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吟燕
【摘 要】“90后”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學生責任感意識比較薄弱,這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作為學生的領路人,我們有必要、有義務培養和加強他們的責任感意識。讓學生在有環境、有榜樣的氛圍中學習,從而逐步提高他們對各方面的責任感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們自己的未來打好基礎。
【關鍵詞】責任感 意識 現狀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8-0029-02
我國“90后”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很大,導致學生存在責任意識差和自我意識強、依賴性強,獨立感、優越感和挫折感并存的特點,這些都影響了學生對他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和對集體、社會負責的責任心。家庭教育表現出父母長輩的過分寵愛,使得孩子沒有正確的對錯意識。家長也不愿讓孩子多承擔責任,導致孩子從小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環境中成長,習慣將責任推給他人和父母,長此以往,淡化了對同學、班級、社會負責的意識。另外,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社會上存在著一些損人利己、言行不一、敲詐勒索等不良風氣,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使得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錯誤的認識,嚴重阻礙了他們責任心的形成。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高速發展,網上一些負面的新聞、暴力的游戲、不良的誘惑,給了孩子們錯誤的引導,嚴重阻礙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我們要從他人、家庭、學校、社會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從對自身負責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加強學生的責任感意識。加強學生的責任感教育,有助于學生認識到對日常學習的重視和平時對集體、對親人的關心,這是學生最起碼的一種責任。
一 職業學校學生的自我責任感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不重視,上課不能做到專心聽講,上課出現玩手機、睡覺的現象不斷增加,課后作業不能按時獨立完成,很多學生的作業一抄了之。少部分學生還出現作業拖拉,甚至不做的情況,即使老師和他說作業不做要扣平時分,作業不做要取消期中期末考試資格,這些學生還是無所謂。平時不認真,等到考試的時候,部分學生就出現了作弊的行為,即使知道作弊的后果很嚴重,但還是抱著僥幸的心理,心想自己藏得那么隱蔽,老師怎么可能發現。在考試過程中,被老師抓到作弊的學生,個別學生也沒有悔改之心,他只怪自己這次運氣不好,下次考試還會繼續作弊。一些學生出現消極情緒,跟老師哭鬧,不想被處分。學生對自己不負責還表現在行為舉止上,在一些公共場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在公交車上大聲說話,吃東西,做出一些不良的行為。在坐公交車的時候,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也不愿意讓座。在過馬路的時候,也不看紅綠燈,只要人多,就一起過。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也不愿意主動幫助。在和別人有約定的時候,總是遲到,答應別人的事情也是不能完完全全做到,并且做好。看到家里的長輩和老師,也不會主動打招呼。這些都體現了學生自我責任意識的淡薄。
二 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學生覺得自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都要聽自己的,什么事都是自己說了算。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要抱怨飯菜不好吃,抱怨衣服不好看等等。自己的每個生日,每次節日,都要父母記得,但是倒過來,有多少學生記得父母的生日呢?父親節、母親節、婦女節等,有多少學生會想到給自己的父母買禮物呢?學生也很少會主動關心父母的身體狀況。父母怕自己的孩子擔心,即使真的身體不舒服,也是強忍著,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愿和自己的孩子說。對于父母的付出,很多學生覺得是應該的,不存感激之心。花錢的時候,大手大腳的,要是父母錢給少了,還和父母生氣。在學校里喜歡攀比,也不管父母在家吃什么、穿什么,只要自己想要什么父母一定要買,很少有學生主動關心父母,幫父母分擔一些事情。這些都體現了學生對家庭責任意識的淡薄。
三 職業學校學生的他人責任感
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重視自己的利益,不是真心關心朋友。在班級里,喜歡和一些家里條件差不多或者比自己家條件好的學生交往,看不起一些貧困的學生。也有一些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喜歡和同樣成績突出的學生在一起,看不起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當他們發現這個朋友影響到自己利益的時候,或者會給自己帶來不好影響的時候,即使倆人之間關系再好,也會不來往。當朋友出現一些違規的行為、違規的現象,也不制止,反而在那里起哄,不能給朋友做出正確的指導,有的時候甚至會把一些行為習慣本來很好的學生帶壞。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過于重視自身的利益,忽視他人。這些都體現了學生對他人責任意識的淡薄。
四 職業學校學生的集體、社會責任感
學生不關心班集體,對于班里的活動不主動關心或者不關心。即使有的時候關心了,也是在加學積分的前提下有目的的關心。比如現在班級里要求學生表演節目,或者參加那個活動,他先問有沒有加學積分?學積分可以加到多少?不滿意時還不情愿參加。看到班級里垃圾比較多,即使有的垃圾就在自己的腳跟,也不愿意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去。看到班級里的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就當沒看見,覺得班干部都不管,自己干嗎要多管閑事。班級里有同學身體不適,也不會主動關心。延伸到社會上,就是看到路邊有人跌倒,也不愿意去攙扶;看到路上有小朋友哇哇大哭,也不愿意去詢問原因。也不愿意參加一些愛心活動,比如獻血、捐款等活動。
覺得不能只是自己奉獻,而要有所得才心理舒服。去參軍,覺得辛苦、累,家長也是想著法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參軍,等等,都體現了學生集體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的淡薄。
五 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責任感
表現為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好高騖遠,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想著最好是找那些不辛苦,工資又很高,并且上班時間能固定,又有雙休的工作。在學校學的專業,在找工作的時候,成了附屬。好多實習學生就業實習反饋過來的信息都是找的與自己本專業沒有關系的工作。可能在KFC打工,可能在某個商場做銷售,甚至還有閑在家里的情況,等等,都是和自己所學知識沒太多直接關系的工作。也經常會出現換工作的情況,有的因為工資太低換工作,有的因為工作太辛苦換工作,等等。學生就業實習每一個月反饋回來的信息,都能看出好多學生的工作總是不斷在變化。而有些學生家里條件好,不用自己出去找工作,一畢業父母就能通過關系,可以安排很好的工作單位,所以這些學生在學校學習上就比較馬虎,等等,都體現了學生職業責任感的薄弱。
從多角度研究發現,現在的學生在責任感意識上還是非常的薄弱。作為學生的領路人,我們有必要、有義務培養和加強他們的責任感意識。這要從多方面去提高,可以利用班會課給學生看一些關于加強責任感意識方面的視頻,用一些真實的積極向上的案例教育學生,用正反兩面的實例教育學生,在一些行為舉止上約束學生。還有在平時工作中,老師要做到以身作則,不能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自己卻沒有做到,讓學生能理直氣壯地反駁,還可以多和家長聯系,把學生在學校期間不好的表現和家長溝通,利用家長的威信制約他們,從加強自我責任感到加強對家庭的責任感,再到加強對他人的責任感,最后到加強對集體和社會的責任感教育。事不在難,只要肯做,愿意做。讓學生在有環境、有榜樣的氛圍中學習,從而逐步提高他們對各方面的責任感意識。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向著光明的道路前進,給他們自己的未來打好基礎,能在今后創造出更多的成果。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