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傳統詞匯教學中的常見弊端,提出現代英語詞匯教學必須加強的四個方面,即以話題為中心組織詞匯,新詞匯的呈現和講解應該多樣化,要通過擴充信息量來拓展詞匯,盡量為學生提供口頭表達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擴大學生詞匯量并加強其運用能力。
【關鍵詞】詞匯量 運用 詞匯與話題結合 多樣化
一、引言
在英語學習中,詞匯是一大要素。衡量一個學生的英語水平如何,其掌握的詞匯量的大小和運用這些詞匯的熟練程度是關鍵。然而,推行義務教育新課程以來,課本信息量擴大,生詞量劇增。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英語詞匯的記憶和使用都特別困難,這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英語詞匯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二、常見問題
1.教學目標之間缺乏能貫穿其中的主線。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些課的內容很豐富,重難點都有,課堂活動也很熱鬧,但仔細分析會發現在追求這些目標的達成過程中,各個詞匯之間沒有內在的聯系,目標詞匯和活動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整堂課沒有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線。這樣的一堂課會讓人感覺很凌亂,沒有主題,因此很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2.新詞匯的呈現和講解的方法不合理。不少教師在引入新詞匯時過多依賴直觀的圖片和直接的漢語文字,而圍繞新詞匯進行的引導性和解說性語言不到位。
例一、在引出competition這個詞的時候,老師只讓學生觀看奧運會的一張比賽圖片,就讓學生猜這個單詞的中文意思。很顯然,教師的鋪墊和引導不夠,因此,學生們紛紛搖頭,老師只好自問自答。.
例二、在講到sofa這一單詞時,教師采用的是根據讀音規則來記憶單詞,而對這樣有特殊來源的詞,教師卻沒有補充其產生的背景信息來加深學生對它的認識
3.強調認知,忽略運用。有些老師認為記住所學詞匯就是詞匯學習的終極目標,因此單純強調詞匯的記憶,而對于詞匯的運用卻不以為然,總認為會認了自然就會用。其實,我們學英語是要把它當成一種交流的工具,詞匯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運用這些詞匯進行交流。然而,目前學生的用詞量遠小于識詞量。也就是說,在學生認識的詞匯中,有不少是他們不會運用的。如果教師們沒有在課堂上充分給予學生運用新詞匯交流的機會,這堂課上的課程資源生成就會很少,也阻礙了學生對新詞匯的深入的認知。
三、現代英語詞匯教學必須加強的四個方面
以上三種情況不適合我們現代英語詞匯教學。以下是我們在詞匯教學中必須加強的四個方面。
1.盡量以話題為中心組織教材。詞匯教學忌諱把詞匯與話題內容分開,孤立地教授詞匯,這是不符合現代教學規律的。詞匯離不開語境。我們都有體會:在我們備戰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時候,如果只是整天抱著英語詞典埋頭背單詞,勢必效率低下,容易忘記。但如果我們能把相關詞匯按話題集中起來,就會實現對所學知識的環環相扣,記憶和理解都會容易許多。新版的仁愛英語教材在這一點上有了較大的改進,但教師依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一定范圍的重新調整組合,為教學服務。
2.新詞匯的呈現和講解應該多樣化。根據單詞的性質和在文章中的作用的不同,生詞的呈現和講解的方法也要發生改變。在講解課文前,教師必須呈現一些意思比較簡單,又能提供重要信息的實詞,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一些功能詞或意義比較復雜的習語必須呈現,這樣才能通過上下文確切理解其意義;在講完課文后,對那些需要加深理解,解釋用法的單詞和習語進行分析。另外,我們通常所說的解釋詞義應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這樣做的好處很多:(1)在學習新詞的同時,又復習了舊詞。(2)有利于訓練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培養學生的聽力和語感。(3)有些單詞用英語解釋更簡潔更貼切。(4)聽英語解釋,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也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3.要通過擴充信息量來拓展詞匯。我們在教授新詞匯時,要注意把與新詞匯密切相關的文化歷史背景,時事政治等知識進行補充。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增加了知識面,陶冶了情操。
4.在詞匯的運用環節,應該多提供學生口頭表達的機會。在the summer holidays are coming一課中,老師呈現完新詞匯places of interest,have a good time,travel to visit,同學們也有較好的認知后,可利用活動課給學生們充分的時間做準備,讓學生們用這些新詞匯組成句子來描述各自參觀過的名勝古跡。其余學生搶答,猜出這位學生描述的是哪一個名勝古跡。這一活動既給學生口頭綜合運用新詞匯的的機會,又了解了不少名勝古跡,突出了語言學習本身具有的創造性特點。
四、小結
總之,有效的英語詞匯教學要以話題為中心組織材料,新詞匯的呈現和講解都應該多樣化,要通過擴充信息來拓展詞匯,還應多給學生提供口頭表達的機會。只有這樣,英語詞匯教學才能跟上洶涌澎湃的英語學習的熱潮,才能為使英語成為交流的工具這一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滬浙兩地英語課例研究項目組.聽診英語課堂:教學改進的范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廖敏,女,福建三明人,1980年3月17日,本科,福建省三明市列東中學英語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