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軍
摘 要: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重要群體,他們既有一般大學生的共性,又因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的不同,有他們獨特的身心特點。作為培養高層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不僅要強化基礎、拓寬專業、提高技能,還應注重學生職業價值觀養成教育。該文通過對職業價值觀缺失的研究,提出了建構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滲透教育的形式。
關鍵詞:高職學生 職業價值觀 滲透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c)-0195-01
1 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現狀不容樂觀
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指高職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在職業選擇方面的具體表現,也就是職業的認識和態度以及對職業目標的追求和向往。據西南政法大學課題組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在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素質,個人誠信等職業價值觀方面存在嚴重的認識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1 職業價值觀模糊,對職業認識度不高
高職學生在入校和專業選擇上呈現出不明確的特點,在入校問題上,80%的學生選擇入讀高職院校的主要原因是高考失利,并對在讀的院校有很強的失落感、挫折感,甚至是抵觸。10%的學生更是明確就讀高職院校就是為了獲取學歷文憑。在專業選擇上,70%的學生選擇專業僅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家長的意見,缺乏專業和職業認知,導致在日后的學習中缺乏方向,致使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1.2 價值取向上具有強烈的功利主義和個人主義
絕大數學生圍繞高工資、高福利進行就業選擇,對專業和人生發展重視不多,更有甚者在就業選擇上不切實際,盲目應對。更多的考慮經濟利益和個人發展,較多的選擇現實利益,忽略了正確的價值取向。
1.3 職業價值觀教育單一、教法陳舊
縱觀全國高職院校,絕大數院校只設置了《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門課程,這兩門課程內容單一,教師教法陳舊,有些脫離實際,更是缺乏職業素養、職業理念及實踐教學內容。
2 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缺失原因
高職學生在職業價值觀上的消極和偏差,受到了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其缺失原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2.1 社會就業工作監督和法制建設不規范
從社會主流價值觀上看,非主流的價值觀將會導致認識缺失、行動滯緩。社會主流價值觀應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和要求。當代社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都是社會本位的價值觀念。當代的高職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理念淡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占據主流,社會主流價值觀教育不明朗。
從競爭環境上看,現有的競爭環境不公平、不完善和不規范,影響學生的職業價值觀,進而影響學生對社會制度的信心,需要完善有關政策和制度建設,限制和取消特權階層的不公平競爭行為,創建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和諧的競爭氛圍。
2.2 學校對職業價值觀教育力度不足
目前,學校對職業價值觀教育主要從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入手,加強學生的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意識,而對職業價值觀缺乏必要的教育。我國學者闞雅玲將職業價值觀分為收入與財富、興趣特長、權力地位、自由獨立、自我成長、自我實現、人際關系、身心健康、環境舒適、工作穩定、社會需要和追求新意等12類。我國學校教育未對這12個方面作明確的規定,只涉及其中某些方面,涉及面和深度均不足。應從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日常管理教育、專業技能教育和創業指導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強職業價值觀深度宣傳和教育。
2.3 父母的不合理期望對職業價值觀養成的消極影響
家庭是一個親密的小群體,父母的心態和行為對孩子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家長的心態,這種心態固然符合人性的需求,但是否符合學生的現實不能確定。對孩子有期望是正常的心理體現,但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優秀,對孩子的工作挑三揀四,這種做法不可取,會影響到孩子尚不成熟的職業價值觀。父母消極的心態、不合理的期望對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的養成。
3 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滲透教育形式
3.1 利用工學結合模式,培養學生的職業價值觀
工學結合就是要求學生把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結合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促使學生工學相長,成為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這種模式既具有國際職業教育的普遍規律,又具有中國職教特色。通過將企業文化引進學校教育,讓學生親身體驗企業情景和用合理的教學引導和互動等途徑,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滿足做事做人的需要和更好地進行職業價值觀的滲透教育。
3.2 加強心理咨詢與指導,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目前,高職部分學生職業價值觀指導下的就業心理主要有盲目從眾、自負自大、虛榮攀比、依賴外界、功利實惠和求穩求閑等六大方面。針對高職學生以上的就業心理,應強化就業心理咨詢與指導,做好學生的就業心理的教育工作,幫助學生解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沖突,從而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同時,也應加強心理訓練,設計一些職業價值觀的問題,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將模擬的場景遷移到現實就業中。
3.3 根據職業價值觀的要求,建構完整的培訓體系。
根據收入與財富、興趣特長、權力地位、自由獨立、自我成長、自我實現、人際關系、身心健康、環境舒適、工作穩定、社會需要和追求新意等12種類型,制定完整的內容,合理的培訓體系。將這12種內容滲透至學科教學或利用專題講座的形式完善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建議有關學校可以嘗試建構職業價值觀教育的課題研究,指導高職學生的擇業就業工作。
參考文獻
[1] 羅宏.淺談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J].陜西經濟市場,2010(12):93-94.
[2] 于林林.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與就業導向教育的探討[J].管理觀察,2011(12):76-77.
[3] 黃紅梅.當代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特點與對策分析[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2):11-12.
[4] 湯玉華.試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74-76.
[5] 張渝.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現狀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2(3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