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
【摘 要】趣味歷史課堂的構建,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進一步凸顯我們歷史學科的特色。課堂環節要完整、教學語言要改進、課堂活動應開展、文史資料須補充,則是教師構建趣味歷史課堂的關鍵幾步。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語言 課堂活動 文史資料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76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寫到:“把死的知識講活了,把枯燥的知識講有趣了,是教師必須樹立的教學目標。”趣味性高毫無疑問是優質歷史課堂的標志之一,作為有使命感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始終謹記這一點,也逐漸積累了幾點構建趣味課堂的心得。
一、課堂環節要完整
當前,不少的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省略了一些教學環節。比如說,有的教師開門見山直接進入授新環節,沒有導入環節,有的教師在課尾時直接布置作業,沒有進行總結環節。很多教師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教學時間非常有限,省略環節可以節省時間講授知識。教師的出發點毫無疑問是好的,但是,這些環節并不是可有可無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有作用與影響的。從構建趣味歷史課堂的角度出發,保證完整的課堂環節也是很必要的。一方面,完整的環節可以幫助學生調適學習狀態,避免長時間思考和聽講帶來的身心緊繃感。另一方面,完整的課堂環節意味著教師有更多的途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說,課堂導入環節作為一節課的“先鋒環節”,其影響力就是其他環節替代不了的。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還沒有完全集中起來,這時,教師一個精彩的導入,就可以有效抓住學生的眼球,營造一個非常好的開端。舉個例子來說,在講解先秦歷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這樣導入:“歷史長河中,有無數的英雄偉人,但是,有且只有一個,其影響輻射中國整個封建社會,這在中國古代史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誰能告訴老師,你認為這個人是誰。”教師設置這樣一個懸念,全班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了。再比如說,課尾的總結環節也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要知道,高中歷史每一章節、每一課時,學生需要記憶和掌握的知識點都不少。有的時候,一節課下來,學生書上記得密密麻麻,但是重點是什么、難點有哪些,學生并不知曉。這時,教師進行一個短小精悍的課尾總結,就可以解答學生心中的疑惑,幫助學生輕松把握重難點,學生的學習壓力隨之減少、學習興趣隨之提升。
二、教學語言要改進
傳遞和解讀課本上的知識點,是歷史教學的主要模式之一。既然解讀是主要的模式,那么教師的語言就是傳遞知識的最主要媒介。一般而言,一名歷史教師的語言趣味性高了,其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夯實了。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要注重自身的語言藝術,尤其需要針對自身語言上的不足,進行及時和到位的改進。
改進自身教學語言的過程中,教師主要應該做好兩點。一是揚長,二是避短。每一名歷史教師,其語言藝術都有一定的長處。比如說,有的教師語言風格詼諧幽默,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氛圍方面很有優勢。即便是在講解相對枯燥的外國科技史,教師也可以逗得學生們哈哈大笑。那么,教師在改進自身語言藝術的過程中,就要注意保持和強化自身的優勢,盡量讓優勢更加凸顯。另外就是避短,有的教師在傳達信息的時候,總是將知識翻來覆去地講解,學生不僅沒有聽懂,還聽得不耐煩。這時,教師就要注意精簡自己的語言,追求語言的簡潔化。從我們構建趣味歷史課堂的角度來講,教師著重提升自身語言的趣味性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既要避免照本宣科,也要以課本內容為基礎、為根本,講出新意和趣味來。比如說,講解到民國時期的歷史時,教師應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就可以把課本上的內容講活,講得學生們樂意聽、愿意記。
三、課堂活動應開展
實踐證明,開展課堂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深刻記憶某些歷史常識,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在開展課堂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著重思考兩個方面。
首先,課堂活動的開展要充分彰顯學科特色。有的教師組織課堂活動的目的很單一,就是活躍課堂氣氛。因此,他們容易將注意力都集中在趣味環節的設置上,反而忽略了活動內容這一關鍵內涵。其實,這樣做是存在不足的。非常明顯的一點,就是學生參與過活動之后,也許短時間內確實很開心,但是他們對其中的具體內容、具體歷史知識印象并不深刻,沒過多久就全部忘記了。所以,我們要充分彰顯歷史知識的特色。比如說,組織與抗戰歷史有關的課堂活動時,教師就要更多地展示一些課本上沒有,而又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的歷史的素材,以啟發學生們進行深度的思考。這樣做,我們的活動不僅是有趣的、有吸引力的,同時也是有深度的、有持久影響力的。
其次,課堂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們更多的參與機會。以往的課堂活動基本上都是教師一手策劃的,學生在參與的時候容易產生被動的不適感覺。所以,我們讓學生們進行活動的策劃與組織,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文史資料須補充
課本上的知識容載量是有限的,有的時候,學生通過課本并不一定可以熟悉每一段歷史。學生對于歷史不熟悉,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又怎么會高呢。所以,歷史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勢必補充足夠的文史資料。做好這一點并不難,關鍵分兩步。
首先,我們要以課本為核心,搜集與課本內容緊密相關的周邊文史資料,而且這些資料最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比如說,講解到中國古代史中的唐朝歷史時,教師就可以搜集一些學生們比較熟悉的文學資料,包括一些著名文人、畫家、書法家的資料,在講解課本上知識時,巧妙地穿插闡述。這樣,課本上一個個人物頓時就顯得鮮活生動起來,學生進行相關的理解與識記就輕松得多了。
其次,我們補充的這些資料應該是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思考的。如果教師辛辛苦苦搜集來的資料,都是一些難度不高、概念性的內容,學生的聽講興趣也不會很高。一般而言,有助于學生思考的文史資料是最合適的。學生看了資料之后,不會感覺到空泛,而是進入了思考的狀態,主動講資料中的史實與當下的生活做對比,我們的資料補充就稱得上是成功的。簡言之,我們補充的文史資料一來要盡量是學生所熟悉的,二來應該是啟發性的,有利于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與實踐。
綜上所述,趣味歷史課堂的構建,是每一名高中歷史教師都必須思考的問題。除了文章中論證的幾點之外,教師需要研究的內容還有許多。現實與理想總是存在差距,因此在構建的過程中,教師勢必遇見一些阻礙與困難。但是,只要我們有構建趣味課堂的決心與信心,就一定可以盡快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給學生們的歷史學習創造更好的環境與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