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等
摘 要:教研室的可持續發展是實現民辦高校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本文根據調研民辦高校教研室建設與管理的情況,從院系重視程度、制度和資金保障、教研室主任作用發揮、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深入分析和討論了民辦高校教研室可持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建議立足當前民辦高校的實際,克服好大喜功等不良心態,采取統一思想,加強制度保障;大膽啟用和培養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師勇當重任;分類制定教師績效考核方案;落實“教研”活動和專題培訓;加強教研室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等有力措施,確保民辦高校教研室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教研室建設;可持續發展;師資隊伍建設;問題與對策
高校教研室是按學科或幾門相近的課程組合而建立起來的教學研究組織(簡稱教研室),是構成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系統的基層單位,是教學、教研和管理等工作的直接承擔者。其建設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高校的教學質量、教研風氣、科研水平以至校園文明建設等[1],從而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和學校的長遠發展。
民辦高校在管理上由于自身的獨立性、自主性和靈活性,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和人民群眾的需求,近十多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各民辦高校分門別類建立了很多的教研室,在教學、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對教研室的發展缺乏長遠規劃,急功近利,師資隊伍不穩定等原因,當前民辦高校教研室的管理與建設面臨諸多問題,難以保障民辦高校健康、快速持續發展,甚至動搖了民辦高校發展的根基。目前民辦高校大多數定位于教學型或教學科研型,教研室是教學型大學最佳基層組織[2],在當前民辦高校的發展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積極作用。能否把教研室建設好,實現可持續發展顯得至關重要。
一、民辦高校教研室可持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1.院系的重視不夠,缺乏長期的資金支持和一貫的制度保障
民辦高校創立之初,紛紛建立了教研室,給予了場地、人員和資金等支持。然而很多民辦高校急功近利,對教研室的基礎性和主導性作用認識不足,不認為教研室是學校各項工作的落腳點和立足點,對教研室的建設與管理投入忽冷忽熱,同時缺乏促進教研室建設與發展的激勵機制和符合民辦高校教研室實際的評價體系。
2.教研室主任作用發揮不充分
教研室主任是教研室建設與發展規劃的制定者、倡導者也是執行者,是教研室的主心骨。然而民辦高校在教研室主任作用的發揮上出現了很多問題:①有些民辦高校約束太多,教研室自主權不足,主任工作難以開展。加上缺乏激勵措施,導致主任工作積極性不高。②主任中心工作發生偏離。主任的中心工作應該是規劃教研室建設與發展,指導中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落實師資培養計劃,培養接班人。但由于民辦高校往往存在超規模發展,繁雜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務和超負荷的教學任務導致主任整天無心自己的中心工作,對教研室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缺乏溝通、思考和規劃,矛盾重重。③缺乏合適的主任人選。公辦院校的離退休老教授是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研室主任的第一人選。然而部分離退休老教授并不善于教研室的管理工作,或是對當前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充分,分析不透徹,在教研室的管理上有失章法,甚至導致教研室分崩離析。選拔年青教師擔任教研室負責人,往往經驗不足,缺乏指導,加上工作方法欠缺,工作難以服眾。④忽視教研室內部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合作工作環境的營建。教研室主任多以公辦院校離退休老教授為主,由于公辦院校以往的歷史地位、工作環境、師資隊伍的組成情況等原因,在教研室工作環境與氛圍方面表現出來的問題沒有民辦高校那么突出。加上對民辦高校教研室內部矛盾,工作環境不和諧的原因認識不夠,根據走訪調查,調查后發現教研室主任普遍忽視這個問題。
3.師資隊伍不穩定,教師合作意識不強
教研室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穩定的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合作意識強而穩定的師資隊伍是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學校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
但當前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并不穩定,主要原因有:①當前,黨和國家雖然重視和鼓勵民辦教育的發展,但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民辦高校難享公辦高校同等地位,年輕教師壓力巨大,安全感不強[3]。②招聘人才缺乏指導。特別是民辦高校創辦初期,重學歷,輕能力和品德的現象較突出。有時為了評估對教師學歷的要求,忽視了專業是否對口和教研室的工作及長遠發展的需要。③教師事業心不強。很多教師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工作,認為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就行,對教研室的其他工作不聞不問,諸事不參與。④教學任務重,行政事務繁雜,無心“教研”。專業適應社會需求,辦學效益好的民辦高校往往存在超規模發展的現象,尤其創辦初期。教研室教師數量往往難以滿足教學需要,教師的教學任務滿負荷運行。而且教師多擔負多重職責,日常行政事務繁雜,無心“教研”。即使舉行教研活動,大多是形式主義,效果不明顯。這樣的局面往往持續多年,教師專業化發展難以實現。由于平時學習,交流時間嚴重缺乏,導致教研室溝通少,容易出現教研室人際關系緊張,教師業務素質提高慢,工作成就感、自豪感不強的現象。⑤學術爭議處置不當。民辦高校往往聚集了多個公辦院校的離退休老教授。他們的教育思想、學術觀點、專業所長、為人處世的風格不盡相同,往往各自堅持原單位的做法,加上工作中對當前民辦高校的實際了解不充分、不全面,分析不透徹,容易導致工作僵持,半途而廢。年輕教師沒梯隊,相互指導性不強,學術信任度不高,學術討論和爭議難有定論。
