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燕娜
【摘 要】結合民辦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培養的實際,從系統整體出發,借鑒霍爾三維結構分析方法,綜合考慮影響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因素,從時間維、能力維和環境維三方面構建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三維分類模型,使大學生做到既定性又定量選擇創業能力培養模式,該模型的引入為民辦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民辦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業;霍爾三維結構
一、霍爾三維結構分析方法
霍爾三維結構(Hard System Methodology,簡稱HSM)是由美國系統工程專家霍爾提出的一種系統工程分析方法。它將系統工程的整個活動過程分解為緊密銜接的七個階段和七個步驟,并把它們和這些階段、步驟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時間相結合形成的由時間維、邏輯維和知識維架構而成的一個有層次的樹狀體系。時間維表示系統工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全過程。邏輯維是指時間維的每一個階段內所要進行的工作內容和應該遵循的思維程序。知識維是指為完成上述各步驟、各階段所需的某些共性知識外,還需要其他學科的知識和各種專業技術[1]。
結合民辦院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實際需要,用能力維代替知識維,用環境維代替邏輯維,將從工商管理本科生創業能力的時間因素、能力因素和環境因素提出具體的培養框架,形成一套有利于創業能力培養的模式。
二、民辦院校工商管理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實施影響因素分析
(一)師資隊伍
開展工商管理本科生創業能力培養需要有企業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民辦高校在招聘時往往傾向于招聘那些直接從學校畢業過來的老師,有的民辦高校教師雖具有行業執業資格證,但大多數都是在從教過程中通過考試取得的,并不具有相應的實踐能力,大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也由理論課的老師承擔,由于教師的知識背景有限,缺少相應的實踐認知能力,限制了創業教育水平的提高。今后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在招聘教師時,應在相同招聘條件下,優先聘用有企業實踐經驗的老師[2]。
(二)教學理念與方法
創業能力培養課程中的內容與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存在多學科的重疊和交叉的地方,比如和管理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有諸多相同之處,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將創業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有機結合起來,而應該在教學設計時,利用案例教學方法和項目教學法、綜合實驗或實踐教學法將創業能力培養和課程講授以及實踐相結合起來。
(三)環境因素
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環境因素就是對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產生影響的所有外部要素的總和,這些要素包括高等教育政策,高校與科研機構及社會合作的關系,高校所秉持的教育觀、人才觀,學校的辦學理念與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機制,師資隊伍素質,教學基本條件,教學模式,課程體系,考核評價機制等,充滿創新精神的校園氛圍,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能夠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創新的土壤。
三、民辦院校工商管理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三維體系
構建
通過對影響民辦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選擇的相關因素分析,借用霍爾三維結構分析方法,構建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三維分類模型。
(一)時間維
1.規劃階段
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和實施計劃是能否實施創業能力培養目標的前提條件。各民辦高校實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系部,應先對社會創業成功人士進行調查、詢問其在創業能力培養上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提供何種條件,、同時結合在校學生對創業的期望進行創業能力培養的規劃,應列出具體的實施計劃、實施目標、培養形式、師資隊伍配套等要求。
2.實施與控制階段
工商管理本科生從入學到畢業,在校時間可以劃分為“3+1”二個階段,分別為一、二、三年級理論學習與實踐階段和四年級綜合創業能力培養階段。每個年級的工作重點和內容不盡相同,循序漸進。
(1)第一階段。大學前三年主要培養學生創業理念、企業家精神、各種創業方法、企業運行的全部過程等。相應開設《創業學》、《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ERP》、《中國稅務》等課程,并開展創業項目競賽、運用軟件模擬企業進行注冊、規劃、全面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活動,讓學生既能掌握創業理論知識,也能掌握具體實踐過程。
(2)第二階段。經過前期的知識和模擬積累,學生已經進入實習就業實踐階段,這時的目標是讓學生適當了解企業重組或者并購管理,如危機管理、分立拆并、破產清算等復雜性專業知識。而對于有條件的民辦學校,則可以創建學生創業平臺,評估學生創業項目的潛力并給予適當資助,鼓勵學生創設真實創業。
3.評估改進階段
每一個培養的階段性計劃完成后,要及時征求學生改進意見,并對已經畢業的學生,做2-5年的跟蹤調查,以期改進前期的教學工作,為后面畢業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指導意見。
(二)能力維
民辦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能力作為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其邊界比較復雜,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評價趨向于兩個方面:一是定性評價,從規范性角度來分析大學生創業能力;二是構建大學生創業能力評價模型進行定量分析,定性評價界定比較清晰,但主觀性強,一般難以對大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強弱作出明確定論,定量評價有較強的可測性,然而不同評價指標體系間的指標選擇差別較大,指標權重的確定僅僅依靠主觀賦權的方法,也有一定局限性[3]。所以把兩者相結合能夠更有效的反應學生的真實創業能力。
(三)環境維
民辦高校要牢固樹立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終身教育、開放教育等新型教育觀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建設一支富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教師隊伍,改革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調整課程設置,優化知識結構,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重視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懷疑精神,加強產學研結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精神,探索多種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科學的評價機制,積極營造學術自由的氛圍,加大民辦院校自身優勢,經費使用靈活、學生創業興趣濃厚等特點,創設有利于創業人才成長的校園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呂永波.系統工程[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李玉米.工商管理本科生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3(11).
[3]郭文海.鐘天送.大學生創新能力研究述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