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娟
【摘要】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導入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授課的效果和效率。巧妙而恰當的課堂導入猶如一部好電影的序篇,能夠先聲奪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逐步引入課堂主題。本文謹結合中職院校的學生心理特點以及本人所教授內容的特點,對英語“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原則和方法展開一些探討。
【關鍵詞】課堂導入 英語課堂 學習興趣
一、英語課堂導入的重要性
課堂導入,即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新課知識的心理準備、認知準備。教師本著教材設立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具體特點,精心設計的一小段與課文主要內容相關的環節。在中職學校,大部分學生英語底子差,且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學生需要的就是在考試及格。再者,大部分的學生本身對于英語這門課不感興趣,又沒有專業課的壓力,上課狀態相對來說較差,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
二、英語課堂導入應遵循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英語課堂導入應緊扣教材中心內容和相關的日常用語會話,不要偏離了即將要進行的授課中心,明確導入的最終目的是為教授新課作鋪墊,使學生盡早了解新課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不能循例“導入”環節而“導入新課”。
2.靈活性原則。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初中階段英語基礎就不扎實,到了中職,沒有明確英語學習目的,大部分的學生提不起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現有的英語水平以及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趣味性原則。課堂導入時要新穎、有趣味,只有新穎、有趣味的知識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及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并積極參與有關活動,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強烈的探究精神。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時間合理性原則。課堂導入這個首要環節雖然很重要,但是它畢竟只是為了教授新課做鋪墊作用。所以課堂導入時間不宜過長,時間為3~5分鐘為宜,若導入時間冗長,會影響整節課的進程,甚至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三、課堂導入的有效方法
1.視聽導入法。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豐富的信息資源給了我們廣闊的選擇空間。無論是精美的圖畫、美妙的音樂,還是精彩的電影片段、巧妙的課件都可以有意識地加以利用,將知識系統化,形成網絡結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比較、加工、歸納,從而理解知識。例如:學習“Unit 6 Whats for Dinner?”,可以用不同食材、菜品圖片導入,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以課文為線索的有關啟承詞語,這樣直觀形象的導入能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很好的“激趣”作用。
2.游戲表演導入法。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始終是一個處于不斷構建、升華過程中的人,那么課堂教學也應當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過程。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處于16、17歲的年齡,對新穎、活潑的游戲導入法還是很喜愛的。如課前三分鐘唱英語歌、英語猜謎、英語游戲、編英語小品和話劇等,能使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受到感染,以飽滿的熱情和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學習當中。
3.懸疑導入法。學起于思,問題是思維的開端。通過巧妙設計問題,設置懸念讓學生預測,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加上教師的啟發、誘導,學生的活躍思維緊跟教師的引導進入主題,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來活躍課堂氣氛。例如“Unit 4 Language That Matters”,我采用了設疑導入法,提出問題“If you take a trip abroad,can you speak chinese with foreigner?”隨即展示一幅漫畫,漫畫內容如下:一位暴發戶,去國外旅游引起的一些了尷尬的笑話。引起學生思考,讓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趁此機會從正面引導學生,及時鼓勵學生學習好英語。
4.滲透文化差異導入法。滲透文化差異導入法就是通過展示中西方在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歷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而存在著差異引出教學的主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不熟悉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等,使學生在學英語過程中常會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學中涉及的英美國家文化知識,應緊密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習慣來滲透展示東西方在風俗習慣,語言知識方面的文化差異,不但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深刻領悟新課程,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實現“教人、教文化、教語言一體化”。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式多種多樣,變化無窮。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根據學生不同類型,課程內容不同而選擇相對應的導入方法,從而做到“先聲奪人,讓課堂“活”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盡早了解新課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紅莉.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幾種導人方法[J].遼寧財經學院學報,2003.
[2]舒白梅,陳佑林.外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92.
[3]陳小偉.淺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導入[J].教法研究, 2011(09):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