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艷
【摘 要】由于非財務指標能夠從其他角度體現公司財務狀況的特點,所以本文首先分析了非財務指標及其對公司財務困境產生的微觀原因,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公司財務因素與財務困境的關系進行了詳細分析,借此為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提供參考依據,最后,再根據公司財務困境的表現形式,介紹了基于非財務視角的財務困境預警模型及其具體應用情況。
【關鍵詞】非財務指標;財務風險;財務困境
通常情況下,財務指標數據能夠從公開的公司年報中獲得,所以一直以來也是公司財務狀況健康程度的一個直接測量標準。但是另一方面,基于非財務視角的財務指標因素能夠從其他角度對公司的健康狀況予以體現,因此采取合適的非財務指標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衡量也尤為必要。
一、非財務指標
非財務指標要素不僅在搜集的過程中存在困難,而且其中還存在諸多的難以測量與不定因素,所以當前財務困境預警模型多由財務指標數據予以構建。但是,財務指標數據因為存在難以避免的缺陷,不能完全涵蓋所有的財務風險信息,其中一些非財務因素反而是引發財務風險,導致財務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采取非財務指標因素衡量財務風險程度也尤為必要。從多個角度獲得的非財務治療能夠從具體的側面反映公司企業財務困境潛在的風險源。通過找到對財務困境具有較強反映能力的非財務變量能夠提高構建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準確性與穩定性。而基于非財務視角的財務困境預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和空間為公司提供了新的財務分析途徑,是對傳統財務比率指標體系的一個有效補充。其中,公司治理結構是基于非財務視覺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導致公司財務困境的微觀原因
(一)公司治理結構
所謂公司治理結構即是指對公司利益相關各方在公司運營過程中的責、權、利等制度的一個規范,其主要是指與公司董事會、經理層、各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之間形成的關系體系。公司治理結構與公司效益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是對企業最終的核心競爭能力以及效益的決定性因素,同時也是現代企業制度得以建立的基礎。一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通過約束、激勵與決策等相關體制保證公司的正常運營,并提升企業的穩定效益,能夠為企業的高效率運轉提供優勢能力。而一個存在缺陷的治理結構會影響企業的發展,甚至使得企業的生存存在風險,最終陷入財務困境。
(二)審計意見類型
若公司的注冊會計師對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產報告出具否定意見或者無法表示意見,則表明公司會被ST處理。而這并非對公司的出發,僅僅只是就其當前的風險狀況的一個客觀表征,其最終目的在于向投資方揭示其存在的市場風險,從而積極引導投資人進行合理投資。因此,人為審計意見的具體類型也會對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產生影響,在風險管理過程中也必須予以重視。
三、公司財務因素與財務困境的關系分析
(一)公司股權結構特征
所謂股權結構即是指公司的總股本由不同性質股份所占股份比例關系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其對公司的股權集中度、股東性質和股東結構等因素都將產生較大影響,從而造成股東的權力行使方式與效果差異,最終對公司治理模式以及財務運行狀況產生影響。
(二)董事會特征
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核心,也是哥哥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橋梁。而董事會職能是否充分發揮將直接影響到公司的整體穩定性與持續發展。從董事會的規模結構來看,提高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將實現公司管理層的監督能力,并能夠對股東利益產生有效保護。即,若公司董事會由內部人員予以控制,通常會出現董事會管理目標與股東利益相沖突的問題,從而使得股東利益不能得到保證。同時,當董事會的內部董事比例過高時,公司的高管人員與董事會成員存在極大的重復讀,會造成董事會與管理層職能混淆的問題,最終減弱董事會對管理層的監督與控制。
(三)管理層激勵
基于利益收斂理論,公司管理者具有傾向于通過公司資源分配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趨勢,但是管理人員在公司獲得的利益越大,股東利益與管理者利益的協調性就難以得到保證,最終導致股東與管理者相互沖突,最終引發財務困境。為了確保管理者與公司股東之間利益的一致性,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使得讓管理者獲得對應比例的公司股份,從而有效減少管理者憑借其對公司具體生產經營的決定權與信息優勢獲得公司財產的可能性,從而降低公司出現財務風險,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因此,選擇公司高層管理者的持股比例作為衡量管理者激勵的比例指標。
當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較差時,為了出現被ST處理或者其他原因,公司在財務處理過程中可能會采取修改報表信息的方式對財務狀況進行修飾。公司的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出現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所以,公司的審計報告意見類型也在對應程度上能夠體現公司的財務風險狀況。
四、基于財務與非財務指標的財務困境預警模型分析
(一)因子分析
在確定具體的財務指標之后即可用之構建財務預警模型,從而能夠利用對應的財務指標從不同的角度體現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因此,在進行財務狀況的綜合評價過程中,為了盡量能夠充分體現公司的真實狀況,在預警模型的過程中并不能對這些財務指標進行隨意的取舍。但是,在分析的過程中若將這些指標變量完全納入到財務預警模型中,因為這些財務指標變量之間具有對應的相關性,使得財務指標信息存在部分的疊加,從而影響對公司財務風險的識別以及財務指標的判斷。同時,通常在財務風險分析過程中所涉及的財務指標較多,使得分析問題的復雜程度增加。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財務風險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將因子分析法引入其中,利用其中較少的幾個因子體現具有代表性數據之間的信息相關性,然后再用這些替代因子代替原始模型對其他相關因子進行測量和統計分析,建立對應的預警模型。
(二)配對T檢驗
利用所選定的財務指標、股權結構以及公司治理結構,可以對公司財務狀況以及治理情況等進行完整和客觀的評價。但是,因為指標之間存在較多的共性,從而使得預測模型的預測能力下降,所以必須對所選擇的變量指標進行對應的篩選。將其中指標區分能力最強的指標作為構建預測模型的變量依據和變量。
(三)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
在構建Logistic回歸模型的過程中,由于變量(非財務指標)屬于定性變量,屬于典型的二分類變量。在分析過程中可以使用0與1兩個數字進行模型的編碼,用以分別表示事件的發生與否。通過構建的Logistic回歸模型能夠對因變量二值取一進行概率建模,其原理是根據樣本數據的最大似然估計方法獲得對應的參數,并通過對應的數學分析,獲得對應非財務指標的具體概率。Logistic回歸模型的具體表達式為:
其中,pi是對第i個非財務指標觀測中事件所發生的具體概率;xi為解釋變量;a為待估計的風險評估參數。在實際的預警分析過程中,通過使用極大似然估計方法獲得a值,計算得到公司出現風險的具體概率P(x,β),并將之用于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分析和評估;此時,若P值>0.5,則表明公司陷入財務困境的概率較大,確定公司處于財務風險高發期;當P值<0.5時,則表明公司發生財務困境的概率較小,確定公司處于財務風險的低發期。最終,完成對公司財務風險的預警分析判斷,為企業的決策經營與投資者的理性投資提供參考。
五、結語
影響財務困境預警機制的構建因素有很多,其中多數都是從財務會計的角度出發對此加以探討研究,也正是如此,非財務視角下的財務預警成為了該項問題的必要補充。
【參考文獻】
[1]何靜雅. 控制權私有收益與公司價值的研究述評[J]. 管理與財富,2009(12).
[2]呂劉中,凌海峰,陳思鳳. 中小企業預警指標體系研究[J]. 商場現代化, 2011(6).
[3]劉小淇. 基于財務和非財務視角的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警研究[D].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