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容美
【摘 ? ?要】每個人都應該走進美術的世界,走近美、感受美。作為初中美術教師,把美帶進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理想。但我深知大多數學生對美術并沒有一個正確且清晰的認識,對“美”的概念更是模糊甚至是誤解。
【關鍵詞】初中美術 ?美學 ?美的認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56
美術世界好比一個金碧輝煌的宮殿,它是那般的耀眼奪目、熠熠生輝,初中教材是這樣解釋“美術”的:占據一定平面或空間、具有可視形象以供欣賞的藝術。美術是一門藝術,它以一定的平面或空間為載體,以美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眼前。美術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是藝術家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方式之一,所以欣賞美術不光是在欣賞美的事物,更是在接受來自藝術家們的思想的洗禮。要將學生帶入美術的殿堂,就要從美感的培養、基礎的概念以及總體的認知抓起。
一、“美感”—通往美術世界的啟明燈
美感即對美的敏感度。為什么藝術家們總能從一堆普通的事物當中找到美的事物,因為他們對美的事物擁有過人的感知能力。但美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期的生活與學習中培養出來的,培養學生的美感、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是將學生帶入美術殿堂的第一步。
那么教師應該怎么來培養學生的美感呢?首先教師要認識到,美感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只是課堂上的事,它是一個融入到學生生活方方面面、細水長流的過程。美術作品是喚起學生美感最直接的方式,不管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欣賞、品評美術作品,互相討論、互相聽取意見。此外,大自然是“美”最大的天然載體,大自然的美有它無窮的奧妙,有它千姿百態的形式,是人工創造無法企及的。教師要鼓勵學生走進自然,去體會最原始、最本真的美,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美感,還能凈化其心靈、升華其靈魂。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美、發現美,甚至創造美,將美融入生活、內化成一種習慣。
二、明確對美術的認識
在教學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乃至教師對美術這一概念理解錯誤,而概念的認知在美術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明確地傳授給學生最權威、最系統的美術知識,不能模糊概念、避而不答。在此我要鄭重強調,美術不是繪畫,美術是一種很寬泛的藝術形式,它包括了繪畫、雕塑、建筑和攝影等多種類型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中繪畫是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繪畫種類繁多,從不同的角度可以進行不同的劃分,初中學生對這一點應該有基本的認識。
攝影也是美術的一大分支,很多學生對此很難理解。學生中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認為只有人工創造出來的才能叫美術,至于攝影這種通過現代科技將美的事物復制下來的藝術形式常常被人們忘記。實際上攝影也是通過人工創造形成的,攝影師在拍攝一張照片之前也必需要觀察美、發現美,然后經過角度、光線等多方面的思考,最后摁下快門,創造出擺在我們眼前一幅幅美輪美奐的攝影作品。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精辟的話:攝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攝影在美術中的重要地位。
明確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不當南郭先生,做一個真正懂美術、愛美術的人,才能學好美術這門學科,才能在美術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興趣。
三、掌握美術專業術語
美術是一個很廣泛的領域,在初中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很專業的術語。例如黃金分割、二度空間等等。初中階段只要求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術語及其來源,這有助于教師上課的講解以及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是作為一個美術學習者最基本的素質。
在這里,我簡單介紹幾個常用術語。所謂“黃金分割”即最佳比例,是按照最完美的比例1:0.618來切割線段,將其分成一長一短兩部分,這種比例被認為是最具美感的比例。黃金分割本是數學上的一種比例關系,由于其具有嚴格的藝術性、比例性、和諧性,故在美術領域運用極為廣泛,相傳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中蒙娜麗莎的面部比例就符合黃金比例?!岸瓤臻g”是由長度和高度兩個因素組成的平面空間,利用“二度空間”繪出的物體更加的立體、真實,畫家常常結合明暗、透視等造型手法,使繪畫作品尤顯美感。“三度空間”是“二度空間”的延伸,它是由長度、高度、深度三個因素組成的平面空間,相比“二度空間”,它更加形象可感,也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三度空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十分廣泛,我們看到的3D電影以及許多數學模型都運用了該技術。
美術領域的專業術語很多,初中學生只需要掌握最簡單、最常用的術語就可以了。當然,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這些術語時應做到有理有據,從術語的來源到其運用都要做清楚而詳細的介紹,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接受知識,從而靈活運用知識。
四、了解古今中外的主要畫派
作為美術學習者,應該且必須要了解從古至今的中外主要畫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這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初中美術教師的基本要求。記憶這些繁雜的知識時,常常采用紀年的方式,即按照時間發展的先后順序來梳理美術界涌現出的畫派及其代表人物,同時按中外兩條線索分別梳理,并做能動的思考和對比。
例如,中國古代的畫派有六朝四家、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南宋四家以及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派等;現代畫派有新安畫派、海上畫派、嶺南畫派、京津畫派、金陵畫派等。對比同時期國外涌現出了哪些畫派和畫家,他們的風格與國內有什么不同,在藝術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這些都是學生應該去思考的。
學生可以以歷史發展為線索,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去分析該畫派涌現的偶然和必然因素。也可以結合畫家的個人經歷去探究其形成該種畫風的內在及外在原因,在這些學習方法的幫助下,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記憶知識,甚至得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習美術不只是獲取知識、獲得謀生的手段,而是為了走進美的世界、獲得心靈的凈化、道德的提高,以及人生的跨越。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將學生領進一個純粹、干凈的美術世界,讓“美”去教化、去改變一個人。不求每個學生都能在美術領域有所造詣,但求美術這門藝術能在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指引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走出困境、做出正確的選擇。
作為教師,應該摒棄一切功利的想法,做一個單純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為藝術而獻身,為美術而教學,為下一代杰出的青年們鋪路,這不僅是美術教師的責任,更應該成為每一個美術教師的信仰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