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莉
【摘 ? ?要】在新課改中指出:要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數學時,不僅要熟練地掌握公式以及算法,學生還應了解有關數學的相關知識,學習與數學有關的相關知識。比如,知道數學公式和符號的由來。認真讀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上課集中注意力,提高聽課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 ?問題 ?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30
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數學的教學方法也有所革新,我們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占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僵化的固定的教育模式早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學生學習數學不再是簡單地學習公式和數字符號,數學很多時候都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初中數學題庫中就有很多聯系生活實際的數學題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要學會運用,數學的最終運用才是這個學科的目的所在。
例如一個簡單的九九乘法表就極大程度地幫助了學生解決了生活中的小問題。早上買個早飯時,若一個包子一元錢,家里5人,每人買一個,那么一共需要幾元錢。如果沒有九九乘法表,學生只要能用加法將5個1相加得到所求,就變成了多步運算。如果用乘法則一步就可得出結果。初中數學課堂上還有很多問題牽涉到仔細閱讀,比如應用題就是需要學生進行仔細閱讀,盡可能地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然后根據已知條件推出隱含條件,最后根據這些條件進行最終求解,得出結果。
新課改中有關于三維目標的思考問題的詳解。要求學生把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與終身學習聯系起來——構建新的學力觀。學生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學習任何一個科目不是說簡單地掌握好所學科目的知識就可以了,學生還應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比如說在數學解應用題時,就可以運用到語文知識中的閱讀技巧,根據閱讀技巧來找出數學題中的中心思想,及已知條件和最終所求。新課改又指出:“既強調健康體魄、健康心理,又強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未來的生活質量”。這就要求學生在看到難題和復雜的題時,不要妄自菲薄,一定要相信自己根據題中已知條件一定能夠解答出正確答案。學生課堂精神不集中也是一大問題。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問題還需教師和學生通力合作才能解決。
一、數學課堂中的問題
(一)聽課問題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一再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在課堂中起輔助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學生身份的轉變,也使課堂氛圍產生了些許的變化。舊式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與思想。數學課中就體現在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的公式以及數學符號的輸入。因為以前的學生想要有好的成績,不得不認真聽講,因為教師講的內容會加深自己的記憶。現在因為師生角色身份的轉變,學生也知道一再強調自己的主體地位。認為教師只是引導幫助自己學習的助手,其實大多數知識都需靠自己的自我學習來獲取。這種想法有一定的正確性。對于自我約束力強的學生來說,自我學習是很好的一種學習方法,學生會在教師上課之前就預習好本課的學習內容,標出自己不懂或是有些許疑惑的知識點,上課就認真聽講,若是課堂上還未聽懂,學生就會下課問教師直至明白。
課后學生也會積極主動地完成家庭習題,借此來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這種角色身份的轉換還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的調皮的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總想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其實并沒有起多大作用,學生會產生下課后自己學學就可以了的念頭,這種念頭一起,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大大降低。因為課堂不聽講,就會把課堂時間浪費掉,下課后自己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又不能找教師及時解決,這樣就算與上課聽講的同學最后所達到的學習成績相差無幾,那么過程中所耗費的精力也是得不償失。因為其他同學已經用自己多的那倍時間來學習了新的內容。
(二)解題問題
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最大的還是解題問題。有很多學生都因為粗心,讀題不認真而導致解題失敗。就算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清晰明了地知道解題公式或方法,那么學生在列出式子后也可能在最后的加減法或乘除法哪里出錯,導致解題失敗。比如,求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這兩課時,學生總是在學習時很容易理解當課的內容。不如說求一個簡單地平方差就應該用平方差公式,學生們知道;求一個需要完全平方的式子,學生也知道要用完全平方公式。但是當教師給學生出的題目既包含了平方差也包含了完全平方并且有多項,那么學生就很容易會弄混,最后在加減法或乘除法處出錯,也可能是在運算時將系數并不相同的項作為相同項進行平方差的運算,這樣出來的結果就會與正確答案相去甚遠。
數學中還有一個解題問題是關于讀題的問題。基礎知識要融會貫通,像語文和數學這樣的科目都是有很多共通性的。數學應用題中就需用到語文的閱讀技巧。例如速度與時間,學生要經過仔細讀題分析才能最終確定到底誰是自變量。如果說用一小時,就應每小時行20千米,如用兩小時,則每小時應行10千米,這樣我們可以看出速度是根據時間而定的,所以最終確定時間是自變量,速度是因變量。學生不能經過自己簡單的理解就判定結果。學生在做這類題時應該仔細閱讀題中給出的條件,加以推出隱含條件,利用這些條件最后求出正解。解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妄自菲薄,看到長題難題就覺得自己肯定解不出,然后就輕易放棄解題。這種問題也普遍存在。
(三)實際應用問題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于實際,簡單的例子就是生活中算賬就需要用到數學。還有很多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實際。還是初中數學中的實際真題。求樹的高。已知太陽偏西映出樹影在東,經過測量樹影與樹的夾角成45度,樹影長15米,求樹高?這種題就需要用到三角形一課中三角形的知識內容,學生或想到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識點求解。簡單的學生都會,但運用到實際問題上學生就很難完全將題理清。
二、解決方法
(一)教師方面
課堂中,教師應該隨時注意學生的精神狀態,在學生走神時及時提醒學生。教師也應該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再講題時讓學生養成嚴謹的解題態度,以達到更適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二)學生方面
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解題過程中首先要仔細讀題,然后就是根據已知條件一步步推出正解,解題過程中不應妄自菲薄,應該相信自己能夠依靠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上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