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政策落實不力,教師隊伍不穩定,整體素質不高是影響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因素。通過加強政府宏觀政策支持引導、搭建校企互惠共贏合作平臺、提升兼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等有效措施,提高兼職教師隊伍水平、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全面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 ?兼職教師 ?隊伍建設
【課題項目】本文系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民辦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133250)、“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課題編號:133245)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管理平臺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 14207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164-02
一、國家政策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的要求
從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時間內,國家政策文件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的內涵、聘用程序、組織管理、經費來源和兼職形式進行了全面的規定,兼職教師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梳理近十年來對兼職教師政策的演變過程,分析相關政策對于兼職教師隊伍所起作用,為兼職教師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
1.支持鼓勵聘請兼職教師
國家政策文件前后四次提到“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分別是《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和《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發[2012]4l號)。
2.逐步加大兼職教師比例
國家政策文件前后五次提到“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分別是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教高〔2008〕5號)、教育部《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和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發[2014]6號)等五個文件。
3.完善兼職教師相關制度
國家政策文件兩次提到:“完善相關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持有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教師比例”;分別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
圍繞高職教育發展目標,國家在不同時期出臺了不同的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政策,讓許多企業兼職教師走進課堂授課,承擔教學任務。隨著兼職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如何在新時期加快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成為各高職院校提高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二、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兼職教師以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在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兼職教師的政策落實上、隊伍建設上和整體素質提高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與發展,具體表現在:
1.兼職教師政策落實不力
政府雖然出臺了相關文件,要求職業院校從行業企業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但缺乏有約束力和可操作的政策制度作保障。我國的《教師法》和《職業教育法》等法律法規中均沒有關于對學校兼職教師的權利與義務的規定;沒有明確學校、企業、兼職教師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在制度建設上,教育部出臺了一系列的指導性文件,內容涉及高職教育的法律地位、基本任務、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等等。但是由于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必須要得到企業、行業組織的大力支持,而教育部對企業、行業組織又沒有管理職能,在缺失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的情況下,選聘兼職教師成了教育部門的一道難題。
2.兼職教師隊伍并不穩定
企業往往把校企合作當作一種負擔,擔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缺乏內動力,校企合作出現“學校一頭熱、企業一方冷”的現狀;即使合作也是礙于人情事故,企業沒有把校企合作看成是自己的事或對企業發展有益的事。學校通常根據每學期的教學任務與兼職教師之間建立短期的臨時聘用關系,當一學期的教學任務完成后,兼職教師與學校就不再保持相應的工作關系,留用率通常在35%左右,個別學校留用率甚至不足10%,絕大部分兼職老師在一學年甚至一學期結束后就不再兼職,諸多因素導致兼職教師流動頻繁,隊伍穩定性不高。兼職教師大多數只能利用業余時間甚至是瞞著本單位去從事教學活動,當教學與本職工作相沖突時,兼職工作就必須面臨調整,導致臨時停課、上大課的現象時有發生,學校無法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學質量大大降低。
3.兼職教師整體素質不高
兼職教師實踐經驗豐富、專業技能較強,但普遍缺乏教學能力,不能有效地將自身具備的專業技能和實踐工作經驗以合適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教學效果不理想。學校沒有專項培訓投入經費,因為兼職教師人事關系不在學校,會出現兼職教師接受培訓之后不再續聘,造成學校投入的浪費;而兼職教師很大程度上是個人行為,大都是單位的骨干力量,在單位承擔著繁重的業務工作,他們很難真正有時間和精力鉆研學校的教學業務,更不會將教學能力提高納入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學校大多關注兼職教師完成的課程教學任務,未從細節上考慮兼職教師個人發展前途、學習培訓提高、辦公條件等需求,對兼職教師缺乏人文關懷;而大多數兼職教師在學校上課只是完成教學任務,上完課就走,與學生缺乏交流互動,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三、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措施
針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政策落實不力、隊伍不穩定、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高職院校必須對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進行機制體制創新,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提升兼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1.加強政府宏觀政策支持引導
政府在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中要進一步加強宏觀政策的支持引導,根據兼職教師對學校的貢獻大小給企業一定人員經費補貼、減稅退稅等優惠政策措施,將兼職教師的聘請由學校行為轉化為政府行為,提高兼職教師的社會地位,確保兼職教師的來源;引導、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提高企業的積極性。政府應把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納入師資隊伍規劃,通過法律法規明確兼職教師權利和義務,規范兼職教師的聘用程序,聘任的條件、主要措施、管理與考核,建立兼職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把兼職教師崗前培訓作為獲取兼職教師資格證書的必要條件。同時規定,企業賦有承擔實踐教學、頂崗實習的義務,讓在企業中的“實訓教師”有“教師”待遇和名分的保障,使其真正成為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一部分。
2.搭建校企互惠共贏合作平臺
加強校企合作,互利共贏為原則與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建立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體制機制,深化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以場地換設備的方式把企業引入學校建立“校中廠”、“廠中校”實習實訓基地。企業要求所有專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每年必須承擔一定量的教學工作量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為學校兼職教師聘請和實踐教學安排提供有力保證。企業可以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提升企業文化,同時也為企業的能工巧匠和技術專家提供了時間和空間的便利,讓他們能安心為學校服務。將企業員工技能培訓和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緊密結合,對兼職教師進行共同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保障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秩序和質量,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實現校企雙贏。
3.提升兼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高職院校建立兼職教師的培養機制。開展崗前培訓,了解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基礎知識,使其掌握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教學經驗交流會、課題研究、參與專業課程建設,與專任教師交流。學校列出專項經費支持兼職教師參加教育教學培訓等,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規范管理制度,建立聘任制度,編寫《兼職教師手冊》,方便兼職教師了解學校的管理制度。實行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一對一聯系制度,兼職教師向專任教師傳授實踐技能,專任教師向兼職教師傳授教學技能。高職院校要淡化兼職教師的身份,在待遇上做到一視同仁,對教學效果好的兼職教師發放“兼職講師”、“兼職教授”等榮譽證書,與待遇掛鉤;將兼職教師的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緊密結合,讓兼職教師體會到學校給予的人文與情感關懷,增強其責任感和歸屬感。
總之,加強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意義重大,我們要進一步強化政府宏觀政策支持引導、搭建校企互惠共贏合作平臺、提升兼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構建專兼一體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實現專兼職教師優勢互補,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2006-11-26.
[2]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的通知(教師[2012]14號)[Z].2012-10-18.
[3]卞華,王艮,王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5(2).
[4]黎鳳環,李維真.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19).
[5]張亞萍,李曙生,展凱.高職院校兼職教師培養機制研究[J].職業教育,2014(3月下).
作者簡介:
彭汝倫(1974-),男,重慶市人,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及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