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軍
摘 要:就業是民生之本和安國之策,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本文根據新形勢下我國就業、創業過程中的現狀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就業;創業;問題;對策
0 引言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不論是城鎮還是農村,勞動力總供給都遠遠大于總需求。因此,就業問題是一道擺在國人面前的難題,就業問題不僅在總量上存在困難,而且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和區域性問題也很突出。如何擴大就業,不僅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這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因此,解決好就業問題是維護國家穩定的關鍵。
1 就業、創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技能人才短缺加劇了就業壓力
社會上重學歷教育、輕技能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普通型、知識型人才過剩,技能型人才短缺,新成長勞動力的技能基本屬于空白,遠不適應企業的需求,人崗不匹配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同時技校生供不應求。二者形成的反差,就是這個問題的集中反映。同時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這些新形勢、新情況對面臨就業的大學生來講,既增加了難度,同時也增加了擇業過程中的心理負擔。
1.2 下崗、失業人員就業難度大
目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難問題比較普遍,需要對其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建立和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及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制度,加大對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
1.3 性別歧視導致就業難度加大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現象也較為突出,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性別歧視主要是針對女性的性別歧視,主要體現為:一是用人單位在錄用名額中明確規定男性。二是用人單位即使錄用女性也會提高用人標準,實行與男性相異的雙重標準。三是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還會限制女性應得的基本權利,如生育權、婚姻權等。就業過程中的性別歧視,給就業工作蒙上了一層不公平的陰影,對解決就業問題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1.4 就業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
由于經費和人員配備方面的原因,導致基層的就業信息收集和發布渠道不夠暢通,用人單位、勞動力市場和勞動者三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各級勞動力市場缺乏信息共享,處于區域分割、各自為戰的狀態,跟不上勞動力大范圍、高速度流動的就業需求。
2 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對策
2.1 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
首先應加強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加大農民工就業力度,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比如在農村成立一批農業合作社、工廠、農場等組織,吸引大量在城市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同時,減少農村工廠的稅收,調動農村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相關部門還可以在人口密集的農村地區發展旅游業和休閑農業,為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另外,地方政府還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一些技術和形式創新。對農村地區的年輕勞動力進行就業培訓,引導農民進行網上創業,通過網絡實現農產品的生產、預定和銷售,發揮年輕勞動力的潛能與優勢,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從而帶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的和諧發展。
2.2 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
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對于緩解我國當前的就業壓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畢業生是我國目前一個非常龐大的就業群體,解決好這一問題,對于提高我國的就業率有著關鍵的作用。要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第一,國家應完善高校畢業生下基層工作制度。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地區工作,以緩解落后地區人才缺乏的現狀,以期為當地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對于下基層的大學生,國家應該給予適當的補償,以此調動大學生工作的積極性。第二,加強中小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扶持力度。中小企業對畢業生留用的,可以適當完善見習補貼政策,簽訂長期勞動合同的,獎勵社會保險補貼。第三,完善高校畢業生創業引導計劃,擴大高校畢業生獲得補貼的范圍,靈活掌握大學生畢業基金的流向,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保障。第四,支持大學生靈活就業,鼓勵大學生進行現代化農業建設。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為他們提供各種社會保險和人事服務。對于一些高職院校畢業的大學生或是技術性強的專業生也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項補貼。這樣,有效緩解了我國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壓力。
2.3 幫助困難人群實現再就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幫助困難人群實現再就業首先要確定困難人群的范疇,政府人員鼓勵其進行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并加強管理和政府幫助。對于企事業單位而言,招用困難人群,國家會給予適當的補償。比如,對靈活就業且交付保費的,按比例給予補償,企業跟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且交付保費的,限時給予補償,對確實難以就業人員,政府可通過協調作用,給予安排一些公益性崗位,保證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規范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科學設定公益性崗位總量,適度控制崗位規模,制定崗位申報評估辦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安排就業困難人員,不得用于安排非就業困難人員。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在崗情況的管理和工作考核,建立定期核查機制,完善就業困難人員享受扶持政策期滿退出辦法,做好退出后的政策銜接和就業服務。此外,相關人員還要加強和完善殘疾人員就業政策支持,保證殘疾人的就業比例,解決殘疾人的就業問題,加大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獎勵制度,使企業加強用人比例的透明化。加強殘疾人靈活就業和幫助再就業,確保每個家庭都能達到最低生活保障,使困難人員都能重新走上工作崗位,為國家減輕負擔。這就需要國家相關部門采取各種措施,幫助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
3 小結
茅盾曾言,必須在奮斗中求生存,求發展。針對我國當前的就業問題,首先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各大產業吸納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其次要采取積極政策措施,廣開就業門路;再次要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開展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最后要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實行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好就業問題,百姓才能樂業,社會才能穩定,國家才能富強。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J].四川勞動保障,2013(08):41-43.
[2]政策頻發力就業展新篇[J].中國就業,201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