做好。數學學習相對其他學科比較枯燥,學生在課堂上非常容易昏昏欲睡,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神清氣爽,思維活躍,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在導入時就吸引學生的眼球,長此下去學生覺得數學課有意思,激起了他學習數學的興趣。由于學生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增強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豐富了學生的人格內涵,使學生由普遍的被動灌輸式學習自主地轉化為主動吸納式的學習。這種教師遠比學識淵博,但不和學生交流且滿堂灌的教師在教學上取得成功的案例來的多得多。
班里有一名學生特別好動,課堂上注意力總是不能集中。但是有一次上課,講到正弦函數圖像形成過程時,運用了課件展示形成過程。他馬上眼睛亮了起來,高高的舉起了手,我馬上問他有什么問題,他說圓上取得點,畫完怎么會是這樣的波浪線。我抓住這個機會對他說只要你認真觀察還會發現更多的性質。果然他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整堂課聽得都很認真。這讓我感覺到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 通過這節課,這位學生找到了學習的樂趣,也讓我認識到教學要多變才會吸引學生。
2 課堂多關注學生
因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教學內容也必須完成。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要只關注于教,更要關注學生學得怎樣。在課堂上肯定不能解決全部學生的問題,對一些學困生要特別關注,發現他們沒聽懂要及時溝通,避免出現“積壓”知識現象,做到當堂學當堂吸收。尤其要關注上課愛搞小動作或昏昏欲睡的學生,發現他們的狀況后,采取他們易于接受的方式,比如,某位同學打瞌睡可以叫他起來回答問題,答不上來的同學要表演一個節目,這樣把他們引入課堂活動中來。在講課時也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口訣,在講解三角函數各象限的正負時給學生總結“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這樣的口訣,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記得非常快。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記憶起來效果就很好。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有的學生從小就不愛學習,有的學生不喜歡學數學,有的學生課堂上愛說話,有的學生上課在下面偷摸玩手機,等等,針對不同的學生老師要選取恰當的方式方法,逐步引導學生使他們樂于學習,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多關注學生,掌握每位同學的情況,利用課堂上或課下時間跟學生多溝通,多交流,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使他們愛老師,愛學數學。
3 課后多關注學生
并不是教師在講完課后就沒事了,高中的內容是很多的,教師必須對學困生進行輔導。幫助他們掌握新課內容,同時盡可能的幫助他們復習鞏固從前的知識。我們都了解現在的數學教材涉及面很廣,如果學生一旦落下了就很難趕上,教師一定要有責任心,幫助那些學習中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多安排內容給學優生,鼓勵他們課后積極深入學習,教師課后布置任務給這樣的學生。無論是在課本學習還是在課后鞏固,我們都會體會到知識的增長。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識的相互聯系,盡量使學生多積累多學習。同時也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多讀書,各個方面都可看一些,這樣對數學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使是一個微小的表情,一句無意的話都會給學生帶來影響。所以教師要使自己養成在課堂上經常說鼓勵性語言的習慣。每當學生圓滿的回答了教師的一個提問一定要及時、恰當地給予鼓勵。這樣會很好促使學生跟上教師的節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知識的傳授不是單方面的,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課堂接受情況,如果學生在理解中出現了問題教師一定及時幫助解決,以便使學生順利繼續下去。學習的過程也是交流的過程,教師一定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現在的學生大多愛動,樂于被老師關注。教師應給學生表達的機會,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課堂氣氛會很活躍。
4 多表揚,少批評
這里我們來看一下這樣一則案例:
有個媽媽在廚房里打掃衛生,小男孩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的玩耍,媽媽對他喊道:“你在干嘛?”小男孩回答說:“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媽媽幽默地說:“好,但不要忘記回來喔!”
這是一則很成功的育兒心經。母親明知自己的孩子的想法不切合實際,但她并沒有澆滅娘子的幻想,反而以積極的態度,從關心的角度出發,讓孩子放手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去。這個小孩后來成為第一位登陸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
如果母親當初給孩子潑冷水,說出諸如:“小孩子不要胡說”、“趕快進來洗干凈”、“你瘋了”等話語,那么我們進入太空的時代或許又會在時間在年輪上往后挪幾年。
由此可見,在學生回答問題有錯誤時,不要輕易的批評學生,應先對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肯定,再鼓勵他,引導他向正確的方向思考問題,這樣學生找到自己錯誤的原因,遇到類似問題就會避免錯誤,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也保留了他的面子,下次他才敢于回答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勁頭。
5 分割總體目標,逐個擊破
很多學生在學期初都會制訂一份學期總體學習計劃或目標,但在實際中真正能執行到底的人少之又少,究其根源,在于學生只注重宏觀地對自己提出要求,而忽視了從微觀上輔以合理的細節方案,結果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嚴格遵照計劃上的要求加以履行,另一方面又每天對自己取得的微不足道的成績而感到無比苦惱。這時的計劃不但不能很好地引領學生走向預定的目標反而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那么,我們在強調計劃性重要的同時,又該如何有效地履行它呢?讓我們先看一下下面的一則案例:
兩個人競賽長跑,路程很長,需要走幾天才能走完。待兩人都走到終點時,兩個人面部流露出來的表情卻是大相徑庭的:一個是面露微笑的,另一個人卻顯得疲憊不堪。有人提出疑問時,快樂的人說,他把這段路分成了若干段,在行進第一段時,他盯住了前方不遠處的燈塔,并且很快地走完了這一段路,之后他又向前方的一款新型的跑車、雄偉的高樓、美麗的女士、寬闊的河流奔去。在到達終點的同時,也領略到了沿途的美景,雖然走得累了些,但收獲不小。另外一個人回答是時刻不忘、不敢懈怠地往目的奔去。
且不論這兩個人到達目的地的先后順序如何,在看了上面的故事以后,大家一定和我一樣有所感悟:快樂寓于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難想象那個快樂走完全程的人每次看到美景時的喜悅之情,欣賞他的快樂風格。
在日常教學中,老師也要給學生制定一個小目標,這周掌握哪些知識,這月掌握哪些知識,學期末掌握哪些知識,逐節,逐章,逐冊的學習,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同時和學生一起,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修改,并讓學生在執行整體計劃的同時準備一份便于攜帶的小筆記本,在前一天晚上將第二天的工作做一下具體安排(當然,安排的學習工作除了教師布置的作業以外,同時也要給自己施加一定的學習壓力,做到“跳一跳,才能夠得到”),使學生能每天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師在此期間也要不斷關注學生的學習進程,加以適當的引導和鼓勵,增強了學生向最終目標發出攻擊的堅定的決心。
一般認為,初中階段的數學主要是以計算以主,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基本功;而高中階段的數學則側重于理論研究和知識的運用,是更高層面的知識運用,注重學生理性思維的拓展。對于初入高中的學生而言,在數學學習的思想上有一個磨合期,而這個時期教師的引領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人格修養、人文關懷、知識涵養都是學生產生親師性的關鍵因素,而親師性的養成,又重在對學生品格形成過程中的賞識。
以上是我長期從事數學教學工作的一些淺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仍會思考怎樣上數學課,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辜負一名教師的職責,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張奠宙,過伯祥.數學方法論稿.
[2] 郭思樂,喻偉.數學思維教育論.
[3] 過伯祥.怎樣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