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德剛

【摘 要】藝術家是人類審美產品的精神創造者,是具有獨立人格而又情感豐富的人。藝術家的人格是藝術家思想、觀念、感情的再現。而其中藝術家的情感因素與藝術創作之間的聯系尤為緊密,繪畫語言的不同運用,則產生出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然而以點、線、面等繪畫語言所構成的理想畫面更應該是一種情感的凝縮。所以,只有那些真正使創作者本身所感動的情感體驗,才能成為震撼或撫慰觀眾心靈的內在力量。
【關鍵詞】繪畫;造型;情感;構圖;點線面
一件藝術品,是藝術家的人格的體現,是藝術家思想、觀念、感情的再現。《詩大序》說:“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已明確闡明藝術是生活情感的產物。但一個人怎樣才能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使別人也為這些情感所感染,從而也體驗到這些情感呢?“觀念是沒有實體的,通過激情,它轉化為具體的事實,轉化為生動的創造物。”①藝術正是真實情感的表現性形式,這種表現不僅僅是表達,而是一種有意識的創造活動。它不是抽象的,而是一種可見的、可想象的知覺統一體,它是藝術家從大量無意味的東西中提取出來的、創造的有意味的形式。這種有意味的形式就是符號意象,它與人類情感是同一的。在這個活動中,藝術家的激情與藝術創作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只有那些真正使創作者本身也為其所動的情感體驗,才能成為震撼或撫慰觀者心靈的內在力量。
一、繪畫的造型因素
繪畫是視覺的藝術,繪畫作為造型藝術的一個分支,很多時候我們直接把它稱作造型藝術,可見造型在繪畫藝術中的重要地位。何謂繪畫“造型”,“造”就是“畫”,“型”就是“畫出來的東西”,因此從字面上理解造型就是創造有空間和體積的形象。而藝術形象是需要借助于繪畫語言才可能得以顯現的,這里涉及的視覺因素有:點、線、形、光、色彩。藝術家們常“借筆墨以寫天地”。也就是運用線條、色彩、造型和構圖,依據一定的形式法則進行搭配組合,完成藝術作品以傳達精神內涵的任務。繪畫語言的不同運用,則產生出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畢加索的《杜拉瑪爾》,他們畫的都是女性題材,但看了這兩幅畫,我們會說,《蒙娜麗莎》畫的是內心喜悅的貴婦人,然而《杜拉瑪爾》看來卻十分怪異。兩幅畫之所以會導致不同的反應,是因為這兩幅采用了不同形態的意象符號,《蒙娜麗莎》是寫實的,而《杜拉瑪爾》是變形的。繪畫作品里的藝術形象,它是藝術家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的載體。巴爾扎克說:“藝術的任務不在于摹寫自然,而在于反映自然。你不是一個可憐的摹寫者啊,你是一個詩人,要不然,一個雕塑家從女人身上脫下一個模子,就可以完成他的工作了”。可見,造型不是追求絕對的準確和逼真為目標的,它的準確和真實是以創造出符合藝術家情感和理想的藝術形象為終極目標的。在對繪畫語言的探索中,“形”首當其沖地被列為最根本的因素,基于這樣一個概念的前提下,我們以中西方繪畫藝術為例,對繪畫造型中的情感表達進行具體闡述。
二、造型中的情感因素
(一)造型元素中的點線面
繪畫中的情感表達需要依賴繪畫的藝術語言來實現,而點、線、面除了是造型的基礎要素外,也是情感表達的基本媒介之一,點、線、面的形式特征和審美屬性,有著相對的獨立性。畫家就是把握和運用了這些語言的形式特征,來表現他的創作內容,抒發其思想情感。物象可縮形為點,作為點狀的形象在畫面結構中,可以引發人們視覺的偏移和注意。點既有單純、凝練、穩定的特點,又能給人以一種積聚性的視覺心理作用。線是繪畫中最重要的造型語言,是傳遞審美情感的物質媒介。線的形態種類很多,在繪畫中影響畫面表現力的線,主要有粗細線、長短線、直線、曲線等形態。線的不同形態予以人不同的心理聯想。面的形態和視覺感受比起點線要復雜,幾何形的面具有明快、理性、秩序的性格,方形的面予以人堅實、穩定的感覺,圓形的面具有圓滑活潑的感覺,有機形的面具有淳樸的視覺特征,不規則的面具有復合形的特征。例如:《哭泣的女人》一畫中,就是應用一些不規則的塊面、線條來搭配、排列、組合,形成一幅憂愁的女人的面孔。他就是通過這種緊張的塊面、線條的組合來傳達他對于戰爭的焦慮不安。
(二)人物造型與情感
美國文藝理論家蘇珊·朗格說:“藝術品作為一個整體來說,就是情感的意象”。②美術作品的好壞不等于人物造型的美與丑,人物造型的美與丑只代表著其所處時代的社會現實的最真實的反應,是作者內心真實情感的具體體現。19世紀下半葉,法國雕塑家羅丹所塑造的人物就最具有代表性。 他在雕塑中追求運動感,以及形體表現的凹凸變化與光影關系,追求作品的內在生命力以及雕塑的戲劇性和文學性,著重強調個人的感受。 在著名雕塑作品《加萊義民》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看上去是簡單的一座人像的上半身,雙手抱頭沉思,其實不然,這是以一種痛苦的身姿來展示人物內心的劇烈震動,這是作者內心情感的忠實表達。
(三)構圖造型與情感
“構圖不僅使畫面成為一個整體,還是畫面元素的一種內在聯系方式,構圖能在藝術作品中變化視覺形象元素。要創作一幅完整而協調的繪畫作品,心中有強烈而敏感的構圖觀念是至關重要的。”③繪畫作品不是把畫面元素進行簡單的數學排列組合,獲得一種情感是構圖的重要價值體現。沒有情感的作品是空乏的,也是容易被遺忘的。但是現實中強調構圖的形式主義者和注重情感表達的人本主義者常常將作品的構圖與情感矛盾化。事實上構圖與情感的表達是成功作品的必要因素。
(四)藝術家與情感
藝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性表現。托爾斯泰說:“作者所體驗過的感情感染了觀眾或聽眾,這就是藝術。”④人的情感創造了藝術,反過來,藝術又創造了人的情感。或者說,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豐富了人的生活,細膩升華了人的情感。亞里士多德談到感知時,就已提到“心靈沒有意象就永遠不能思考”⑤,雨果說:“世間有一種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內心的活動。”人有兩個宇宙,人的內心世界就是宇宙,它是人的內宇宙。在內宇宙里,心靈有著自己的邏輯,而外宇宙是心靈的投影和象征。蘇珊·朗格說:“藝術是情感的符號。”
三、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家的豐富情感需要表達,而藝術創作能使藝術家的情感得到宣泄。這種宣泄一方面構成了繪畫作品的真正中心,而另一方面,繪畫創作中藝術家首先要入乎其內,所謂入乎其內,就是藝術家要進入自己創造的藝術天地,成為體驗主體,再由體驗主體轉化為認識主體,把自我表現轉化為認識對象,將生活情感升華為人類情感。并通過繪畫語言中“形”這個最根本的因素表達出來,繪畫語言的不同運用,則產生出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因而以點、線、面等繪畫語言所構成的理想畫面更應該是一種情感的凝縮。所以,只有那些真正使創作者本身所動的情感體驗,才能成為震撼或撫慰觀者心靈的內在力量。
注釋:
①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外國理論家作家論形象思維[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②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③ 張錦.新語言:視覺造型的語言表現[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3.
④段寶林.西方古典作家談藝術創作[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0.
⑤[美]貝魯道夫·阿恩海姆.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