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英語閱讀能力是初中生學習英語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是目前很多的學生的閱讀能力很差,讀不懂文章的意思,造成閱讀理解嚴重的失分。
【關鍵詞】初中生 英語 閱讀能力 方法
一、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
1.詞匯量是閱讀理解的基礎。學生在閱讀理解中遇到的關鍵問題就是詞匯的障礙。沒有詞匯量的積累,何談閱讀能力的提高。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求學生平時注意積累,善于積累。詞匯量越大,就越有利于閱讀,那么通過大量閱讀也可以鞏固擴大學生詞匯量,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平時讓學生有意識地多記一些新單詞,經常鞏固已學過的單詞。常開設閱讀課,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各種題材的文章。題材內容豐富多彩:包括小故事、一些日常生活、科學小品等。讓學生自己獨立去完成,遇到不懂得單詞或問題可根據上下文去理解或者查工具書或向老師提問。
2.立足課本,進行整體教學。大部分農村中學缺乏外語學習的氛圍,大部分學生只能通過課本來獲取英語知識,擴大詞匯量。為此,有效地提高利用課本材料的閱讀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材料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特別是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實踐,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要改變原有的逐句翻譯的習慣,應把整體閱讀教學理論運用到教學中。
3.在閱讀前,先解決一些較難的單詞或詞組或有礙課文意思的單詞或詞組,然后根據課文閱讀內容相關的介紹一些背景知識,能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閱讀時,首先,教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reading in questions)這是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為了理解閱讀的內容,閱讀時既要虛心,又要有好奇心(inquisitive minds)。無論在閱讀前,閱讀中或閱讀后( before,during,and after ones reading)都要多向自己提些問題,英語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用自我提高的閱讀方法來提高學習者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其次,注意句子之間的關系。在英語閱讀中,有時句中的每個單詞都認識,但不知其整句的意思,這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分析句子: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提醒學生注意關聯詞,如:but,and,or,though,while 等。使學生了解詞與詞之間的聯系、搭配等。 讓學生了解各種修辭方法,如比喻、夸張、感嘆等。最后,閱讀時在書上做標記 ( mark a book)想做到對文章的充分理解,教師應要求學生不能一目十行( skimming or scanning),而要做到深入字里行間( read between the lines)。同時還要把閱讀標記寫在字里行間(write between the lines)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理解。
4.閱讀后,要學生學會概述全文,教師讓學生提出預習時或閱讀后不理解的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這樣可以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解決難題后教師可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開展各種形式的筆頭練習,進而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語法知識的理解。
5.精心選材,培養閱讀的技巧和方法。重視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終生學習能力和可持續性發展能力。閱讀課文時,要求學生應做到:預測。首先應閱讀文章的題目,從而使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并學會預測文章。讓學生拿到一篇文章后,訓練學生學會利用標題、圖畫、問題等去預測文章內容和中心話題。找出各段的主旨句。找到每段的中心句后,我們就能知道這一段的大致的中心思想。重視文章的開頭與結尾。重視文章的第一段,弄清作者的寫作意圖。重視最后一段,因為它常是文章的結論部分。當然,也有一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常貫穿在全文中。因此要求學生綜觀全文,對段落的內容融會貫通,對文章有個透徹的了解。
二、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學生只有對英語閱讀產生了興趣,才會把閱讀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會由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才會產生自信心。興趣是語篇教學的催化劑。在語篇教學中,學生興趣的來源有二,其一來自語篇內容的趣味性、實用性,其二來自語篇教學的組織形式、技巧運用以及教師個人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學生對實施語篇教學的方法及語篇教學內容感興趣時,就會產生興奮和期待的心理狀態。表現為掌握語篇信息和知識的內在需要,并產生閱讀動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閱讀時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不同的導入手法,通過特色性的交際互動,通過目的明確而有趣的任務設計,通過對學生的成就感激發,通過書內書外的情感交流,通過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等來吸引學生,讓他們從“要我讀”向“我要讀”轉化。還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可讀性強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感到閱讀是一種享受。運用激勵手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很大收獲時,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2.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養成默讀習慣,這樣比出聲閱讀要快得多。集中精力閱讀,在閱讀正文時要一氣呵成,不要停頓或復讀,這樣對文章會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快速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養成跳讀習慣,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以整句而不是單個的詞作為意群單位去閱讀、理解。這樣更易把握文章的中心大意。閱讀時盡量少查字典。不要一遇到生詞就查字典,要通過上下文或構詞法等方面的知識來猜測、判斷詞義。這樣,可以加快閱讀速度。從而進一步提高閱讀正確率,增加閱讀量。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過程,作為教師要更新觀念,善于借鑒他人的經驗,要不斷的探索、總結,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閱讀中運用所學的方法去探索、實踐。還要求學生多讀多練,在多讀多練的同時不斷的認真總結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技能,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