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蘭
【關鍵詞】 作文教學;生活;觀察;感悟;構思;抒寫;創造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5—0104—01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現實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意?!毙W生作文“無米下鍋”、“言之無物”的狀況仍是當前作文教學中的難題。其實,對生活的感受應是學生作文的基礎,體驗生活更是積淀生活素材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樹立作文教學的新觀念,注重引導學生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學生發現與體驗生活創造一個新的“窗口”。
一、用心發現,體察生活之美
小學作文教學一直被限制在“師授作文”的狹小天地中,無疑是對學生智慧的禁錮和個性的扼殺。培養學生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歷”的事例,就要引導學生學會用心去觀察生活,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現個性風格。所以教師要利用各種時機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引導學生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還應大力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表達,甚至包容學生的一些奇思妙想,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成長,從而使學生的個性、思想在文章中得到張揚,讓一個個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靈活現,充分展現。
二、用心感悟,體驗生活之味
人是有感情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讓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生活、學會用心“說話”,這是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培養學生敏銳、豐富、細膩情感的“源頭活水”。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鼓勵、啟發學生,將平時的感悟用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如,一名學生以《老師,您真“偏心”》為題,敘述了老師偏愛班上的一位學困生,表達了對老師“偏愛”學生的“不解”和由衷的敬愛,寫出了對生活的真切品味,讓人讀后內心充滿了溫暖與情意。由此可見,只有讓學生用心感悟生活,思考身邊的人和事,作文才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才能真正品味生活中的美。
三、用心構思,展現生活之美
學生心中有寫作素材,對生活中的人或事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這樣還未必能寫好作文,還需要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用心去構思,把事例和感受寫好,寫得精彩。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作文要展現生活的美,無論生活是幸福的還是凄美的。其次,要指導學生把生活中刻骨銘心的、感人至深的、永生難忘的精彩片段寫出來,而不是泛泛地談、長篇累牘、面面俱到,這樣反而不能突出主題。最后,要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在寫作的過程中適時地運用描寫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好詞好句等,使文章富有文采。學生只有學會了構思,才能把生活中的事例和思想感情巧妙地結合起來。
四、用心抒寫,豐富生活體驗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對生活的感悟也是多樣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生活經歷寫下來,使其從不同的角度去感悟生活。過節時,讓學生記下節日見聞;學校搞活動時,讓學生積極參與,記下自己與他人在活動中的所作所為;觀看演出、讀自己喜歡的文章后,寫下觀(讀)后感。教師有意識地引領學生抒寫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的生活體驗才能越來越多,久而久之,才能積累下大量有價值的寫作素材,才能養成自覺收集、積累和創造習作素材的習慣和能力,在此基礎上,不斷的練習,學生才能寫出有個性的好作文來。
五、用心創造,提煉生活本真
好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有真情實感,而且要有自己獨特的感悟,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提煉生活的本真,將身邊的瑣事寫出“典型”、寫出新意來。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時時處處留意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和提煉生活。小學生對生活的感悟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教師要結合實際,適當加以引導。學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才會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悟生活,才能將自己不同于別人的感受寫出來。
實踐告訴我們,只有積極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尋找積累素材,體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使學生做到“我手寫我口,我口述我心”,才能創作出個性鮮明、言之有物、筆中有情、想象合理的佳作,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全面提高。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