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正萍
【摘 要】現代社會,口語交際在人際交往中越來越重要。與親友聯系,和身邊的人打交道,主要靠口語交流。談判桌上,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往往能決定勝敗。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當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并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不少低年級孩子在口語表達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課堂上不敢主動舉手發言,即使被抽問,也不能大膽講話,有的甚至在講話時顯得害羞,說不出什么完整的句子。課后一些孩子不愿意和別人溝通和交流,哪怕跟同學發生了矛盾,也不主動向老師反映情況,而是找人代勞。這些情況表明,在小學低年級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較差,需要老師加以引導和培養。
【關鍵詞】小學;低年段;口語交際;能力;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它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應對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新課改的全面實行,口語交際能力越來越顯示出重要地位。課堂上學生要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看法,需要準確流利的表達;在課后,學生間相互商討問題,對同學、老師、父母需要能表達自己心聲的語言;走上社會,口語交際能力更是不可缺少。因此,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容忽視。而小學階段的口語交際更應該從低年段抓起。因為,小學低年段學生在表達自己觀點時,往往不能做到清楚、連貫,說話缺少感染力和說服力。所以,尋找低年段口語交際的有效手段、策略,全面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我們每個低年段語文教師所應該做的,也是必須做的。
一、在拼音、字詞教學中開口說話
利用教材訓練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剛入學餓兒童,說話常常不完整、不規范。因此,在學生剛入向學習拼音時,就要開始進行說和訓練,并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逐步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如:在教學四聲音節時,學習ye的四聲:ye子,海南島有椰子樹;ye爺,爺爺在家里給下象棋;ye豬,森林里有許多野豬;樹ye,秋天到了,樹葉變黃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學生可以根據四聲,組不同的詞,造不同的句子。重要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匯,又便于理解字義,并練習運用。既掌握了“ye”的四聲,又進行了語言訓練,而不是單純的學拼音。
二、用心巧創情境,點燃口語交際的欲望,挖掘語言之源
李吉林老師說過:“語言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情境是語言的發源地,要創設寬松、愉快的交際氛圍使學生的心情愉悅,引發他們情感的共鳴,產生言語的動機,點燃交際的欲望,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因此,用心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情境,無疑能挖掘學生語言之源。
在一年級第二學期上口語交際《我們怎么過“六一兒童節”》時,剛好趕上快過“六一”了,上課了,我告訴學生幾天之后我們要舉辦慶“六一”聯歡會,“這節課先來商討一下我們怎么過‘六一兒童節”。 同學們在幼兒園過的兒童節真是豐富多彩,可那都是老師安排的。現在,大家都帶上了鮮艷的紅領巾,成了少先隊員。少先隊員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動自己搞。我們能不能自己想辦法、出主意,快快樂樂地度過小學的第一個“六一”兒童節?現在,同學們可以組成四人小組,給我們 的“六一”慶祝活動出出點子。”指導學生說話時教師提出要求,要求學生在說清楚的基礎上,努力說具體、說生動。如 “用什么東西布置什么地方?”“誰表演什么節目,有多精彩?”“計劃開展哪些游戲,怎么玩?誰負責組織, 有什么獎勵?”“需要買些什么?”等等。就這樣孩子們說話的欲望點燃了,孩子們紛紛獻計獻策。幾天后的班會課上孩子們自行組織了一次有意義的聯歡會。通過這次活動,讓平時能說會道的同學有了展示自己的平臺,讓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也有了鍛煉的機會。很好的點燃了他們口語交際的愿望,挖掘了孩子們想說又不敢說的話,可謂收獲頗多。
三、依托課堂,讓交際隨時生成
課堂教學講求“以人為本”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根據低年段新教材圖文并茂,課文生動有趣,內容豐富,貼近學生生活的編排特點。我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大膽想象,補充課文的結尾、想象課文的“空白”之處。這種以想象和聯想為內容的口語交際形式具有趣味性,是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有效途徑。如《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既是一則充滿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進行口語交際的好教材。課文最后是這樣寫的: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看吧。”這段話留給了學生一個極大的想象空間。我根據這段話設計相關訓練,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青蛙會跳出井口嗎?如果跳出來的話,它會看到些什么呢?又會說些什么呢?它還會再回到井里去嗎?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暢所欲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畫面,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的構思從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教材中這樣的空白之處其實很多,教師只要巧妙設計話題,填補課文其實也很精彩的“空白”給低年級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給學生創設一種寬松的表達環境,讓他們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是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一個好辦法。
四、結合學生生活,先“動手”,再“動口”
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口語交流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的能力。”所以教師要多創造各種讓學生先“動手”再“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學會認真的傾聽,有條理的表達。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是《我們的小制作》,在教學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段特點,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采用了模擬闖關“情境法”,將課堂轉換成現實學習生活場景,使師生成為活動中的某一角色,巧妙安排了“說一說”、“比一比”、“夸一夸”三個特定情節,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了學生敢說、會說、巧說的良好效果。
五、捕捉生活現象,提供說話機會
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師要用心捕捉現實生活現象,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課后鼓勵學生尤其是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往的學生,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往,引導學生在各種不同的場合與他人進行口語交際。如在商場里、菜場上、公共汽車上、醫院里、公園里等公共場所與他人交往。教師還可利用課間時間,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新鮮事: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講故事等,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六、結語
總之,口語交際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在不同內容的口語交際中,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讓學生于情境中學,在操作中學,在發現中學,到大自然中學。低年段是口語交際訓練的起始年級,從一開始就應該注重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掌握與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具備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的口能力。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活起來、動起來,讓口語交際真正融進學生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劉均余,趙靜.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08(04)
[2]冉瑞霞.初中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及其應對[J].文學教育(下). 2008(03)
[3]朱朝暉.從平面走向多維,從靜態走向動態——英國口語交際教學評價給我國中學口語交際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啟示[J].廣東科技. 2008(10)
[4]龍云.新課標下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 2008(10)
[5]劉艷.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癥結及對策[J].學周刊. 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