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溢海+熊蕾蕾



摘 要: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調查,分析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基本情況、主要服務水平與業務模式、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等。結果表明,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了本地農業產業化,順應了大市場的需求;但也存在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融資渠道單一、政府和社會力量扶持缺乏針對性與持續性、組織生產模式需要轉型升級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良性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F32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2-0031-04
我國正處于農業經營方式轉變的關鍵階段,農業資源狀況復雜和小戶分散經營方式成為制約農業產業化進程的主要原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利于整合農業資源、提高生產經營服務水平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指出“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引導規范運行,著力加強能力建設。”[1]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現階段我國農業經營的重要組織形式,有利于構建新型農業經濟體系,對提高農民交易談判地位、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和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
洛陽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后,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得到了長足發展。2013年洛陽市發展農民合作社共3 128家,比2012年增加了86%[2]。2014年底公布的全國農民合作社國家示范社中,洛陽市有12個合作組織榜上有名。為了更全面了解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具體情況,分析面臨的新問題,采用調查問卷方式收集合作組織的信息,以期提出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調查研究概況
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通過對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及成員進行問卷調查,了解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整體發展水平。調查區域包括偃師市、新安縣、孟津縣、宜陽縣、汝陽縣、欒川縣,主要采用實地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調查樣本有種植業、畜牧業、養殖業、林業、服務業等領域[3]。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制度建設、合作模式、主要業務、政府及其他社會力量扶持等方面。歷時5個月,共發放問卷435份,其中有效問卷388份(見下頁表1),問卷有效率為89.2%(見下頁表1)。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基本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制度建設調查主要針對組織類型、成員構成、資產管理、外部支持四方面展開。
1.組織類型方面。合作組織主要以農民為主體,由種養大戶或經營能手領辦占比最高56.96%,其次是農村經紀人領辦,占比21.91%。以龍頭企業為依托的合作組織占比11.86%,基層供銷社轉辦型的占比9.28%。合作組織的主要管理人員大多數是當地或本縣區內的生產大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農民(見下頁表2)。有31.8%興辦了經濟實體。
2.成員構成方面。合作組織中成員數30人以內的小規模組織高達80.67%,規模較大的組織數量較小。此外,組織中大部分成員為初中文化水平,占比75.52%,小學及以下學歷占比16.49%,兩者合計占到92.01%。高中及以上學歷成員主要是組織負責人、農業經紀人或技術指導人員等。合作組織成員中本村村民占比81.34%,且40歲以上人群為主力。90.21%的合作組織都有專業管理人員,且每年固定召開成員大會的合作組織占比為91.30%(見下頁表3)。數據表明,自2013年開始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會員數量逐年增加,每年平均增加10人,反映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迅速。
3.資金管理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合作組織的初期資產中82.22%來源于成員出資,其他部分大多由政府補貼。其中76.03%的合作組織社員不需要繳納社員費用,農機等易損耗品的合作組織需要收取費用,金額從50元~2 000元不等。高達86.94%的合作組織需要通過信貸業務籌集資金,合作組織的融資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有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和五戶聯保兩種形式,占比分別為67.2%和20.43%。約71%的合作組織年底盈余分配給成員,分配方式以按本組織交易量和按出資額等方式返還(見表4)。
4.外部支持方面。自2005年起洛陽市政府對合作組織的政策扶持力度較大,先后出臺《洛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洛政[2006]121號)、《洛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洛政[2010]68號)等意見推動合作組織快速發展。從調查結果來看,洛陽市政府對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最大,占比達到78.59%。此外,學校、研究院所、科研機構等也對合作組織有所扶持。
(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供的生產服務
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圍繞地區主導優質產業,覆蓋了種植、養殖、林果、食品加工等領域,服務范圍加快向農資經營、農機服務、土地合作、資金互助、勞務合作等領域拓展,合作范圍從產前、產中等生產領域向加工、運輸、貯藏和銷售等領域延伸,但生產合作仍為合作組織的主要業務,占比高達81.56%。合作組織為成員提供信息服務、技術指導、代銷農產品、代購生產資料、培訓成員、農產品運輸等服務。
調查顯示,合作組織以生產銷售為主要業務的有246個,所占比重為63.4%。其中,67.88%的合作組織沒有注冊自己的產品品牌,而希望能擁有自主品牌的高達85.21%。合作組織統一為成員采購配送占總購比例達70.88%,統一銷售社員產品比例達83.25%。95.36%的合作組織為成員提供服務不需要收取額外手續費,成員普遍對合作組織較為滿意(見表5)。
(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面臨問題
