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的視角,探討了影響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倦怠的因素,提出了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倦怠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中學;初中語文;學習倦怠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學習倦怠的典型癥狀是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低、缺乏自信、精神不振等,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倦怠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在我們農村中學,學生語文學習倦怠的狀況和城市中學又有所差別,那么具體是哪些因素導致了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倦怠問題呢?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一、影響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倦怠的因素分析
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倦怠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學生自身、學校、家庭和社會各個層面,是多種因素相互交織的結果。筆者結合語文教學經驗,總結影響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倦怠的因素。
(一)學生自身因素
內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學生自身對語文課程的認知、性別差異、年級差異等會導致其學習倦怠。1.從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認知看,有的學生語文基礎差、對語文學習興趣不濃,在課堂上聽課就會很費力,學習問題逐漸積累導致他們成績愈來愈差,語文學習信心自然就下降了;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當,例如不會做標注、筆記,死記硬背,課堂上不注意聽講、課后不認真做作業等,時間一長自然掌握不了語文學習規律,成績上不去、得不到老師贊賞,就會產生厭學、失望等情緒;有的學生生活積累少、詞匯和語句積累不足,所以一到作文課就頭痛、頭腦一片空白;很多農村學生由于條件限制,閱讀面窄、閱讀量少,語文知識信息庫貧乏,嚴重影響了語文能力的生成。2.性別因素方面,從我們學校的情況看,男生的學習倦怠程度高于女生,這和農村初中男生喜歡游戲、賭博、吸煙、酗酒等有一定關系。3.年級差異方面,初三學生由于面臨中考壓力,因而在初三年級學生出現學習倦怠的程度較高;初一學生由于剛升到初中,對新學校、新老師充滿好奇,因而對語文課的學習倦怠程度較低。
(二)學校因素
學校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影響重大。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師、課業負擔、同學關系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倦怠心理。1.語文教師的因素方面,由于編制緊張、財政困難等原因,農村的教師待遇偏低、農村中學教師隊伍流失嚴重,農村中學語文教師的師資力量較弱,在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教材鉆研能力、教學方法選擇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素質參差不齊,加上新課程改革、不同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方法差異等,都會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倦怠心理。例如,教師的板書不好、提問方式生硬、語言表達能力弱(例如農村語文老師方言發音等)、不會表揚與贊賞等,都會降低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和語文學習的積極性。2.課業負擔方面,農村中學語文的課業負擔同樣較重,這和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家長的期望值過高、教師的課堂效率低等有很大關系。課業負擔較重,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學習積極性下降。3.同學關系方面,不同學生的性格差異會導致同學間關系的差異,而良好的同伴關系會對他們學習產生促進作用,反之就會產生逃學、退學等問題。例如,有的學生性格孤僻沒有朋友,缺乏和同學的溝通,擔心被同學看不起,學習自信心日漸下降。
(三)家庭因素
家庭結構、父母的文化素養、家庭的文化氛圍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1.家庭結構方面,單親家庭和非單親家庭對學生的學習倦怠是有差異的,例如筆者所帶班級有3名學生就屬于單親家庭,他們不僅家庭相對困難,而且還要承擔情感、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壓力,語文學習成績也較差。2.父母的文化素養方面,農村初中學生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大部分是初高中學歷,還有一部分是小學學歷,大專以上的非常少,因而對學生的學習指導能力很弱,對子女的語文學習、語文能力等不能產生深刻的影響。3.家庭的文化氛圍方面,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少,搓麻將、打撲克等成了許多家長的娛樂活動;農村家庭書籍很難看見,父母親平時不看書讀報,家庭中的文化氛圍較淡。
二、解決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倦怠的對策建議
針對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倦怠的各種影響因素,有必要找出解決學生學習倦怠的有效對策。
(一)幫助學生增強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1.培養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自覺地學習、樂此不疲。學生一旦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語文自學學習的動力也就上去了。筆者認為,語文教師首先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讓學生主動投入到語文課的學習中。例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檣櫓灰飛煙滅”一句中的“檣櫓”一詞在用法上存在爭議,有的人認為是“強虜”,針對不同的看法可讓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支持意見和理由。通過類似的課堂體驗,盡力幫助學習倦怠的學生獲得更多肯定與認可。其次,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目標。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基礎、智力等實際,引導學生樹立合理的學習目標。農村中學有很大比例的學生不能升學,成績差的學生會對升學的希望感到茫然,會放棄對各課程的學習。因此目標的樹立要分層分類,確保學生通過適當努力都能實現預期目標,幫助學習倦怠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2.疏通學生的消極情緒
首先,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匱乏,認識不到自身的學習狀態,因此學校應聘請心理學方面的教師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能自行地進行心理疏導、調節情緒。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通過宣泄來釋放壓力。例如鼓勵學生向自己的老師、同學或親人訴說自己的困惑,獲得幫助或理解;學生可以把自己置于一個安靜的空間,或哭或唱,宣泄內心的苦悶等等。最后,引導學生正確的歸因。要讓學習倦怠的學生認識到,自己語文成績差、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因為努力不夠、方法不對等,而不是自己笨等其他原因。
(二)提高教師素質和課堂教學效率
1.語文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樹立持續學習的典范,下功夫經常更新已有的知識結構、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豐富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專業教師。通過持之以恒的閱讀文學書籍、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方面的著作,堅持利用課余時間寫作等方式,不斷提高語文專業知識。同時,加強自身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欲望。通過語文教師的努力,增強語文學習倦怠學生對語文教師的欽佩程度,提高語文學習積極性。
2.優化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結構、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的具體體現,良好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效率。語文教師不僅要組織安排好教學的導入、過渡和結束,還要把握好教學結構的時間和節奏。例如魯迅的《藥》可以這樣導入教學:每個人都會生病,生病就需要吃藥,但吃藥一定就需要通過醫生嗎?讓我們來學習魯迅的短篇小說《藥》,看文中的小栓是如何買藥的。再者,教師必須切實增強時間觀念,盡量做到不拖堂、不占用學生休息和娛樂的時間,避免學生因教師拖堂產生對語文學習的厭倦。
農村語文教師要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結合農村學生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例如,語言知識、文學理論等可以采取講授為主、其他方法為輔的教學法;演講、寫作、朗讀等以練習教學法為主。教學手段方面,可以利用朗讀錄音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幻燈投影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把演課本劇和錄像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使學生樂學。
(三)探索靈活多樣的農村家庭教育指導形式
在農村可以積極地創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素質和家庭教育的質量,幫助家長轉變觀念、改進教育方式。農村中學應結合農村生活特點,創建多樣的農村家庭教育指導形式。例如,編制《家長合作指導手冊》給家長;開辦家庭教育指導“超市”;建立“家長學校聯系卡”;在田間地頭家教指導等等。
此外,農村初中生家長應努力創建學習型家庭。通過學習型家庭的創建,形成積極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圍。學習型家庭不僅應倡導家庭成員之間共同學習、相互學習、自我完善、共同成長,還應崇尚學習、熱愛學習、對學習有興趣,重視溝通和交流。
總之,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倦怠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學生自身、學校和家庭等因素都是學生語文學習倦怠的重要成因。為此,我們應通過幫助學生增強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師素質和課堂教學效率,探索靈活多樣的農村家庭教育指導形式等措施,努力解決好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倦怠問題。
參考文獻
[1]曹明海,馬先義.語文教育學[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0.
[2]段昌平.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研究[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陳其林,男,1971年4月生,本科學歷,中學一級職稱。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