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細燕++周玫
摘 要:文章反思了當前高職院校班級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分析了在班級建設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的適用性,結合高職院校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團體心理輔導主題。最后總結了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在實踐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
關鍵詞: 高職院校;班級建設;團體心理輔導;班級團體心理輔導
一、引言
班集體是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單位,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最直接群體。 班集體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由于種種原因,高校班集體的建設和發展現狀存在諸多問題,表現為學生對班級的認同度低、班級的凝聚力認同感差、師生缺乏良好互動、班集體運作能力差等。如何解決當前班集體建設面臨的問題成為教育研究者探討的課題。
團體心理輔導已不僅僅應用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被廣泛運用在高校其他學生工作中。北京大學已將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和技術應用于創新高校德育課程、豐富學生課外活動形式、完善高校輔導員和學生干部隊伍的培養模式等方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近年來,研究者們嘗試將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和實踐模式引入班級建設中。以整個班集體所有成員作為團體輔導對象,以班級團體的力量與資源影響學生的心理與行為,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班級建設中的可行性分析
團體心理輔導是以團體情境為平臺,借助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為學生成長提供心理幫助和指導的一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展的助人過程。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有趣,有利于吸引學生積極投入。具有適用面廣、耗時短,效率高,收效好等特點[2]。
(一)班集體的共性心理需求為班級建設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奠定基礎。在一個班集體中,學生的年齡相當、社會經歷大致相同,班級成員的認知發展狀況處于同一水平,所面臨成長中的問題困惑和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心理需求的相似性為團體心理輔導奠定基礎。而且,班集體作為一個特殊的團體,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對個體具有較大的影響力,這符合群體動力學的基本理論。對于一個班集體,個體成員之間要求遵從一定的規范和價值取向。班集體的這些特點為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優勢促使班級建設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常以游戲活動作為載體,形式輕松活潑,而青年學生愛模仿、喜合群,從眾心強,易受團體成員影響,所以團體心理輔導對學生有很大吸引力。目前,團體心理輔導在許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廣泛開展并深受大學生歡迎。另外, 團體心理輔導還為學生提供一種特定的社會實踐機會。學生可以借助團體本身的力量來學習某種生活經驗或改變某種不良行為,并獲得有益的集體生活經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心理素質。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輔導員的工作對象常在200人左右,若按照問題管理,找“問題學生”談話的方式來進行班級建設和管理,輔導員的工作將是非常繁重的。團體心理輔導以預防和發展教育為主,通過構建安全、良好的溝通氛圍,能較好的解決學生面臨的發展問題。團體融洽的人際關系氣氛能減少對立氣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職院校班級建設中可開展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類型
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設計應根據班級建設目標,按照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任務。高職院校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任務不同,則開展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主題和方案也應不同。
(一)一年級班集體建設中可開展的的團體心理輔導。大一新生離開熟悉的生活學習環境來到大學校園,大學所有的一切都很新鮮,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如何充實地度過大學三年成為大多數人的問題。新生所面臨的問題具有暫時性與共有性,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進行教育和引導,是高效解決問題的途徑。團體心理輔導有助于大學新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意識、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增強團體凝聚力。
根據大一學生的發展任務和心理特點,筆者曾組織開展過 “我的大學我的家”、“我們在一起”、“牽手你我他—人際交往團體” “自信心訓練營”等班級團體心理輔導,能有效幫助大一新生更好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增強自信心,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二)二年級班集體建設可開展的團體心理輔導。二年級學業負擔有所增加、人際關系相對復雜,情感困惑更加突出,專業與理想的矛盾逐漸加劇,學生的心理需求已經發生變化。如何有效組織學習,正確處理學習與兼職的關系、如何處理戀愛與性壓力等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的人生我規劃”“戀愛心理輔導” “學習能力提升團體輔導” “領導才能提升工作坊” 等團體輔導活動能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專業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明確人生的目標,學習處理戀愛情感問題。
