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少卿 熊群紅
【摘要】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是師范生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師范院校學生進行教學技能的調查,既可以了解相關專業師范生的課堂教學技能的現狀,也可以為以后師范學院實踐教學提供幫助,更好地促進師范院校實踐教學。
【關鍵詞】師范生 教學技能 實踐教學
一、教學技能及其作用
教學技能是指教師運用已有的教學理論知識,通過練習而形成的穩固、復雜的教學行為系統。它即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按照一定方式進行反復練習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級教學技能,也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因多次練習而形成的,達到自動化水平的高級教學技能,即教學技巧。教學技能是教師必備的教育教學技巧,它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創新,具有積極的作用。
教學技能對外表現為成功地、創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卓有成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和獲得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內表現為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知識、技巧、心理特征和個性特征的功能體系、是教師的個性、創造性與教學要求的內在統一。
從表面上看,教學技能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活動方式。從深層剖析,它是教師職業個性品格和專業修養外化的表征,是教學能力的重要標志。每一位教師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藝術化教學的水平,就必須遵循教學技能發展的規律,在熟練掌握教學技能的基礎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教師的教學技能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和課后輔導、教學評價、教學研究等五個方面。教學技能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也是教師進行高效教學的前提,具有以下作用:教學技能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教學技能是衡量教師專業成熟度的重要尺度;教學技能是實現教師人生價值的前提基礎。
九江職業大學師范學院英語教育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英語人文素質,初步掌握英語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最新理念與實踐方法,具有較強教學活動組織能力及教學研究能力的小學英語教師。
本文通過調查、訪談等方法對目前九江職業大學師范學院英語專業學生教學技能進行調查,通過對實習基地調查訪談及師范學院畢業生的畢業回訪,對該校近年來英語專業教學技能的得失進行了充分實證研究,在梳理總結英語專業實踐教學成功經驗和問題的基礎上,初步歸納出了當前我校小學英語教師職前培養教學技能存在的典型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二、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的現狀
1.技能培養在課程設置上重理論輕實踐。師范生的技能培養只有在實踐教學中逐步獲得,不可能僅僅通過理論學習習得。實踐教學的研究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也成為熱點問題。各師范院校實踐教學時間、內容、方式都不相同,技能教育比例很低。在教師教育轉型期,很多師范類專業實踐教學雖納入了教學計劃,但存在見習實習時間短,集中在畢業生中進行;只重教師技能,忽視職業精神;只重校外實習,忽視校內實訓;實習基地不穩定,缺乏對接;只有教育實踐,缺乏實踐課程體系等問題。現有的高師實踐教學,就結構而言,較單一,欠完整。僅有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兩個環節,實踐訓練的空間、環境受到了相應的制約,訓練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重理論輕實踐的課程體系是很難在職前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2.技能培養在教學中重講授輕體驗。在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教學仍然是以講授為主,學生很少得到鍛煉和體驗,只是一味地接受。從教育心理的角度來看,學習方式可以分為接受性學習和發現性學習,接受性學習主要是以獲得系統的學科知識為主、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人的知識面儲備,擴展學生知識的視野。在接受性學習中,學習內容以定論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是同化,他們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發現性學習強調對學科基本結構的理解,以及學生在獲得這種學科基本結構過程中積極主動性發揮。在發現性學習中,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是順應,學生是學習的發現者。體驗性學習的缺乏就必然會造成學生教學技能的缺失。
3.技能培養在學習中重知識輕情感。情感是人類特有的而又高度發達的一種心理現象。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態度和體驗,是由客觀事物是否滿足于人體需要而產生的。它反映了客觀存在事物與人體需要之間的關系。人的情感是在人的社會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在人的實際生活中具有重大意義。健康的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得以高度發展的必要條件。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能力等心智的發揮受主體情緒狀態的影響,積極的情感狀態有利于發揮潛在的各種技能,反之就會抑制心智技能,這就是情感的智慧功能。實踐教學內容不僅要指向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專業技能的全面訓練,而且還應突出專業情感的強化。
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的這些缺陷很顯然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趨勢,已嚴重制約了教師職前培養。在我們所調查研究的對象中,很多受訪者對目前的這種狀況并不十分滿意。這折射出我校師范專業教學技能培養的不足。
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技能的建議
1.構建全程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課題組在充分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對教師職業技能進行深入的解析與重構。構建了一種全程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即基礎技能與專業技能相結合、專業技能與綜合技能相結合、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訓練與考核相結合、隨堂分散訓練與課外集中訓練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并將教師基本職業技能學習訓練分年級、分層次全程式推進。為師范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提供理化支撐,促使實踐知識價值的實現,推動實踐教學取向轉型。
2.保證實踐教學實施。具體做法:一是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培養目標和規格,加大實踐課程課時;比如擴大英語教學法的課時比例,增設英語課堂用語課程,最大限度地利用現代教學設備,如多媒體、微格教室等。二是制定系列實施方案。如:教育觀摩、見習、實習、技能訓練月、技能考核標準等方案。除教師基本功外,加強英語基本功訓練。例如英語書寫、英語歌謠、英語游戲、簡筆畫等基本功;三是開展系列技能比賽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省市國家各種技能比賽,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微課競賽、課堂設計比賽等;四是建立實習基地,確定一定數量的穩定優質的教學實習基地;五是打造實踐教學的專業教師隊伍。制定相關規定,要求每位英語老師每三年至少要下小學掛職鍛煉一次,從事小學教學教研,和小學教師深入探索小學英語教學規律,切身體會小學英語教師所必需具備的教學技能,使每位老師具備雙師素質型特征。
3.建立管理和保障支持體系。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和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小學及有關教育機構等相互之間的合作,做到互惠互利雙贏合作。不能局限于城區、條件好的小學或機構,還應涉及農村、條件較差的小學或機構,為師范生提供全方位的綜合師范實踐活動保障。
4.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教育實習教學是對師范生進行職前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本校進行了有效組織、指導和監督管理,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建設與專業相適應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形成了一套教學觀摩、教育見習、教育見習實踐教學方案。加強畢業實習指導和管理,定期組織畢業生赴實習基地、實習單位進行畢業教育實習,引導學生了解小學教育教學實際,完成教學實習和班主任工作實習。使師范生對小學教師的工作內容和規范要求有了全面了解,對小學教師的辛勞有了切身體驗,有了難忘的人和事及從教經歷,從學生的成長中體會到了小學教師的作用和價值,才能從專業倫理的角度真正確立起堅定的專業信念。
總之,構建新型師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著眼于培養滿足時代、社會和當地發展需要的小學教師,解決教師教育中長期存在的知行脫節的困惑,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小學教師,探索小教專業實踐教學是條新路,是各個高校小教專業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楊春梅.對高師英語教師教育現狀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2]張學立,李舒波,張有龍.構建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