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容
摘要:本文通過調查北京四中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全面分析了中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及體育鍛煉習慣,為更好地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合理安排提供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 體育鍛煉 現狀
一、研究目的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是對體育課堂教學的補充。現階段,我國中學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整體情況不容樂觀,學生體質測試中身體素質成績下降較多,不能與《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要求相一致。中學體育教育必須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良好的運動習慣,才能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對初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中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行為動機和習慣,為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體育鍛煉習慣提供理論依據,以便合理地安排和調整體育與健康課程結構。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初中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為研究對象。在初一、初二男女生中隨機選擇了5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發放500份問卷,有效問卷497份,初一男生134人,女生134人;初二男生113人,女生116人。
(二)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綜述法、問卷調查法、數據處理法、邏輯分析法等分析本課題的研究對象。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初一、初二男女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總體情況
初二男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均值是26.73分,68.1%的學生能積極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初二女生參與體育的均值是24.27分,46.6%的學生能積極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初一男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均值是30.19分,80.6%的學生能積極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初一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均值是29.90分,58.9%的學生能積極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初一學生體育鍛煉的參與度明顯高于初二學生。
(二)初一、初二男女學生每周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次數
每周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男生總體比女生多。男女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4次的占43.3%,男女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3次的占15.9%。這說明學生每周體育鍛煉總體參與度較高。
(三)初一、初二男女學生平時在課外練習體育課上學過的內容的情況
初一男女生經常在課外還練習體育課上學過的內容的占35.1%、20.2%。這與初中體育過程性評價中初一男女生的教學內容難度有關。
(四)初一、初二男女學生節假日參加體育活動的情況
調查顯示:在傳統的節假日空閑時間,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較高。經常在節假日與家人一起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占43.1%。這表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與家長參與體育鍛煉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應充分調動家長的參與積極性。
(五)初一、初二男女學生在沒有教師要求的情況下,堅持做課間操的情況
學生在沒有教師要求的情況下經常堅持做課間操的占15.1%。初一男女生在課后堅持做課間操的比例明顯高于初二學生。這一現象與初一入學來要學習新的課間操有關系。但是大多數學生在沒有教師要求的情況下不能很好地堅持做課間操,表明課間操的內容、形式、管理都有待改進。
(六)初一、初二男女學生代表班級參與學校的各種比賽的情況
經常代表班級參與學校的各種比賽的學生占20.9%,從來不代表班級參與學校的各種比賽的占19.1%。這表明,初中開展的體育運動競賽項目較少。
(七)初一、初二男女學生和同學參與體育活動的情況
經常和同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占41.6%。男生明顯比女生要多。調查顯示:與同學一起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可以得到快樂,心情舒暢。
(八)初一、初二男女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的時間(不包括體育課和課間操)的情況
每周參與體育鍛的時間(不包括體育課和課間操)2小時以上的學生占84.5%。只有15.5%的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的時間(不包括體育課和課間操)1~2小時。這些現象表明每天鍛煉1小時的效果較好,也有利于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九)與看電視、玩游戲等娛樂活動相比,平時將時間用在體育鍛煉上的情況
與看電視、玩游戲等娛樂活動相比,平時較多地將時間用在體育鍛煉上的學生占47.9%,平時較少將時間用在體育鍛煉上的學生占52.1%。占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看電視、玩游戲等。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電子產品嚴重影響著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這一現象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十)學生平時在課余時間閱讀有關體育的書報和雜志的情況
平時在課余時間經常閱讀有關體育的書報和雜志的學生占48.5%,平時在課余時間很少閱讀有關體育的書報和雜志的學生占51.5%。這表明學生對體育相關知識較為有興趣。
(十一)學生在學習任務比較重的復習考試階段堅持參加體育活動的情況
在學習任務比較重的復習考試階段堅持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占36%,64%的學生在學習任務比較重的復習考試階段較少或從不參加體育活動。這與我國的教育體制、家庭教育及學校的重視程度有關,也與學生自身有關,如學生身體素質較差、課業負擔重、低興趣以及缺乏對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等。這使得大部分學生不能夠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
四、結論
第一,從總體上看,中學生對參與體育鍛煉持積極肯定的態度,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但是在學習任務比較重的復習考試階段能堅持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占35%。這說明小部分學生能夠非常積極地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持其他態度的學生占總數的35.2%,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部分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并不積極。這可能與學校教育、家庭及社會氛圍的影響和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情感傾向有關。這也提醒我們,轉變這部分學生的態度是未來一個時期內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第二,結合中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和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時間、內容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學生不同程度地參加了體育鍛煉活動。男女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4次的占43.3%,3次的占15.9%。每周參與體育鍛的時間(不包括上體育課和課間操)2小時以上的學生占84.5%。所以,學生總體參與度較高。但是這也反映出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枯燥單一,學生在課后沒有興趣參與練習,因此學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有待改進。
第三,從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情況可以看出,經常在節假日與家人一起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占43.1%,經常和同學參與體育活動的占41.6%,平時在課余時間經常閱讀有關體育的書報和雜志的占48.5%,經常代表班級參與學校的各種比賽的占20.9%。這說明,家長參與、同伴交流、個人的表現等因素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具有一定的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從總體上看還處于較低的水平,與體育教育的目標相距甚遠,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致使大部分學生走向社會就放棄體育鍛煉。
五、建議
第一,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要培養中學生的運動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還要營造良好的學校體育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確保每天1小時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自覺參與性。
第二,學校應樹立開放性大體育課程觀,設置現代運動為核心的開放性學習內容、課內外相結合的體育課程,采用學校、家庭、社區合作的教學形式;加強課余體育目標管理,構建新的課余體育目標管理程序與體系,進一步加大體育課程和學生體育活動改革的力度。
第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要加強責任意識,落實各項學校體育措施,“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并重。特別是要建立和完善學生體質監測體系和科學健身信息網絡,為青少年學生創造一個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的體育鍛煉的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毛振明.實用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寶鳳.美國、日本、加拿大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J].中國學校體育.1994(33).
[4]陳鳴,余健.運動機能與鍛煉習慣[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
[5]曲宗湖,楊文軒.課余體育新視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6]張迎春.中、美、日學校課外體育活動比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17).
[7]王雙慶,李佳雨,等.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情況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中國學校體育,1996(4).
[8]范立仁,等.全國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0(2).
[9]教育部.關于落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的意見教體藝.[2005]10號.
[10]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J].2007(5).
[11]左蓉.川南四市中學生體育態度與行為調查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第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