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相柏
摘 要:目前,教師最為倡導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就是讓所有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去獲得知識,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既增長知識。這也是每個學生數學素質得到有效提高所必需的學習情境,以下是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初中教學最初的經驗,愿與讀者共同探討。
關鍵詞:初中教師;初中數學;教育工作
一、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所謂創新意識不等于脫離教材的活動,作為初中教師首先要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創新是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等。教師的創新意識,要改變以純粹的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思路,而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初中學生正處于對新知識總有一種神秘的感覺,充滿好奇心的年齡階段,總想弄清楚要學的是什么東西,教師就要正確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學生學習新知識時,教師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喚起學生探索問題、解答問題的樂趣。比如,筆者在教學“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邊角邊”時,先伸出兩手的拇指食指成槍狀,并對他們說:“同學們,看我左右兩手的‘手槍是不是全等啊?”邊說邊把兩手靠近,展示給同學們看,“看這兩槍的兩邊和夾角是不是對應相等?”隨著同學們的興趣高漲,這性質和判定定理就會牢牢地刻在學生們的腦子里。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設問、發掘出學生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首先,教師應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其次,提供質疑問難的條件,教師不獨占課堂,讓學生有質疑問難的時間以及對學生多啟發、多誘導等;再次,注重質疑問難的效果。應抓住有價值的值得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不能什么問題都問,不要僅僅滿足于所提問題的數量,追求表面的熱鬧而不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取有效的提問方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學習。
二、主要教學方法
1.把抽象的理論生活化
眾所周知,數學的理論、定義在一定程度上顯得略微枯燥、難懂。加之初中生學習能力有限,一時很難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舉例說明,將知識總結歸納成淺顯易懂的語句。
2.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對數學的熱情
初中生大多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求知欲,數學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數學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數與形的體現。生活中的很多想象可以用數學來解決,老師可以利用數學本身的魅力,課上拋開枯燥的理論知識,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來展現數學的神奇力量,激發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這要求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制訂不同的教學策略。對成績差的學生要求不要過高,應讓他們從基礎做起,由淺入深,慢慢培養學科興趣,建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每道題的已知條件出發,明確考點,善于分析,在課后不斷做題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提高學習效率。
4.運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逐漸融入各類教學當中。在枯燥的數學教學程中,利用幻燈片、計算機等把相對枯燥、抽象的東西形象化,使其變得立體、形象、生動。把學生帶入神奇的數學世界當中,體會數學的無窮魅力。
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的概念、符號,還是科學推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個處理過程或是一種思考方法。它更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是生活中數與形的體現。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枯燥乏味的,是沒有生氣的。因此,我們更應該把數學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地去挖掘教材,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同時,也應積極開展有意義的數學方面的專題活動,讓學生在自己感受生活的同時,去發掘生活當中的數學,感受數學帶來的神奇魅力。
三、重視課堂教學實踐
在知識的引進、消化和應用過程中促使學生領悟和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知識發生的過程也是其思想方法產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確的直觀背景材料,創設使認知主體與客體之間激發作用的環境和條件,通過對知識發生過程的展示,使學生的思維和經驗全部投人到接受問題、分析問題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戰之中,從而主動構建科學的認知結構,將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知識融匯成一體,最終形成獨立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維的基礎,又是思維的結果。恰當地展示其形成的過程,拉長被壓縮了的“知識鏈”,是對數學抽象與數學模型方法進行點悟的極好素材和契機。在概念的引進過程中,應注意:解釋概念產生的背景,讓學生了解定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綜合概念定義的本質屬性;鞏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讓學生在變式和比較中活化思維。在規律的揭示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灌輸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性思維能力,并引導學生通過感性的直觀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識發現規律,不過早地給結論,講清抽象、概括或證明的過程,充分地向學生展現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學生領悟蘊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四、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過解題和反思活動,從具體數學問題和范例中總結歸納解題方法,并提煉和抽象成數學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題過程中,充分發揮數學思想方法對發現解題途徑的定向、聯想和轉化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數學思想觀點為指導,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范例教學通過選擇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創造性和審美性的例題和練習進行。要注意設計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從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規律的范例,在對其分析和思考的過程中展示數學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數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對某些問題,要引導學生盡可能運用多種方法,從各條途徑尋求答案,找出最優方法,培養學生的變通性;對某些問題可以進行由簡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論,讓學生大膽聯系和猜想,培養其思維的廣闊性;對某些問題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慣性思維束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對一些條件、因素較多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全面分析、系統綜合各個條件,得出正確結論,培養其橫向思維等等。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解題以后的反思,優化解題過程,總結解題經驗,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參考文獻:
[1]陳淑儀.初中數學目標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四步三方”教學模型初構[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3年5期.
(作者單位:瑞金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