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盼龍
【摘要】目前傳統教學中落后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仍妨礙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究式教學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是以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符合教學改革的精神和實際,能使班級教學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
【關鍵詞】課程改革 ?探究式教學 ?培養創新思維 ?主體性 ?過程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132-02
傳統的教學法比較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落后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妨礙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物理學科沒有興趣。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構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新課改的實質在于創新教育教學。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開展探究性教學,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探究式教學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參與的活動。教師可以選擇教材中的某些內容作為探究教學內容;也可以選擇生活實際中與學科內容相關的問題作為探究學習的對象,教師啟發誘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探究和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活動解難釋疑,用所學知識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參與的活動,他們都將以導師和主人的雙重身份進人探究式課堂。
探究式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大致有以下幾個教學特征:
一、創設課堂教學問題情境特征
1.運用生活實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興趣。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本知識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都能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溫度”時,教師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春暖花開”、“炎炎烈日”、“秋高氣爽”、“冰天雪地”等一系列關于冷熱程度的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疑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又例如:在講物理是有用的時候,引入鞋底為何要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紋?杠桿為何能將大的石塊撬起?正是這些情境的安排,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及時鼓勵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意識。明白了“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道理。故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是探究式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
2.通過實驗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探究
通過實驗創設。實驗是進行探究的靈魂。很多物理現象,如果補充一些簡單的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去試一試,可以激活探究欲望,使學生體驗到物理過程的內在美,例如“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師可準備白紙、木盒、茶杯和一個小鼓等器材,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究活動,學生對“聲音”的理解就比較深刻透徹。在講摩擦力時,提出問題:“拔河比賽,力氣大的隊一定贏嗎?”讓學生展開討論探究,多數同學會認為力氣大的隊會贏。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兩個力氣懸殊的同學,讓力氣大的同學站在滑板上,然后進行比賽,結果不言而喻,難道站在滑板上這位同學的力氣就會變小嗎?通過探究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又使學生在接受科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了科學探究的精神。
二、課堂教學學生主體特征
探究式學習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主體特征,使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獨立思考,自主實踐,主動學習。例如,在“探究液體壓強大小”教學中,我們選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猜想影響因素,再設計檢驗方式和途徑,然后進行實踐檢驗,最后寫出研究報告。學生提出了液體深度,液體質量,液體密度,容器底面積大小等許多猜想,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逐一檢驗,觀察現象,討論分析得出結論,教學活動全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特征。
三、初中物理探究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物理課程標準關于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是按探究的一般過程來設計的,實際進行探究活動時,不一定要按照這七個要素的排列順序進行,可以交叉進行,也可以將后面的要素提到前面進行,教師應根據探究的要求靈活掌握。
探究活動的組織和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由部分探究到經歷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例如,學生開始接觸物理時,可以安排一些簡單的探究活動,探究的環節可以由其中的某幾個,甚至是某一個環節,隨著學生物理知識和技能的不斷發展,再逐步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較為完整的探究活動。
探究過程中應注意學科的滲透和融合,探究的問題可能涉及化學、生物、地理等多學科,物理教師應鼓勵和提倡學生應用他們在其他學科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來進行猜想和假設、分析與論證、討論和交流。
探究式學習能啟發和鍛煉學生的思維,但運用不好就可能使課堂討論變得雜亂無章。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踐性和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探究教學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均是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兩者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從我國目前的現實出發應大力倡導探究式學習的研究與實踐。
通過本文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探究性教學;探究性教學的方式方法:設疑激趣,引導探究、課內外結合,培養綜合能力、探究活動必須要循序漸進;中學物理探究性教學實驗:演示實驗、隨堂實驗、學生分組實驗、課外實驗等四種實驗教學分析;探究性教學的一般模式;探究性教學的目標和評估;中學物理課程探究性教學在概念教學中進行探究性教學,在物理規律的發現中進行探究性教學;中學物理探究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及中學物理探究性教學案例分析等,為我以后更好的進行探究性教學積累知識和經驗。
參考文獻:
[1]施瓦布.《作為探究的理科教學》紀念講演文稿[R].哈佛大學,1961
[2]李兆清.初中物理“四環節”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張艷娜,王鳳蘭.初中物理的幾點思索[J].成才之路,2009
[4]勒玉樂.探究教學論[J].西南大學出版社,2002
[5]葉平. 研究性學習的原理、方法與實施[J].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6]吳永熙. 試論物理教育中的課題探究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2-03
[7]陸璟. 探究性學習學術研究[S].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智力開發研究所.人教網,2010
[8]景海洋.物聯網技術與《科學》課程整合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12
[9]沈金林.關于探究式教學中“評估”要素的若干解讀[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
[10]教師招聘考試研究中心組編.教育專業知識[M].北京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