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國
【關鍵詞】 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5—0073—01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對學習英語感興趣,才能夠激起他們對英語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必須使自己的課生動有趣,讓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教師的主觀努力。高效課堂的構建應該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放在顯著位置上,不斷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與教師實現及時、快速地溝通,不斷鼓勵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讓每位學生都得到肯定、鼓勵、欣賞,享受到自我實現的滿足,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預期目的。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不僅應該引導學生學知識,更要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應避免灌注式的教學方法,而應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成主動的參與者。要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利用推理、歸納等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教給學生正確的記憶方法,指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倡導自主學習,及時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和評價。同時,要注重學生有效學習策略的培養,使他們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
三、提高教學方法和技巧,提升課堂的有效性
預習往往是很多教師和學生都容易忽視的一個學習環節。如果沒有很好的預習,直接上新課,學生很難接受。老師要設計好導學案,為新課作鋪墊,讓學生瀏覽學習內容,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再進行完善,讓學生掌握語言程序并為新課作準備,使學生接受新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每一位英語教師都應注重課前備課工作。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以全體學生為對象,全面評估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備課。成績優異的學生,應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教學內容,特別要照顧那些后進生,至少保證他們不掉隊。
四、注重差異性教學
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應當為各個層面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水平的教學材料,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知識、能力、技能各方面提出的學習需要。根據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同時,要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教師要承認差距,正視差距,因材施教,對中上生授之以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在教學上以自學為主,授課為輔,快進度,高要求,不受教材限制;對差生則以講授為主,自學為輔,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達到大綱要求和教學目標。
要針對每個學生的潛能進行富有激勵的評價,使評價成為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學好英語的催化劑。基礎好、進步快的學生,自信心比較強,對他們的評價要嚴格,不但要求他們能夠正確解答,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還要求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應盡量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用激勵的語言評價,幫助他們樹信心、提興趣。教師要給予每個學生平等和尊重,對學生一視同仁,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快樂。要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討論適合于他們討論的問題,完成適合于他們完成的訓練,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有效性。
五、重視課后的總結與反思
教學反思對于一個教師的成長是及其重要的。為了自身的專業成長,教師必須進行教學反思。對于英語教師來說,課后的總結和反思,就是不斷地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正和更新。而對于學生來說,就是課后的復習,真正地把課上老師講的東西變為自己的知識。課后復習往往比課堂的學習更有效。老師要給學生布置高效的作業,精心選擇不同的題型,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他們不同要求的作業,不在數量的多少,而要以質取勝。反思也不僅僅是為了教師自己的成長,更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成長。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在于教案是否講完,而在于學生是否學會了、會學了、喜歡學了,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反思和總結。
總之,探討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個長期的研究課題,讓課堂少一點傳統、多一些創新,少一點形式、多一些扎實,少一點平庸、多一些智慧,少一點呆板、多一份靈動,把課堂真正變成師生共同學習的殿堂。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更加精彩。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