(三)三年級班集體建設中可開展的團體心理輔導。三年級學生主要面對的是就業問題,就業過程引發的焦慮、挫折等情緒問題也普遍存在。還有部分學生面臨就業和升學的雙重選擇。可以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就業過程的抗挫折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以及生存選擇能力。“應對就業焦慮團體輔導”“就業能力提升團體輔導”“越壓越有力—壓力管理團體訓練”等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可以較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和抗挫折的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勝利完成就業過程。
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也可以根據職業院校學生常見心理問題類型來設計。職業院校的學生具有如下六方面常見的心理問題:(1)自我統一性混亂,缺乏職業規劃的問題;(2)情緒穩定性和情緒管理能力差的問題;(3)學習動機水平低的問題;(4)環境適應和人際關系問題;(5)性心理問題;(6)生命意識問題。設計者們可依據班級學生表現出的主要問題類型,設計相應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四、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具有中國本土化特色的團體輔導方式,其理念與操作方法有別于團體輔導,在實施的過程中,既要借鑒西方的團體輔導理論,也要結合中國班級授課制的特點。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注意做好被輔導班級學生的溝通工作,讓學生有知情權。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成員是自然班級的全體學生,不是通過招募或甄選確定的自愿參加者,對團體輔導的目標和內容安排沒有足夠了解,容易對團體輔導產生消極情緒。有的學生甚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參加了班級團體輔導。最常見的抱怨是“我們又沒有心理問題,為什么讓我們參加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結果是學生不但不合作,還產生了抗拒和消極抵觸情緒。百拇醫藥
基于此,在實施班級團體輔導前,教師應該向學生宣傳與普及心理輔導知識,讓學生了解并作好接受輔導的心理準備。教師可以首先以講座的形式讓學生知道班級團體輔導活動是什么,班級團體輔導的方式、團體輔導的大致過程,輔導的功能、班級成員在輔導中的基本交往技巧及注意事項等。教師還可以回放一些以往學生參加團體輔導的錄像及照片,講述以前參加團體輔導后一些學生的變化、進步與成長,從而激發學生參加班級團體輔導的興趣。團體輔導的主題可以由輔導員和學生商討確定,這樣能更大程度上獲得學生的配合。
(二)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不只是一次次游戲。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輔導活動設計的主題應該圍繞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及需要。輔導主題確定之后,借助心理游戲、討論、角色扮演、紙筆作業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內心世界的探索,思考自我與外界的關系,反思自己的成長,促進人格完善。游戲只是團體輔導的方式之一,團體輔導更注重游戲中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以及行為訓練過程。
實踐操作過程中,由于對輔導主題的把握和設計不夠到位,易出現團體輔導流于游戲形式,甚至是輔導主題依附于游戲內容和形式,這樣學生就容易出現疑問“為什么老師要我參加這樣小兒科的游戲呢?”、“感覺這些游戲都很有趣,很好玩,可是除此之外我感覺沒什么要分享的。”這樣的輔導效果是差的。
(三)團體心理輔導不是一次活動。團體心理輔導一般分為關系建立階段、主題實施階段和團體結束階段。一個完整的團體心理輔導過程需要6至8次左右的活動構成,每次活動圍繞輔導主題且都有特定任務。而在實踐操作中常見將一次班級同學的團體活動作為團體心理輔導。這樣團體的凝聚力、成員之間坦誠、安全的團體氣氛還沒有建立起來,輔導就匆匆結束了。這樣的團體輔導不僅不能幫助學生心理成長,而且還會讓學生對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產生失望情緒,他們會覺得班級團體輔導不過是流于形式而已。
(四)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領導者由輔導員擔任。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是以自然班級作為輔導對象,班級輔導員對班級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況最為了解,班級學生對輔導員也更為信任和熟悉,所以在實踐操作中,通常由輔導員作為團體的領導者。可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無法勝任團體心理輔導工作。考慮到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可以先由校心理咨詢中心負責對輔導員培訓,通過理論講解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技能。輔導員根據班級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或學生發展主要任務確定團體輔導主題,和校心理咨詢中心老師共同商討確定輔導方案。在方案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團體動力的發展方向,隨時調整相應安排。這樣多次實踐和總結之后,班級輔導員也能很好掌握團體心理輔導技能。輔導員也可以充分利用外出培訓的機會學習團體輔導技能,接受正規實踐和督導,掌握開展各種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何瑾.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以北京大學為例[J], 北京教育(心理教育),2011年第6期
[2] 樊富珉 ,何瑾編著.團體心理輔導[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
[3] 楊青松,林麗婭,周賢君.高校班級建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的探索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 年6 月第6 卷第6 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