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香
【摘要】筆者從公共基礎課在中職教育中的作用展開論述,從基礎課課程設置、課程評價機制以及教師自身發展入手對中職院校的文化基礎課改革提出幾點淺顯的建議。
【關鍵詞】中職院校;教學;文化基礎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中職教育,中職院校的專業課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并且成效顯著。相比之下,文化基礎課程在中職院校的地位處境堪憂,改革步履維艱。這種現象直接源于職業學校對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偏見。
一、文化基礎課在中職院校中的作用
中職院校的專業課改革成效顯著,但是卻不得不經受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的考驗。職業院校的教師要通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的學習才能完全掌握新技術,而之后才能傳授給同學們,而這段時間里新的技術又出來了,學生們在校期間接受新技能的速度跟不上日新月異科技發展的速度。如果這樣,我們的職業教育直接可以辦成職業培訓,或者我們的中職生可以不進職業學校學習而直接拜師學藝,幾年的時間遠比在學校學的多。其實不然,中職生在學校里學的不僅是技能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使他們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使他們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他們具有創業就業的能力和轉崗再就業的能力。而這些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正是以文化基礎課程為載體。所以說,專業技能能在一定時期內被強化訓練出來,但是通過學習文化基礎課使中職生在學校接觸的養成的個人能力和內在涵養卻不能在短時期內一蹴而就。所以本文作者認為加強中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程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首先,公共基礎課是學習一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是現代社會中學習和掌握其他學科知識的必備文化。任何一種技能的培養、發展和提高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礎之上的。近年來中職院校招收的學生基礎普遍比較差,綜合素質相對薄弱,更需加強公共基礎課的學習。
其次,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社會分工由單一工種向復合工種轉變,僅僅掌握一項專業技能必然會使自己的職業知識過窄,使職業能力發展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就業市場。因此學好基礎課,是對學生以后繼續學習、接受終身教育進行基礎知識儲備,是將來轉崗、創業立業的前提條件。
再次,加強公共基礎課的學習還是素質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的需要。中職教育除了使學生具有專業技能外,還必須促進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形成的關鍵年齡。中等職業文化基礎課教學特別是哲學基礎知識的教學、科學發展史的介紹、實驗實踐環節的運用,能夠促使學生在這一年齡段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二、中職院校的文化基礎課改革
在短短的三年的中職教育時間內,中職院校的教師既要完成一定量的文化基礎課教學、專業基礎課的理論教學,又要完成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訓,任務十分艱巨。要順利達到中職教育目標,就必須進行必要的課程改革。
1.要加強文化基礎課教材建設,根據學生的現狀,重視校本教材建設,在教材的內容安排上、課程課時及種類設置上、課程實踐性和實用性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文化基礎課學科教學內容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不搞一刀切,可以試行分層教學,對基礎好的學生鼓勵參加對口升學考試,對基礎差的學生要善于激發培養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勤奮學習,自我發展,以切實提高整體素質。其次,在維持文化基礎課程正常課時量的同時要加強課程的多樣化、綜合化。課程的多門多樣有利于從多個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基礎課程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再次,要加強文化基礎課的社會實踐性。文化基礎課程改革應該根據中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注重實踐課程的開發,做到以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參與到各項實踐活動中去。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讓學生們在做中學、學中做,通過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滲透,讓他們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最后,要加強基礎課的實用性。基礎課程的改革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與專業緊密結合,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化素質和能力。例如酒店管理專業對個人禮儀、形體氣質要求較高,作為基礎課的體育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就應該側重對本專業的學生進行形體、舉止儀態的訓練。而針對焊接數控專業的學生,體育教學可以從體能訓練方面展開教學。
2.由于職業學校的特性,學校和學生的目光都盯在專業課程的成績上。并且,專業課已經建立了比較系統的、完善的學校、社會考核評價機制,各種等級證書的考核使各專業知識的評價厚重有力。而文化基礎課評價體系還是以學校內部考核為主,缺少強有力的外部評價機制的監督,對于教師和學生學校內部的評價機制相對寬松。這便導致了文化基礎課教學的考核評價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勵作用。所以建立有效的文化基礎課教學評價機制勢在必行。改變現有的考核方式,實行最終考核成績與平時學生的學分相結合,變單一理論知識考核為理論知識與相應實踐能力考核相結合。同時應借鑒專業課教學評價方法,引進得到社會承認的一些資格等級考試,強化教學評價功能。
3.教師的發展與課程改革密不可分。縱觀文化基礎課,教師對課程改革的關注和支持明顯不夠,多數教師對新課程不愿了解,更缺乏積極性來實施新課程。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范圍非常有限,教師對于課程改革的參與仍停留在宏觀層面,真正在課堂層面進行課程改造的教師很少,教師的課程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中職院校對于文化基礎課教師的再成長關注力度不夠,相對于專業課教師基礎課教師幾乎沒有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社會層面也缺乏相應的關于中職院校文化基礎課教師學習交流再提升的平臺。
在職業教育體系中,文化基礎課對于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核心能力的養成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基礎課在普及一定的科學基礎的同時,應以人為本,并與終身學習的思想相結合,為中職生的后繼學習和轉崗換崗打基礎,使之成為具有終身發展能力的社會人。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