調查中表明,現階段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面臨問題主要集中于:缺乏組織發展所需資金,占比30.15%;缺乏相應技術支持,所占比重為19.33%;缺乏農業產銷專業技術人才,占比17.78%;銷售困難占比13.92%;道路建設不足導致交通問題占12.37%;管理落后、組織混亂占比4.64%;基層政府宣傳不到位、農民不積極等問題占比約為1.8%(見表6)。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融資渠道需要改善。調查表明,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主要靠種植大戶或經營能者牽頭創立,成員主要為低收入農民群體,因此初始資產較少。農業為低利潤弱質行業,河南省近70%的合作組織處于無盈利或虧損狀態,有盈利的合作組織中,近一半的盈利額在10萬元以下,盈利額大于50萬的僅占3.8%[4]。政府支持有限、經濟實力弱,日益增長的發展需求迫使合作組織依靠貸款接續發展。而合作組織融資途徑單一,大體只有農村信用社和五戶聯保兩種。由于大部分合作社規模小、盈利能力弱、抗風險能力差等原因,在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獲準率較低,信貸融資難問題是妨礙合作組織發展的一個瓶頸。
2.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政府扶持需要調整。調查發現,洛陽市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宣傳到位,農民積極性較高。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主要體現在政策、資金、技術、人才方面。洛陽市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尤其欒川縣、宜陽縣等地區地形復雜多樣,許多村莊“行路難”,農產品銷售渠道堵塞無法順利運出,交通問題是制約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首要難題。因此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村村通”項目,從長遠入手規劃出系統的交通問題解決方案,沖破交通難題這一屏障。此外,由于合作組織規模小、種類多樣,而政府技術、信息等扶持無法與所有合作者實際生產情況相符,因而對合作組織管理人員的培訓效果不明顯。
3.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生產模式需要轉變。數據表明,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生產模式大多數仍為供銷社性質的初級生產銷售。服務層次停留在技術培訓、提供市場信息、生產資料統購、組織產品統銷等服務上,在標準化生產,高附加值加工方面作用發揮不夠。洛陽市的農業六大支柱產業,優質糧食、畜牧業、煙葉、中藥材、花卉、果蔬業中優質糧食、煙葉都相應簽訂有購銷合同,有專門的公司或企業負責購銷。但絕大多數合作組織沒有自己的品牌,缺少競爭意識,市場影響力與占有率較低。
(二)建議
綜上所述,洛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大體需要從政府扶持、融資渠道、農業生產轉型升級三方面改進。第一,政府轉變扶持方式。合作組織對資金、技術和人才的需求具有持續性和長遠性,政府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建立長期補貼政策、引進管理人才、調整人才培訓體系[5]。交通、扶貧、水利、衛生等有關部門也要積極加入,建立全面的扶持體系,提高基礎設施水平建設,為農業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第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流向農村。規范現有金融機構對合作組織的金融支持,擴大農村信用社與合作組織的業務往來。因地制宜,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創新與服務多元化,構建合作組織信用擔保體系[6]。第三,推進農業現代化,樹立品牌意識。農業現代化是解決我國小農戶與大市場矛盾的關鍵點,在合作組織中推進農業產品標準化生產,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積極展開合作組織間的合作,建立聯合社。合作組織應積極了解并向成員普及企業標準化生產優勢,促使成員樹立標準化意識,嚴格執行標準化生產。政府應堅持宣傳“商標助農、品牌興農、名牌強農”的品牌戰略[7],積極引導符合標準的合作組織進行品牌建設,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品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Z].2014-01-19.
[2] 孔海燕.洛陽市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農業,2014,(21):9.
[3] 王旭有,楊興龍,王姝,等.延邊州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20).
[4] 張越超.破解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題[J].江蘇農業科學,2014,(6):412-415.
[5] 劉愛軍,許朗,王玉峰.新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基于安徽省滁州市的調研[J].江蘇農業科學,2014,(3):
408-410.
[6] 郭航婷.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問題研究[D].安徽:安徽大學,2012.
[7] 楊建軍,李經文,高媛,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1):304-307.
Abstract:Wit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investigating the Luoyang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the basic situation,service levels and business model,the main problems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in Luoyang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rmersspecialized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in Luoyang,promoted the local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conformed to the needs of the large market.There still have some problems like:a lack of moti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ingle financing way,government and social forces support are lack of specificity and sustainability,the production patterns need to be promoted.On the basis of these,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of Luoyang.
Key words:Luoyang;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questionnaire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