二、促進民辦高校教研室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1.統一思想,制度保障教研室可持續發展
充分認識教研室的地位和作用:①建立院系領導聯系教研室工作制度,倡導示范教研室的建設。②建立教研室人才招聘、教研活動開展、師資培養等制度,確保各項活動保質、有序進行。③績效考核指標體現教師在教研室建設與發展中的作用。提高教研室主任和秘書等教學管理人員的待遇和地位。
2.以能力為導向,選拔中青年教師為教研室副主任(負責人),鼓勵年輕教師勇當重任
在老教授缺乏,或是沒有合適老教授擔當教研室主任時,在充分尊重學校、院系和教研室意見的基礎上,大膽起用有思想、有干勁的年輕教師擔當教研室副主任,充當教研室負責人不惜為一項好舉措。能力與品德并重選拔年輕教師勇當重任,這是對年輕教師最大的信任,也是激勵年輕教師挖掘潛能,奮發圖強,促進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迅速提高,造就新一代接班人的重要舉措。
3.充分認識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兩大群體的優勢和不足,分開制定工作目標和績效考核方案
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多呈“啞鈴” 型:年老的離退休老教授和剛招進來的年輕教師是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兩大群體,而年富力強的中年教師比較缺乏。離退休老教授是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辦高校的創辦、發展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年老教師和年輕教師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年老教師經驗豐富,熱心教育事業,把他們從日常繁瑣的教學與管理工作中解放出來,多組建以老教授為主,中青年教師參與的各種業務指導委員會,專心指導中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和管理,集中精力培養接班人,并把這項工作作為老教授年終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采取有力的激勵措施,鼓勵年輕教師在工作和學習中形成揚長避短、爭先恐后的局面。讓他們在老教授的保駕護航下早日成為教書育人的中堅力量。在績效考核和評優評先中,實行離退休老教授與中青年教師分開評價的制度充分發揮年老和年輕教師兩大群體的優勢和積極性。
4.重視“教研”活動,多舉行專題培訓,把師資培養落到實處
學校應該足額配置教研室教師,適度降低教學工作量,減少行政事務,保證教師“教研”時間。學校、院系和教研室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立相對固定的“教研”活動時間。教研室舉行的教研活動,要求全員積極主動參與學術交流討論和教學改革的實施。非師范出身的教師占很大比例,加上民辦高校中青年教師多,民辦高校應圍繞教學、科研和管理多舉行專題培訓,并及時收集、整理和保存培訓材料(包括紙質和電子視頻等材料),實行資源共享,這對傳承知識、沉淀觀念和保障當前和以后的師資培訓效果很有好處。這也在流動性大,中青年教師多的民辦高校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該根據中青年教師工作需要安排導師指導,制定成長的長期規劃和短期目標,腳踏實地地把師資培養落到實處。
5.條件成熟的教研室盡可能建立黨支部
民辦高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但并沒否認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在民辦高校建設與管理當中的積極作用。民辦高校教研室中青年教師多,壓力大,急需黨組織的疏導。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黨在民辦教育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引導黨組織在民辦高校,尤其在基層單位的建設和發展。高校教師隊伍中的黨員是教學、科研和管理隊伍中的先鋒和模范。他們不但業務精湛,而且能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思想覺悟高,善于做思想調解工作,鼓舞士氣。把黨支部建在教研室,有利于充分發揮身邊模范和榜樣的力量,有利于激發年輕教師的潛能。黨支部書記可以兼教研室副主任,負責與教學密切相關的教師思想意識生活類事務,經常與中青年教師談心,及時疏導教師的壓力,調解教研室內部矛盾,融洽教研室內部關系。定期舉行文娛活動,活躍教研室氣氛,增進友誼,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和人才培養質量。在教研室的建設與管理工作中,黨員教師與教研室主任分工合作,確保教研室和諧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轉型期,民辦高校教研室在發展過程中還會出現種種新問題,面臨新困境。我們只有立足當前民辦高校的實際,深刻分析它的根源,克服好高騖遠、好大喜功的心態,采取切實可行的有力措施,才一定能實現民辦高校教研室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民樂.淺論高校教研室的建設與管理[J].運城學院學報,2008(01).
[2]周巍蔚.重構教研室——教學型大學基層組織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1(12).
[3]宋宏福.民辦高校年青教師成長需求及培養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12).
(作者單位:長沙醫學院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