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安
【摘 ? ?要】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是教師在尊重教材體系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對器材加以改進,實驗中加強小組合作,在合作中探究,通過以上策略研究,目的是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 有效性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88
科學課上的實驗是科學研究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學科學課的顯著特點,是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實驗教學以動手為主,那么是不是只要準備的足夠的器材,安排好實驗步驟,就可以很順利地進行實驗活動,只要實驗順利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呢?不是的,教學是一門藝術。實驗教學也不例外,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需要教師機敏的把握和智慧外觀側羅。而對實驗細節的把握,是提升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關注一個細節,就能生成一個精彩的實驗,忽視一個細節,就可以毀滅一次精彩的實驗,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關注細節,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的興趣,提供有價值的材料,注重師生的有效交流與互動,用心觀察,善于發現,挖掘把握時機,加強課堂調控,實驗的引領,指導和提升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一、在科學教學實驗中要注意理論的實驗結論與實際得出的結論的誤差,讓學生 ? ? 知道實際的結論,并知道其中的原因
在科學教學中,教材上理論的實驗結論往往和實際結果又誤差。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實際的結論。我在教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動滑輪一課時,書上實驗結論是:動滑輪省一半的力,不改變力的方向,課前在做這個實驗時發現,使用動滑輪測力計向上拉0.5N的砝碼,而讀數顯示的卻不是0.25N的力,而是0.26N,而無論是調試測力計的刻度位置,還是拉細繩的角度,拉力始終是0.26N,我就分析原因有:可能所向上拉的力要考慮到細繩與滑輪的摩擦力,滑輪的重量以及測力計的準確度。課上實驗中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找出問題的所在。實驗才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從中得到實際的結果。
二、對教科書中給的實驗器材,加以合理的改進,提高實驗效果
在教學中所給的實驗器材,有點繁瑣,實驗效果不明顯,不能有效達到教學目標,所以在教學中我就對器材加以改進,實驗時簡單易操作,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的《斜面的啟示》一課,探究斜面是否省力時,教材中給的是增加書的本數,結果在實驗中增加六七本書,垂直高度提高不多,數據變化不明顯,況且還受書的厚度,數量的限制,所以我就在斜面的一端安了一個量角器,使斜面水平線和量角器底邊重合,改變角度,操作特別簡單,效果顯著。
對在磁鐵認識一課教學中,教材中告訴了磁鐵的磁力不同,教材中用的是吸引多少個鐵釘,給學生的概念不夠具體,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想如果讓吸多少鐵釘改成有多少牛頓的吸力不更直觀嗎?通過改進可以用數據直觀、形象描繪磁力相差幾牛頓。通過二個例子說明,關注教學中的每個細節,精彩就會出現。
三、根據教學要求,結合當地地理氣候特點,改變書中的教學內容的次序,合理有效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傳統的教材現在依賴書中知識,而新的教材強調了科學結構化,針對這一思路,我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的情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我在教我找春天的足跡一課時是3月初到操場上通過尋找螞蟻,蜘蛛,和小草等尋找春天的足跡,而我們這里的春天大地還未解凍,溫度還很低,冰雪還未融化,所以我就把這一課放在了四月中旬來教學,這時我把學生帶到田野里,學生體會到了大地解凍了,踩上去軟綿綿的,小草發芽了,螞蟻出來了,燕子回來了。真的找到了春天的腳步,只有創造性的教材,才能合理、有效的達到教學目的。
四、在實驗課中學生動手操作要充分考慮到所會出現的問題,只有減少失誤才能達到實驗的效果
一個實驗的成功與否,對所用的器材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可變的因素,例如我在教“這形狀”一課時用紙折出不同形狀,通過對比知道,圓柱形承受力最大。選擇什么樣的材料很關鍵,選擇A4放上重物就變形,不夠理想。選擇硬紙板,折不同形狀,又不好掌握它的弧度,所以經過對比我選擇了彩色卡紙,硬度適中,又有韌性,效果非常好。再如教“能量轉化中的花生米”時首先要考慮花生米的干濕程度,太濕了不宜點燃,太干了缺少油脂,也不宜燃燒,花生米距離燒杯底部的距離,以及燒杯中水的多少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實驗的效果。
通過教學得知,如果實驗中的某一個環節考慮不足,就會影響實驗的效果,甚至實驗
失敗。
五、在試驗中有目的培養小組合作意識,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作用,提高合作探究效果,達到實驗目的
《科學課程3—6年級標準》描述,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愿意合作與交流,能有調理,清晰的陳述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觀點的合理性,課程標準闡述了合作的重要性,科學中的實驗不是一個學生個體,自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個合作的小組來完成,一個合作小組的分工不明,實驗中會出現一團亂,達不到目的,所以分工明確(操作員,記錄員,觀察員,)等做到有條不紊,這是組與組的合作實驗完成后,每組要進行匯報,這是要傾聽別的小組的結果,來補充完善自己的結論,組與組之間合作要注意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達到了合作探究的目的。
提高科學課中有效性,使學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識是每一個科學老師所應做到的,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能對收集的證據進行比較、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釋,而我們的一系列做法,正是保證實驗的有效性,使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實驗教學,培養了他們創新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使他們不再感覺上科學課是件痛苦的事,而感覺到科學是一門奇妙學科,走進科學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