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
【摘 要】大學生志愿者行動自產生以來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有效形式。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是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為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創造了條件。本文介紹了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問題,并且將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發展規律和特點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相結合,提出了具體的實踐原則和實踐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者行動;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踐
一、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價值
大學生志愿者行動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方式,通過大學生志愿者行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擁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創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運用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學雷鋒活動、學生黨員示范崗活動、以及讀書月活動等。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發展和完善,創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形式,對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使大學生成為一名“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作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當今社會要求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應該具備組織能力、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觀察能力等等。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中通過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大學生志愿者實踐活動可以促進自身組織能力的提高、交流能力、語言和口頭的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等等。總之,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開展,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極大的契合度,能夠有效的實現大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
(三)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
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不能忽視學生的作用,學生是和諧的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其自覺的融入的校園環境之中,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為其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開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將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運用于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校園環境的構建起到了極大的積極意義。
二、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存在的問題及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大學生志愿行動從產生到現在,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有重要意義。但是也不難發現大學生志愿者行動自身存在的問題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產生著一些不利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一)目的功利性影響了志愿精神的貫徹,不利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志愿者參加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只是為了相應的比如榮譽證書或者一些物質獎勵等等來參加志愿者活動的。此外,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組織機構,在組織過程中也有一定成分的功利性心理,組織部門將志愿者行動作為自己的政績來看,這就失去了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最初的目的,使其帶有一定的功利性色彩。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精神是難以得到充分的貫徹和落實,學生志愿者活動中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這對于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是及其不利的。
(二)內容的單一和活動的形式化,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功能的發揮
大學生志愿行動的內容和形式是相互聯系的兩個部分,只有內容豐富多彩才能保障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活動形式的多樣性也體現了內容的豐富。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往往內容比較單一,開展的形式也比較枯燥難以引起廣大學生的興趣,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有在開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過程中,融合進去大量的教育信息,運用創造性思維發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活動形式,才能讓大學生在各種具體的志愿實踐活動中,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大學生志愿者行動所承載和傳導的思想道德信息,從而實現教育的目的。
(三)保障的缺失,不利于確保大學生志愿者行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長效性
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發展至今,建立了一定的保障制度,但是仍然是不完善的,主要表現在經濟保障缺失、法律保障缺失和機制保障缺失等三個方面。保障的缺失化對于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良好發展是不利的。只有保障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長久性,才能保障大學生志愿者行動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作用的長效性。因此,大學生志愿者行動保障的缺失,必將導致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不長久性,這也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長效性。
三、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原則
價值是通過實踐表現出來的,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實踐開展并不是隨心所欲的進行的。在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實踐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做好各種工作的重要原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要堅持這一原則。一是進行理論教育,培養學生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知識。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的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知識為前提的。只有對大學生開展廣泛的思想教育,加強理論學習,廣大學生才能擁有較強的思想基礎,在實踐活動中就能夠充分將自身所學習的思想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驗證和發展,從而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質。二是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者活動。人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過程是主體在實踐的基礎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要充分發揮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除了開展行之有效的理論教育以為,必須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因地制宜,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時效性與長久性相結合的原則
時效性與長久性相結合的原則是在開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時既要堅持時效性的原則為當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負責,同時也要堅持長久性原則,能夠長久性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一是立足當前,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在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內容和側重點。十八大以來思想政治教育進入全新的時期,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此,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志愿者活動的開展都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也應當立足當下為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而服務,形成與十八大所要求的相一致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二是展望未來,為將來做好打算。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個短期項目,要堅持長久性原則。青年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決定著中國未來社會的發展,必須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保障大學生在實現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堅持社會主義的方面。
(三)堅持學生主體性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教育者的引導作用,同時必須充分促使受教育者主體能動性的發揮。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也要堅持主體性的原則。一是提高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組織者的學生主體意識。在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過程中,組織方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最終大學生的思想發生轉變形成較高的思想素質是要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實現的,組織者要積極對其進行引導使其實現自我教育,實現發展。二是幫助大學生志愿者樹立明確的主人翁思想。大學生在志愿者行動中的良好的習慣的養成最終是要通過自我反思和學習來實現,通過自身對于實踐活動的理解和反思將教育信息內化,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
四、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方法
大學生志愿者行動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體現,最終是要通過實踐來完成的。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有關志愿精神教育的方法
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對于大學生志愿者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是通過大學生志愿者行動所傳達的有關志愿精神的理論來實現的。因此,在實踐過程中,要通過多種途徑開展理論教育,增強志愿者的志愿意識,來實現大學生志愿者的育人功能。一是開展演講會和報告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深化和發展志愿精神,發揮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二是開設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專業課程,加強志愿精神教育。用課堂的方法將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教育固定下來,實現對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相關理論的教育常規化、系統化和規范化。
(二)開展實踐鍛煉的方法
開展實踐鍛煉的方法是指要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寓于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中去,可以將志愿精神運用于實踐當中幫助大學生形成與志愿精神相一致的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開展大學生志愿行動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大學生志愿者行動方式多種多樣,選擇的方法既要有利于志愿者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又要可以讓受助者接受。二是建立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時間基地。穩定的實踐基地可以保證大學生志愿行動的系統化經常化和制度化,從而也使得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提高有了長效性的保障。
(三)利用網絡進行教育的方法
進入21世紀,網絡的快速發展極大的改變了社會環境,以網絡為突破口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重要的途徑。在網絡環境下,創新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方法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創建大學生志愿者官方網站,全方位向廣大學生傳遞志愿信息和志愿精神,深化對志愿精神的理解,將志愿思想內化實現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二是開通微博、微信等客戶端,擴大大學生志愿者行動思想政治效果的影響力,更好的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進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自我教育法是充分發揮思想大學生志愿者行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在大學生志愿者行動中運用自我教育法應該注意一下幾個方面:一是善于激勵大學生志愿者樹立自我教育的動機。善于發掘大學生志愿的內在需求,幫助他們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動機系統,建立不竭的動力源泉。二是營造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圍。通過良好的環境實現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質。三是要把自己教育自己和成員相互教育結合起來。一方面個體自我教育是自我教育方法的基本形式和根本所在必須高度重視;另一方面要創造出一種良好的教育氛圍可以使,廣大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之中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徐玉欽,大學生志愿服務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方式的有效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3.
[3]高娛.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實現途徑[D].陜西師范大學,2012.
[4]陳卓武,張育廣,陳未嫻,孫遜佳.新時期深化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動的思考[J].青年探索,2004(5).
[5]王占利.高校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北方文學,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